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磨一劍的《青石灣》
——林日新長篇小說《青石灣》的藝術特色
潘璋榮
最近花了幾天時間,認真品讀了鄉(xiāng)村教師林日新老師歷時30年寫成的第一部25萬字的長篇小說《青石灣》。這是一部讓我十分震撼的小說。因為它的藝術成就遠遠的超出了我對這部小說的預想。
一、簡練流暢的語言表達
子曰:“言而無文 行而不遠。”文學理論上將文學文本的內在審美分為三個層次:文學語言、文學形象和文學意蘊??梢娬Z言在一部文學作品的意義重大。一部文學作品,語言表達的基本特點十分重要。語言的基本特點,集中表現(xiàn)在:表達是冗長,還是簡練;是晦澀艱難,還是簡樸流暢。世界很多文學名著,在我國的讀者面并不廣,一個根源就是它們中,多數(shù)的語言冗長和晦澀。
《青石灣》,共分九章,每章又分6-9個小節(jié)。它的每章和每節(jié)都有個標題,這所有的標題,最長的章標題只有七個字。所有的小節(jié)標題,只有4個字。他書中,極少有跨行的長句。大約有一半的被標點隔開的句子,字數(shù)在十個字以內。有些很長的句子,雖然從句法看,是同一個句子,但是都被作者用逗號之類的符合給分開了,讀者讀起來就很輕松了。
整個作品的內容,那個語言的簡練,到了一個極致。因為,我在作品中找不到一句話,一個字是可以刪除的。也找不到一個明顯用詞不當?shù)牡胤?。甚至它的用詞,都是無可替代的。因此,我首先深深的被作者的語言功力所折服。
二、奇巧精妙的修辭技巧
1. 善于使用句內排比的修辭手法
如在第一章第一節(jié)《夕陽小鎮(zhèn)》中,作者描寫傍晚的天色變化過程,如此寫道:
一會兒,天空中那彤紅的晚霞變成了絳紅色、橙紅色、褐紅色,而后就慢慢變淺、變淡、變灰、變黑,以至消失了……
作者通過短短一句話,兩次使用了句內排比的修辭手法,用了7個關鍵詞和詞組,它們是“絳紅色、橙紅色、褐紅色”(賓語排比)和“變淺、變淡、變灰、變黑”(謂語排比)共19個字,就將傍晚的景色豐富的變化與復雜的過程,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此處的修辭手法不僅僅是“排比”,同時也是“層遞”的修辭手法的運用。這些排比的內容,是存在時間上的和程度上的層遞變化的。這些排比不是無序的雜亂的堆積與拼湊。
作品中這種排比修辭手法使用相當普遍,再如第一章第二節(jié)《風土民情》中描述金沙鎮(zhèn)的安瀾橋時寫道:
那時,橋上可熱鬧了:達官貴人,田夫村老,市井小民,販夫商賈,三教九流,皆云集橋上。整日里,橋上人頭簇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買賣人更是吆喝得起勁。
這里作者通過“達官貴人,田夫村老,市井小民,販夫商賈,三教九流”五個詞組排比(主語排比),充分的囊括和表現(xiàn)了金沙鎮(zhèn)的人多和人員的駁雜多樣的盛況。“人頭簇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三個詞組的排列,則充分表現(xiàn)了金沙鎮(zhèn)特別是安瀾橋的“動態(tài)”勝景。
再如,作者在第一章第三節(jié)《落榜回鄉(xiāng)》寫主人翁的落榜后的心情是寫到:
要知道,此時的他心里充滿了內疚、懊惱、失望、痛苦、乃至絕望
句中用內疚、懊惱、失望、痛苦、絕望五個雙音詞作為賓語排列,充分的揭示了落榜后的主人翁石哲成痛苦和糾結的心理狀態(tài)。
作品中這類句中排比句俯拾皆是,極大的增強的文章的表現(xiàn)力。
2. 善于使用雙關的修辭手法
雙關修辭手法,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使用得當?shù)臅o作品閱讀增添極大的魅力,使作品讀起來產生幽默和喜劇的效果。《青石灣》中的雙關的寫作手法運用相當廣泛。
如在第一章第七節(jié)《圍城苦戀》中,當作者寫石哲成相親失敗后,有下面兩段有趣的描寫:
石哲成雖然也為自己被人貶得如此“體無完膚”,心有不甘,但一想母親受此打擊,總該緩緩她做“奶奶”的步伐,反而暗自感激山月蘭,謝天謝地,謝謝她的“成全”了。
誰知母親是一個做事非常有主見的人,遇事更是有一種愈挫愈勇,百折不撓的精神。她惟恐自己的兒子找不到對象。反而加快了“相親”的步伐。不上五天,一個人才出眾,家教極好,且符合兒子要求的姑娘就成了她的“準媳婦”。這個人不是別人,是近段時間內對石哲成特別關心,而又是他始終敬而遠之的老同學——蘭玉婷。
其中,“誰知母親是一個做事非常有主見的人,遇事更是有一種愈挫愈勇,百折不撓的精神”這段話,表面上看是褒義的,是表揚和肯定自己的母親的美好品質的。但是實際上,此處作者是在說明母親是個非常頑固和執(zhí)迷不化的人?;蛘哒f,此處暗指自己“高興得太早”,母親不會放棄與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馳的努力。這是非常典型的“雙關”修辭手法。敏銳的讀者,讀到這里,無不會啞然失笑或拍案叫好。
最為重要的是,此處作者之所以要使用雙關的手法,而不是直接說母親“非常頑固和執(zhí)迷不化”,其好處在于,化解作者作品連續(xù)不斷的悲情和壓抑的內容,給讀者可能帶來的審美疲勞。作者用表現(xiàn)手法的幽默,消解了作品內容的過度壓抑可能帶給作者不良情緒。因為,讀者閱讀文學作品,并不是來找罪受,找苦吃的。你一味的悲情的闡述和描寫,往往容易讓讀者因為過度的陷入類似的悲情的狀態(tài),而感覺不舒服。
《青石灣》中多處的雙關手法的運用,都是這種對讀者的審美感受的深切關照的結果。當然,這也是作者與主人翁樂觀的人生的態(tài)度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當一個人遇到挫折和痛苦的時候,一般是不會對給自己制造挫折與麻煩的人使用褒義詞的,而這里的褒詞貶用,實際表現(xiàn)了作者和主人翁豁達和頑強的心理品質。
再如,也是同一節(jié)書中,作者在寫到玉婷媽主動到石家向石家提親給石母帶來的巨大喜訊時,是這樣寫的:
幾天前,玉婷媽的突然光臨,母親真有點受寵若驚了,待到玉婷媽轉彎抹角地說出玉婷的心事后,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早先擔心自己兒子找不到對象的母親,看到現(xiàn)在有這么一戶算得上是表石灣最富裕的人家主動與自己攀親,確實是她做夢也想不到的,更何況,玉婷還是方圓十里聞名的“一枝花”,心里直呼:老天,這是笑話,笑話,天大的笑話。玉婷媽該不是在戲弄自己,戲弄我們貧寒的石家吧?奇怪,奇怪,天大的怪事,然而這又是真的,恰如玉婷媽正實實在在坐在自己的對面一樣。其中,“心里直呼:老天,這是笑話,笑話,天大的笑話。玉婷媽該不是在戲弄自己,戲弄我們貧寒的石家吧?奇怪,奇怪,天大的怪事”這句話,也是典型的“雙關”修辭手法。這里“笑話”“戲弄”“奇怪”,它們都不是它們本身的字面意義,而都是“太好了”的意思。具體說點,這里的“笑話”實際是指“難以置信的好事”,“戲弄”實際是指“太看得起咱了”,“奇怪”“怪事”是指“我真是高興的無法形容了”。
由于此處使用的是雙關修辭手法,就將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所產生的戲劇效果,給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了。如果直接用一般的表現(xiàn)手法,直接說石哲成的媽媽心里如何高興,如何歡喜,反而會削弱作品的表現(xiàn)力。
3. 用詞的典雅和富有創(chuàng)意
作品的用語如果過于陳舊和粗俗,往往是影響作品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青石灣》的寫作很注意的用詞的典雅和創(chuàng)新。
石哲成就像蛇剝皮一樣剝下他那條骯臟無比,怪氣熏天的褲子,可是,此時,石哲成驚訝得差點跌倒水中,這是怎樣一副可怕的模樣啊?只見他那麻桿粗的大腿根部,那叢“森林”似被一場野火燒得只剩幾根稀稀疏疏地、干干枯枯的焦草,像被人隨意亂涂亂抹的幾筆墨跡。比之自己那剛剛破土而出且日趨繁榮的“幼林”顯得衰敗多了。還有那男人的標志呢?卻只有一截,萎縮得只剩一撮皺皺的黑皮,只有“旗桿”基部的“木瓜”卻像一個大氣球似的,黑黝黝地油光可鑒,令人可惡、可笑而又可憐!
純潔幼稚的石哲成驚呆了,不知所措地癡癡地站著,臉上火辣辣地灼燒著。
世故老成的六爺爺被石哲成的惡作劇搞得無地自容,黑黃的瘦臉變成紫紅,嘴里吶吶地說:“生就的,生就的……”
不知道人世間,竟然連那么一件屬于男人驕傲的東西也不能平等么?石哲成真后悔……
此處的作者描寫的核心是男人的生殖器,但是作者全文中卻并沒有出現(xiàn)“生殖器”或者其它低俗平庸的稱謂。而是使用了“男人的標志”“那么一件屬于男人驕傲的東西”。作者這么一寫,不僅是避免了簡單重復慣常的粗鄙庸俗的稱謂,更是將一件令很多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感到忌諱的東西,寫得非常委婉和巧妙。這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寫作用語上的典雅和富有創(chuàng)意。
同時,作品中對兩性生活也寫得十分含蓄,不是點到為止,就是進行了純精神的描摹。從而避免了寫作上的庸俗和有害的煽情。這也是作品用詞的典雅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
三、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設計
本來情節(jié)扣人心弦,是一般的小說的共同特點。情節(jié)扣人心弦,就一般意義上來說,也就不足為奇。
而問題的是,《青石灣》是作者的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它主要是作者想借此表現(xiàn)和回溯自己的人生的經(jīng)歷與感受的。雖然藝術是源于生活的真實的,但是真實的生活卻往往并非天然就是足夠扣人心弦的。因此,文學創(chuàng)作的醞釀與寫作過程,往往需要作者獨具匠心的焚膏繼晷的長期地反復地思考、推敲與設計,需要在真實的生活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加工與提煉。
《青石灣》中的故事,本身說起來談不上特別驚人和動人,因為一個八十年代高中畢業(yè)的普通鄉(xiāng)村教師,怎么可能有很雷人的故事呢??墒亲髡?,硬是通過成功的藝術構想,將一個平凡教師的一生,寫成了一部曲折而扣人心弦的文學作品。
全書共分九章,青石灣風情、獨闖侗鄉(xiāng)、坎坷貨郎路、歲月夢痕、青石灣的天空、雪峰山上的蒼鷹……這些分章的標題,以及每節(jié)的四字標題,都很富有藝術感染力和藝術想象力,給讀者不盡的幻想空間。
其中,作品在第一章《青石灣風情》中,安排了夕陽小鎮(zhèn)、風土民情、落榜回鄉(xiāng)、烈日柔情、鄉(xiāng)間婚事、鵲橋相親、圍城苦戀、母子談判、離群孤雁這樣九個小節(jié)。
在最前面的兩個小節(jié)《夕陽小鎮(zhèn)》《風土民情》里,作者主要是描寫青石灣和金沙鎮(zhèn)幾處地理風貌和人文景觀,為全文的展開提供了一個活動的“舞臺”與“背景”。
第三節(jié)《落榜回鄉(xiāng)》雖然全文只有1169字,卻寫得十分精彩和動人心弦,筆者看到這節(jié),竟然落下同情的眼淚。本節(jié)小說,可以說非常經(jīng)典的表現(xiàn)了高考制度恢復后,廣大落選考生的共同的心理糾結與痛苦,特別是相對成績比較好的一個學生群體的心理,尤其是農村落選考生的心理。而這個小節(jié)不僅本身寫得好,塑造了一個成績一向優(yōu)秀、很有抱負、性格倔強的卻落選了農村青年的初步形象。本節(jié)為全書的內容奠定了一個最重要的主人翁形象基礎,因為全書的主角就是石哲成,這個小節(jié)的生動有力的表達,一個高考落榜后“躺床上三天”的倔強的青年形象,極大的激發(fā)了讀者對石哲成這個可愛的農村青年形象的未來命運的深切同情與巨大興趣。
讀了《落榜回鄉(xiāng)》讀者自然就會追問,這么一個經(jīng)過復課還高考落榜把自己“緊緊鎖在房間”“筆直的躺在床上,三天不吃不喝”的青年未來將是怎樣的呢?他將怎樣擺脫這種“絕望”的心態(tài)呢?
然后作者通過《烈日柔情》這一節(jié),用一種很多人難以想到的拼死勞動,以及“六爺爺”的勸解,還有蘭玉婷的靚麗出場,都是對《落榜回鄉(xiāng)》極妙銜接,既讓石哲成心理危機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也給后來的情節(jié)留下了伏筆。讀者到此會想,這個漂亮的“校花”蘭玉婷有何來頭,她將跟主角石哲成發(fā)生什么樣的瓜葛呢?同時這節(jié)小說寫到石哲成的還想再復課再戰(zhàn)高考的奮斗目標,那么石哲成能否如愿呢?這些就給讀者造成了很大的懸念。
然后第五節(jié)《鄉(xiāng)間婚事》馬上給主人翁的人生理想帶來一個巨大障礙,母親要給青年石哲成找對象。這就攪黃了石哲成的繼續(xù)復課的如意算盤。而石哲成的理想和抱負是堅定的,他以對方學歷太低,明確的拒絕了母親與媒人介紹的對象。
可是母親不死心,在六節(jié)《鵲橋相親》中,母親卻又讓媒人介紹了個學歷比石哲成的要求還高的山月蘭。這下似乎要成功了,可是結果讓人意外的是,對方卻沒有看上石哲成。
正當石哲成為對方?jīng)]有看中自己而暗自慶幸的時候,結果卻出現(xiàn)了,第三節(jié)中的“校花”蘭玉婷家主動求親的糾結事。這事,讓石哲成的媽媽驚喜不已,這便是第七節(jié)《圍城苦戀》的基本情節(jié)。
而石哲成的理想是繼續(xù)復課戰(zhàn)高考,無心和不愿意此時就找對象和結婚。到底石哲成會如何對待家境很好且女方十分漂亮的蘭玉婷的家的求婚呢?這又構成一個很大的懸念。于是,便自然進入到第八節(jié)《母子談判》。談判的結果是母子各持己見,不歡而散。一邊是很有主見,遇事愈挫愈勇,百折不回的母親;一邊是很有抱負,性格倔強的兒子,那么最后的結果又如何呢?這又是一個很大的懸念。
然后作品進入到本章的第九節(jié)《離群孤雁》,本節(jié)主要寫了石哲成在母親別有用心地操辦的家宴中間,迅速設計逃出家,逃離了家鄉(xiāng),走上了收毛貨的艱難征途。而且,這次是石哲成第一次出遠門,卻居然還因為乘車掉了隊,成了一個人獨闖世界,這就給讀者制造了有一個懸念,一個多年讀書的青年,突然一個人出遠門干自己一點不熟悉的營生,會是啥結局呢?
總之,《青石灣》雖然看起來寫的是平凡的生活瑣事,但是全書的情節(jié)的設計卻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懸念迭出,讓人看了上一節(jié)就想看下一節(jié),看了上一章就想看下一章。
四 豐富深厚的文化積淀
《青石灣》在寫作上,不是一般的流行小說的寫法。它的風格深受古典小說的影響,有著古典小說的遺風與余韻。
首先《青石灣》共九章,每章又分6-9個小節(jié),共分65個小節(jié)。這個65個小節(jié)的標題,全部是四個字組成。這個顯然是受到古典小說的章回目錄基本是長短相同或相近這個行文特點的影響的。如此排列一致整齊的目錄,首先就給讀者帶來一種工整和嚴謹?shù)挠∠?。讓人對作品不由得產生幾分喜愛與敬畏。同時,全部小節(jié)標題,都用四個字來表達,也是對作者的修辭能力的一大考驗,是作者厚實的文學功底的一個展示。我們就可以看到作者這個四字到底的小節(jié)標題,就可以看到古典小說的遺風。讓人有種工整的美感,內容也給人一種詩情畫意,讓人充滿幻想與好奇。
其次,文章對小說的地理環(huán)境展開了一個很見功力的描寫和闡述,將青石灣、金沙鎮(zhèn)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觀進行了綜合的和細致的描摹,讓地理風物躍然紙上。更為難得的是,這種描寫是有歷史跨度的,基本是近百年的歷史跨度,甚至還有久遠的原始的傳說中的故事,將傳說中的、逝去了的和現(xiàn)存的地理和人文景觀進行縱向的歷史的宏大敘事。
在橫向的面上,小說主人翁雖然是漢族的,但是作品的敘事和寫景,卻跨越了漢族的局限,涉及到了侗鄉(xiāng)等小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的敘寫,如服裝、語言、風俗習慣、飲食特點等,而且將跟漢族截然不同的異族風情刻畫的栩栩如生,讓讀者如臨其境。
作者在作品中插入了百來首歌謠、民謠、詩詞,這些歌謠大多是我們湘西南地區(qū)各民族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文化記錄,有著較高的文化價值。同時,作品中對武岡鹵菜等地方特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這都是作者廣泛走訪和深入調研地方文化的辛勤勞動的結果。
同時,作品內容,極富時代表現(xiàn)力。文章塑造的主角石哲成,實際是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落榜青年,尤其是農村學習成績較好的青年一族的一個相當普遍和經(jīng)典性的代表,落榜后的失落、痛苦、不甘與抗爭,父母的焦急與無奈,以及在落榜后一直不懈追求跳出農門的努力與執(zhí)著,都是農村學習成績優(yōu)良落榜青年的普遍的情形。同時透過石哲成的各種際遇與思考,也較好的反映了我國社會,尤其是農村和教育界的各種成就與問題,它無疑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整個社會狀態(tài)的一個形象的歷史畫面。具有較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總之,《青石灣》不是一部一般的娛樂小說,而是一部嚴肅的文學作品。他是作者50多年人生的寫照,也是作者“30年磨一劍”的思考和求索的結果,它凝聚著作者此生的酸甜苦辣,更是對武岡和湘西南地區(qū)風土人情的一個百年回眸,它有著醇厚的生活氣息和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更有著厚重的文化氣息。這也就是為什么,它的故事本身并不驚天動地,但是作品讀起來卻讓人心曠神怡和回味無窮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