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小缺掩大美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史書多稱贊他能用賢。宰相管仲曾經(jīng)是他的敵人,管曾用箭射過他。但在鮑叔牙的勸說下,齊桓公不記前嫌,重用管仲,管仲為報知遇之恩,幫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業(yè)。
還有個叫寧戚的人,去見齊桓公,講述治理天下的道理,齊桓公認為他是個大賢,決定任命他為大臣。朝廷百官議論紛紛,建議派人先調(diào)查寧戚的為人再決定。齊桓公說:“不必這樣做,調(diào)查他的情況,恐怕他有小缺點,如果以人的小缺點來掩蓋人的美德,這是人君失去天下賢能之士的主要原因”。于是,當即便封寧戚為卿。
寧戚是什么人?就是衛(wèi)國那個曾經(jīng)在小時替人放牛,將書掛在牛角的放牛娃。這兩件事,可以看出齊桓公用人之道,用人之心。起碼有三點可以肯定:一是以社稷江山為重,棄個人恩怨于不顧;二是不患其有小缺點,不“以人之小惡而忘人之大美”,看人很全面,而不是以偏概全。三是任人唯賢,敢于起用有才能的人。即使原來是自己的敵人,或者出身低微者。這不是一般的當權(quán)者能做到的。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不管你再怎么出類拔萃,都不可能是個很完美的人,任何人不敢夸此海言!假如了解寧戚的情況后才任用他,本來也在情理之中。但齊桓公獨具慧眼,認為眼前的寧戚已多次向他講述了治理國家的要略,面對面的考察也是一種最好的了解。他認為還有什么必要再去了解呢?所以當時任用。一般來說,凡有大志大才的賢哲,多有不顧小節(jié)的一面。而“小節(jié)”正好被一些人加以歪曲、擴大,用作攻擊對方的籍口,甚至致人于死地。千里馬有千里馬的脾胃,英雄豪杰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一味拘泥于小節(jié)而忽視他們大美的方面,以個別人的詆毀或道聽途說為取舍,則不免一葉障目。再如曾幫助漢高祖劉邦開創(chuàng)四百年基業(yè)的功臣陳平,當初有人在劉邦面前說陳平“盜嫂”,以證明他品行不端。其實陳平?jīng)]有哥哥,何來“盜嫂”之舉?當時劉邦也不當一回事看。倘若劉邦真的相信這無稽之談,劉邦也就失去一個第一流的治國之臣,項羽也未必兵敗垓下烏江自刎。所以千里馬要遇伯樂,才能奮蹄騰飛;賢哲要遇上明主,才有英雄用武之地。后世史家提起寧戚、管仲、陳平這幾個人,都稱齊桓公胸懷博大,漢高祖能用賢才。
晉朝寫《三國志》的陳壽說過:“非成業(yè)難,得賢難;非得賢難,用之難;非用之難,任之難。”齊桓公、劉邦的納賢、用賢氣度,為他們的大業(yè)奠下了最好的基石。
家事,國事,天下事,以及人生世事,我們可不可以學學古人,以他們?yōu)殍b呢?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劉奇葉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