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看,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1. <td id="oj6dr"><strong id="oj6dr"></strong></td>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2. <ol id="oj6dr"></ol>

  3.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4. <pre id="oj6dr"></pre>
    首頁 武岡文學(xué) 讀詩與讀人

    讀詩與讀人

    周宜地 2014-08-07 23:46 12

    近日讀了杜牧的《登九峰樓寄張祜》詩,瀏覽了一些談?wù)摗兜蔷欧鍢羌膹堨铩返奈淖郑挥傻糜辛?ldquo;讀詩與讀人”的感慨。

    詩是人寫的,要了解詩讀懂詩,大抵應(yīng)了解一下寫詩的人及與詩有關(guān)系的人。

    除了寫這首詩的杜牧與獲贈詩的張祜,要了解的還有一個人——白居易。白居易為杭州刺史時,張祜和徐凝同應(yīng)貢舉而未能分出誰是首薦。手握“薦”權(quán)的白居易,于是以《長劍倚天外賦》、《余霞散成綺詩》為試題,讓張徐二人決賽。結(jié)果,白居易將徐列為第一,張次之。張祜心里有火,以為恥,遂“行歌而返”。白居易時為杭州刺史,也算是“萬戶侯”,張祜心里窩火有什么用?

    與張祜關(guān)系很好,也對白居易多有不滿的杜牧,對好友多有同情,為之憤慨。會昌五年,張祜來池州看望在池州當(dāng)刺史的杜牧,以文會友,交誼甚洽,遍游境內(nèi)名勝,自然游覽過九峰樓。游覽之時,大抵會扯到“貢舉”之事的。

    張祜走了之后,杜牧再登九峰樓時即作《登九峰樓寄張祜》一詩——

    百感衷來不自由, 角聲孤起夕陽樓。

    碧山終日思無盡, 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長不見, 道非身外更何求?

    誰人得似張公子, 千首詩輕萬戶侯。

    這確實是一首好詩。好詩,讀的人也就很多。我在讀《登九峰樓寄張祜》之時,瀏覽了多人讀此詩之后的感想與論述。讀了這首詩的人,大抵都贊賞詩人由景生情,由情及人,一氣呵,將自己對張祜的同情、慰勉和敬重融于詩中的巧妙、貼切與情感濃郁。對詩的前六句的看法與理解,大都相近。比如五、六句:“睫在眼前長不見”——作者用自己對白居易的微詞為朋友鳴不平:睫毛在眼前也看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張祜啊,你有道在身,又何必向別處追求呢?

    但是,對于詩最后兩句的理解,我卻不敢茍同一些人的認(rèn)定。

    論《登九峰樓寄張祜》的文字中,很多人這樣理解詩的七、八句:

    “誰人得似”即無人可比之意,推崇之高,無以復(fù)加。末句“千首詩輕萬戶侯”,補足“誰人得似”句意,大開大合,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在杜牧看來,張祜把詩歌看得比高官厚祿更重,有誰及得上他的清高豁達(dá)呢?

    我所不敢認(rèn)同的,就是“張祜把詩歌看得比高官厚祿更重”這一結(jié)論。在我看來,最后一句“千首詩輕萬戶侯”,不能理解為“張祜把詩歌看得比高官厚祿更重”,而應(yīng)該是作者在勸慰張祜:“萬戶侯算什么喲,你的千首詩就勝過萬戶侯!”

    為什么要這樣認(rèn)為?

    其一,張祜很在乎“萬戶侯”。他要是不在乎“萬戶侯”,而將詩歌看得比高官厚祿更重”,會那么在乎“首薦”,那么對被白居易貶為“次之”耿耿于懷?在他看來,萬戶侯比“千首詩”重要得多。這樣的張祜,會把詩歌看得比高官厚祿更重?

    其二,詩的第七句 “誰人得似張公子”,是說寫詩的張公子寫的詩沒人比得上。從兩句詩的詞義上分析,第八句不可能將第七句的意思延伸為“張祜把詩歌看得比高官厚祿更重”,只能是作者在勸慰朋友:你的“千首詩”比“萬戶侯”還要重啊。這樣理解,才順理成章。

    那么,為什么會有人認(rèn)為“千首詩輕萬戶侯”是說張公子清高豁達(dá),把詩歌看得比高官厚祿更重呢?竊以為,是讀詩者沒有讀到“詩”背后的人,與此詩有關(guān)的人。

    當(dāng)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的《讀詩與讀人》,一家之言而已。

    閱讀 9228
    分享到:
    為您推薦
    評論列表

    言宋

    有道理。最近研讀起古典文學(xué)來了?

    1910年前

    唐棟

    樓方這一家之言說得好啊!這樣綜合起來讀詩,可能理解會更準(zhǔn)確。

    2110年前

    陳碧秋

    把詩人和詩人背后的事理理清晰后,更愿意接受周老師的說法。

    2610年前

    蘇定方

    認(rèn)同。樓主的分析頗有道理。個人以后,古詩要比現(xiàn)代詩好懂些。

    2510年前

    張錚_36161

    一如美好的歌詞,每個人聽了都仿佛是在唱自己。

    2610年前

    張錚_36161

    美好的詩大約就是各人都能從中看到各人吧!

    2510年前

    開拓?zé)o限

    誰人得似張公子, 千首詩輕萬戶侯 很典型的,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那個時代讀書的就是為了做官,還什么輕萬戶侯, 有百戶侯做就飛一樣的去了

    3210年前

    張一

    要是“一首詩輕萬戶侯”,那就更牛了。

    2510年前

    開拓?zé)o限

    人性比較復(fù)雜,讀詩不一定就能讀人,很多文人騷客是偽君子,釣名沽譽者,比如 明末清初的 洪承疇寫了這么兩句詩 王師已喪孤臣在,國土難全血淚余 最后的結(jié)果是在美色的誘惑下投降了清朝。又比如唐朝的 元稹 寫了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的經(jīng)典愛情絕句 ,實際的生活中他是個大情圣 和很多美女有染

    1810年前

    鐘文暉

    呵呵,老漢我老了,漸漸地對讀詩詞佳作提不起神,沒啥興趣了,懶得動腦費神,對酒愛好依舊,對新聞尤其董家耀的軍情觀察節(jié)目,幾乎沒落下一期。哈哈。

    2210年前

    闖飄

    周老師高見,對于詩詞我們小輩的只有敬仰的份。

    1810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guān)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