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說自己不曾有過煩惱?誰能說自己今后不會再遇到煩惱?煩惱之事,人皆有之。其起因,許多人不能道其詳,而去之之道,則更多人難曉其略。然而,“煩惱”卻形如鬼魅,時時附人心體,揮之不去,不召自來。如看到八仙過海,出奇招賺了大錢的人,而自己仍是貧下中農(nóng),煩;讀了幾十年書,寫不出一篇妙文,煩;年紀(jì)過了美妙少年郎,而找不到一個中意的,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事業(yè)上有煩惱,得與失有煩惱,苦與樂也有煩惱;出門在外有煩惱,閉門在家也同樣有煩惱,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煩惱的源泉。“煩惱”本身就夠人惱一壺的。煩惱是人們最為熟悉而又最抽象的一種情感,它每時每刻都會來到你的身邊,涌上你的心頭,“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生存本身就是煩惱。
煩惱生出愁苦,生出憂傷,生出悲觀,生出惆悵,甚至生出絕望。它像一團火,愈思愈烈;它像一團麻,愈理愈亂。煩惱是生活綠洲的瘟疫,是日夜折磨人的牢獄,像一條永遠(yuǎn)腐蝕和啃嚙著人們心靈的毒蛇,吸取著心靈的新鮮血液,并向其中注入有害的毒液。煩惱這種反常的自我意識,雖然有時也能引起人們的深思,但更多的時候是使人們意志消沉,頹廢悲觀,而且更會惡化自己與周圍人的關(guān)系,成為人類生活中的一種消極情緒。
煩惱為人生一大愁事,學(xué)者哲人自不肯放掉這個話頭,詩人瀟灑,也脫不了煩惱的羈絆;李白道“煩惱”云:“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惱”。其克制煩惱之道云:“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秘訣在于少管閑淡事,少羨慕別人,自在過自己的日子。哲人嚴(yán)謹(jǐn),意在經(jīng)過煩惱陣中的崎嶇小路激流險灘,而達到光明平坦之地。德國哲人海德格爾,將人的存在于世,定義為“煩在”,是一個煩煩惱惱自己擾亂自己,自己麻煩自己的實在物。人只要在世上存活,你就“煩”個不停,別無選擇。因為你在世上存在,就一定要籌劃你所需要的東西;你獲得了,你就完美了;因而煩本身就成為一種“勞績”,煩過了,就該喜而不該煩了;然而還有別的一面,就是你籌劃的東西,你并沒有獲得,你就得不到滿足,得不到完善,也就是得不到此世的存在,于是,你就會感受到,聽?wèi){煩而忙的世界擺布,你就會被在煩惱的籌劃之中,因而煩實是一種人的被拋狀態(tài)。哲人把人劃歸于源始于煩惱的存在,因而你不用想根本的掙脫煩惱??墒?,聰明人終究有方法,海氏的主意,是把煩而忙看作是世界的時間性,懂得這一點,然后就是超越世界的時間性,切實地掌握起日常,不抹殺日常。
其實,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是自己釀成的,是自己給自己套上的精神枷鎖。有人說:“病是吃出來的,健康是走出來的,禍?zhǔn)钦f出來的,煩惱是想出來的。”所謂“自尋煩惱”就是這個道理。比如,不切實際的追求,朝三暮四的企盼,好高騖遠(yuǎn)的欲望等等,這些都是背上煩惱包袱的根源,成為自我作繭的圈環(huán)。
擺脫煩惱的纏繞并不是什么難事,最重要的是學(xué)會理智,擁有一顆平常心。實際上,淡泊本身就是迷茫中的一種理智,是一種豁達大度的寬廣胸懷,是治療煩惱的一種靈丹妙藥。古語:“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yuǎn)。”實踐證明,唯其淡泊,才能使人凈化靈魂、升華境界,才能使人超越煩惱、避免沉淪。學(xué)會淡泊,用大度取代自私,用自信取代自卑,用勇氣取代恐懼,用信念取代妒忌,用樂觀取代憂傷,你就會自然而然地擺脫煩惱,獲得心靈上的舒展,你就會不斷地超越自我,走向一個又一個新的境地。
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接觸到的、感受到的不一定都七彩陽光,人生中失意的事、不公平的事、無可奈何的事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恐怕就是名利方面的不如意。煩惱多半來自于自私、貪婪,來自于妒忌、攀比,來自于自己對自己的苛求。比如,憑你的努力,完全可以改變現(xiàn)狀,但卻依然如故;憑你的學(xué)歷,完全可以評上某級職稱,但卻沒評上;憑你的才能,完全可以提升高一級職務(wù),但一次又一次的失去機遇……這個時候,愚蠢的人,便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甚至消極沉淪,渾渾噩噩地游戲人生;聰明的人,則留一分清醒,存一分超然,超越煩惱,超越自我,從名利地位的無休止的追求中解脫出來。這說明,同一件事,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解脫自己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逆境中奮起。
在人生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有身處逆境之時,只是程度不同、表現(xiàn)不一罷了。在身處逆境時,如果消極對待,就會自怨自艾,一事無成;如果積極對待,就會欣慰超然,激勵人生。學(xué)會解脫,是攀登高峰的階梯,是通向成功的鋪路石,是人生一筆豐厚而寶貴的財富。學(xué)會解脫,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是一種道德修養(yǎng),是一種學(xué)識智慧,它將永遠(yuǎn)屬于那些熱愛生活的人們。
人生離不開歡樂,也擺脫不了煩惱。故煩也是生活。
免責(zé)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若苦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dān)相應(yīng)法律責(zé)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