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著名作家馬笑泉,曾經(jīng)寫過一篇有名的小說《梅山》,神乎其神地描繪了神奇又神秘的梅山文化。
梅山文化作為巫楚文化的分支,梅山神作為梅山文化的象征,在我的家鄉(xiāng)湘西南武岡,一個叫月塘的小小村落,也是廣為流傳的。我今天所說的梅雞,雖然馬作家的小說中沒有提到,但也算是梅山文化的載體之一吧!
什么叫梅雞呢?其實小時候我也問過這個問題。我每次看到那個背著一把銃,手里提著一個雞籠,雞籠里裝著一只母野雞的攆山人。我就會問身邊的老人,他提著一只什么雞?這雞用來干嘛子?
老人就會告訴我,那叫梅雞,誘野公雞用的。
我當(dāng)時已經(jīng)識字,就反著問了一句,梅雞是哪個梅?是不是做媒的媒,媒介的媒?
老人就斷然肯定地說,不是做媒的媒,媒介的媒,是梅樹的梅,梅山的梅;那人叫安霸,是一個老梅山。
梅樹是武岡的一個地名,梅山是一個神,是月塘人都知道。月塘人,習(xí)慣把上山打獵的人,統(tǒng)稱為攆山人。
攆山的安霸,好像是叫安霸,又好像不叫安霸,好像是三屋塘人,又好像是長鋪街人,反正是一個老獵人,他不僅上了梅山,還養(yǎng)有一只梅雞。
月塘背后,是一座大嶺,林深草密,曾是野物的天堂。老人們說,大嶺上以前有老虎、野豬、豹子……這些猛獸,經(jīng)常來銜月塘人的豬牛??上轮皇莻髡f,大嶺依舊在,猛獸早已無,山上野雞多,這倒是事實。
攆山的安霸,經(jīng)常背一桿長銃,提一只雞籠,在月塘的大嶺上轉(zhuǎn)悠,下山的時候,手上就多了一串野味。主要是野公雞,他好像特別能獵野公雞。
野雞就是松雞,也叫山雞,肉味鮮美,小炒噴香噴香。公野雞生得雄壯,長得漂亮,有五彩毛羽和長長尾雉。據(jù)老人們講,戲里面穆桂英盔上高高的長羽,用的就是野雉毛。母野雞長相平常,個頭嬌小,麻鱗鱗的羽毛,灰姑娘的模樣。異性相吸,公野雞有喜歡往母野雞身邊扎堆的天性。
梅雞,就是用來引誘公野雞上當(dāng)?shù)拿浇?。這種上當(dāng),可不是一般的情感受騙,而是讓公野雞付出生命的代價,踐約一份情欲的絕途!
老人們說,安霸是梅山上身的人,他攆山,可不隨便,要算時辰。沒事時,他就在家睡大覺,睡著睡著,梅山神,一個白胡子老頭,就會給他托夢,告訴他什么時候去哪座山哪座坳等什么獵物。只有得到梅山神的指示,他才會上山。
安霸到了指定的山頭,就開始做一些捕獵前的工作。他用刺木荊、芭茅草、蕨棘窩、小樹枝,扎成一個盾牌樣的掩體,人躲在掩體后面,長長的銃管從掩體中央穿過去,直直地瞄準(zhǔn)某個地方。
一切準(zhǔn)備工作做好后,安霸才把梅雞放出來。梅雞根據(jù)主人的旨意,開始在山頭向陽的坡上閑庭信步、梳羽唱歌,用雞類最好看的姿勢、最動聽的情話,召喚山上的情郎快快近來。
她是一只最好的梅雞,是最具魅力的雞后,最色藝雙絕的名妓,她任何一個細(xì)微的動作,都能引起山林雞族的最大騷動。
一只不要命的公野雞飛過來了,又一只不要命的公野雞飛過來,無數(shù)只不要命的公野雞飛過來了,情欲淹沒了理智,他們煕煕攘攘擠在她的身邊,搔首弄姿,大獻(xiàn)殷勤……而梅雞,正是在他們暈暈乎乎不知東南西北的時候,隨便找了一個小小的借口,立即悄然而退難覓芳蹤。
說時遲,那時快,掩體后“砰”的一聲銃響,一個團篩大的火和光的陰影,立即就將這些好色之雞籠罩。安霸銃里面射出的全是霰彈,殺傷范圍之廣和命中率之高,超厲害!幾乎沒有哪一只野公雞能逃脫被擊中的命運!
硝煙散盡,安霸這才不慌不忙從掩體后走出,收撿雞尸,打掃戰(zhàn)場,滿載而歸。而梅雞,此時早已進(jìn)入籠中,正在心安理得地享用主人給她備下的幾顆苞米。
安霸是一個老光棍,終生未娶,一直與自己馴養(yǎng)的梅雞相依為命,平時種地,閑時攆山,換取油鹽煙錢。80年代末90年代初,梅雞突然染病,不吃不喝死去;安霸傷心欲絕,臥床不起,不久也死去。
安霸葬于月塘嶺上,墳早已芳草萋萋,常有野雞在他墳頭做窩。我小時候在嶺上取菌子,曾在其墳頭撿過一窩野雞蛋。
自此,月塘嶺上,野雞照常唱歌,卻再無獵人出沒;梅雞一事,自此絕矣!
2008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