石地園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那兒四面環(huán)山。整個村子就座落在一個群山圍成的園子,故而得名為“石地園”。只是等我出生的時候,石地園已經(jīng)名不副實了,那些曾經(jīng)亂石橫堆、雜草叢生的土地已經(jīng)變成綠樹成林,良田成片的沃土了。
老家人一直很窮,到現(xiàn)在為止都沒有完全摘下貧窮的帽子。以前,老家人不僅難以娶媳婦進門,甚至連自己的姑娘都難嫁出去。那時在我老家一帶流傳這樣一首歌謠“石地園,石地坡,妹子嫁不脫……”說的就是這個慘事。由于老家人窮,所以連外村的人都不愿意與石地園的人有親戚關系,怕連累自己。其實老家人都是人窮志不窮。
雖然石地園的地勢高一點,但是還是一條簡易的公路通往外界,石地園出產(chǎn)的東西還是運得出去,外面的商品也是運得進來的。石地園面對外村的人嘲笑經(jīng)過用這一句話回答“我們只不過是山?jīng)_沖最里面罷!”言下之意說的是,那些人只不過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石地園人從來沒有因為別人的嘲笑而自卑,相反一直以自己居住在山青水秀的地方而自豪。據(jù)有到過毛主席故居韶山參觀回來的老一輩興奮地說,石地園的地形、地勢與韶山?jīng)_十分相似。只是他說完這一句話后又嘆氣地說,只是我們這兒沒水,不然的話,我們這兒說不定也能出個毛澤東?。ㄎ覜]有去過韶山,不知道此話是否屬實)是的,石地園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缺水,這對于以種田為生的石地園人來說,是一個永遠的痛,全村僅有兩個小型水庫和幾口水塘,并沒有外來水源。所以一旦天連續(xù)一個多月不下雨,石地園的大好良田就會干得冒煙,長勢良好的禾苗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它枯黃死掉。面對這個困境,石地園人只有乞求老天快點下雨,再無其他辦法可想。
石地園沒有外來水源,卻擁有一大片的良田沃土。按理說,應該修一個大型水庫才是。據(jù)老一輩介紹說,人民公社那一陣子,石地園人準備修一大型水庫。地址都選好了。但當時的石地園的貧協(xié)主席卻認為修水庫將淹沒一百多畝良田,他舍不得。在石地園的全體社民大會上,他激揚地說:“水庫、水庫,未必水還有穿褲,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堅決不允許這種資本主義國家的腐敗行為發(fā)生……”他不同意,這水庫自然修不成。于是,全村青壯年勞動力發(fā)揚階級友誼,全部派到外村去幫別人修水庫,搞水利建設去。至今石地園說到這個事,仍然都會恨恨地罵這位貧協(xié)主席幾句。如今都已經(jīng)分田到戶了,再想修水庫搞水利建設,不容易了。所以,缺水仍然如一個惡夢纏著石地園人。
缺水的石地園人卻還擁有一個自豪:他們用上了自來水,而且在80年代就用上了。他們用的自來水與城里人用的不一樣,他們的自來水是不花錢的。其實他們的自來水就是把山里面的甘冽泉水引下來,蓄在半山腰的一個大水塔里面。然后通過大大小小的水管去把水引到各家各戶。這樣,石地園人只要在家里擰開水龍頭就能讓水“嘩嘩”流出來。這個自豪是石地園全體男女老小一起上陣勞動的結晶。至今仍讓石地園人受益著。
或許石地園的地形、地勢還真有點像韶山?jīng)_。所以,石地園雖然沒能出一個毛澤東,但是每年考上大學、走出去的人不少。他們沒有再回到生他們、養(yǎng)他們的石地園了。但是石地園這塊貧瘠土地仍然無怨無悔地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石地園人。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蘇山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