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墻下說滄桑
我站在家鄉(xiāng)的青石城墻下,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幾百年過去,它飽經(jīng)風(fēng)霜,依然巍巍屹立,一色的青石塊,或大或小,小者100來斤,大者上1000斤。修筑這樣的城墻,工程何等浩大。
明太祖一統(tǒng)天下,此地便成為皇帝陛下分封諸王時的一方侯國。那位侯王一到封地,便役使若萬民夫,大興土木,在斑斑血跡和累累白骨之上,高大堅固的青石城墻巍然屹立。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修這樣的 城墻,豈非城墻筑成萬骨枯?!
被役使的若萬民夫,是怎樣的夜以繼日忙碌:石山上鑿石放炮,石工鑿石成塊,鑿成一塊塊方方正正的巨石。然后運送,或用牛車、馬車運送,或人工運送,小塊的可以幾個人抬,大塊的就要用應(yīng)用力學(xué)原理來解決問題了-----在地上鋪設(shè)一節(jié)節(jié)圓木,將巨石放在上面,一路小心翼翼的滾過去。不管用哪種方法運送,用倍嘗艱辛四個字來概括那種勞作的慘烈,也只能形容其十分之一吧!
死了多少人,這個數(shù)字應(yīng)當(dāng)是非常驚人的!自然,史料上也是不會有記載的:作威作福者能夠暴露自己的慘無人道,讓后人千秋萬代的詬病不休嗎?
雖然封建專制黑如刀,古城墻卻功不可沒!沒有它,哪來一方平民百姓、達(dá)官貴人相對的安寧!
看,水西門這個古老的城門洞子,經(jīng)歷600多度春秋,仍然是雄姿英發(fā),令人生發(fā)多少思古之幽情!歲月是一把刀,不僅在人的臉上雕刻出一條條皺紋,也在古城墻的城門上雕刻出一條條皺紋----有的巨石之間拉開了縫隙,一道道的,頗為耀眼。歷經(jīng)滄桑的城門下,人們依然忙碌,并沒有停住自己進(jìn)進(jìn)出出、來來往往的步伐。城墻有如一位年高德昭的老人,用自己一腔衰老的熱心與慈祥,還在義不容辭的播撒自己力所能及的光輝,在默默無聞的蔭庇紅塵中人!
我站在家鄉(xiāng)的青石城墻下,手撫城墻青石,不禁神思飛越,想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
我去過八達(dá)嶺長城,它是用青磚砌成的;我去過平遙古城,它也是用青磚砌成的;我去過南京,南京城墻也是用青磚砌成的;就是北京古城墻,也還是用青磚砌成的。
從堅固程度來說,它們絕不能同家鄉(xiāng)的古城墻相提并論,難怪有了“武岡城墻蓋天下”的美譽!這不是在吹噓,這是實實在在的評價。我雖沒有走遍天下,凡有城墻著名處,差不多也留下了我的足跡。我確實尚未見到有超過家鄉(xiāng)古城墻的城墻!
站在巍峨的古城墻下,手撐殘缺的城墻立定,送目日光暗淡的天穹,我久久凝視。我手撫城墻青石,青石的冰涼一霎間浸透了我的身心。
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金戈鐵馬的馳騁聲,耳邊響起了鮮血淋漓的廝殺聲。圍繞著這一堵古城墻,有過多少生死拼搏,有過多少忘命爭奪!一股股駭人心魄的霸氣、蠻氣,至今還在天地回蕩縈繞,還在與日月爭強好勝!雖然說,遠(yuǎn)去了鼓角爭鳴,荒蕪了烽火邊城;但那用無數(shù)生命與鮮血寫成的一頁頁鮮活的歷史,總是如此頑強的在我眼前閃現(xiàn)。
我感嘆:城墻屹立,青石壘盡千古霸蠻人物!湖湘人的霸氣、蠻氣可是千古聞名啦!
我說:城墻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城墻形成的歷史給人的感受是堅實、深沉、悲壯的,它以壘壘白骨奠基,以浩瀚血淚澆注,歷盡多少人世榮辱后方有了今日的滄桑、榮耀?!俺菈σ琅f在”即象是對權(quán)勢者霸業(yè)的印證,又象是對其的否定,但這些都不必深究了!
“幾度夕陽紅”,面對似血的殘陽,圍繞這古城墻演出的歷史仿佛也凝固了。面對古城墻,我們在感受到堅實、蒼涼、悲壯的同時,又感受到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這寧靜的氣氛就是從千年巍巍古城墻映射出來的!這撲面而來的寧靜氣氛卻又是那樣滾滾燙燙的熾人心窩??!
我更沒有忘記:解放以來的幾十年間,古城墻在紅太陽光輝的照耀下,沐浴過太多的“封資修”暗淡色彩。偷盜城墻石塊就是向封建開刀!于是,偷盜城墻石塊者總是前赴后繼,一往無前,他們有的從城墻頭部或中部盜?。ㄈ缤t(yī)生給人做開顱手術(shù)、心臟手術(shù)一樣),或曰為公,修橋修路修水庫修防空洞……
或曰為私,蓋房砌地基砌門前路……他們有的從城墻底部或殘缺處盜取(如同醫(yī)生給人做摘腎手術(shù)、下肢手術(shù)一樣)。
盡管古城墻 在外表上因殘缺而歪曲乃至有一定程度的變形,卻始終昂揚不倒。這也是世間的奇跡!頻繁的 因公因私的偷盜城墻石塊,如春潮泛濫,遂使絕大部分城墻蕩然無存。我在看過魯之洛先生的《托坪壩風(fēng)云》后,禁不住心頭的憤慨,留言說:一敲鑼錘,夷古城為殘廢;三聲哨響,毀千年古城墻!
如今,只留下水西門至旱西門一段約500米長的古城墻——劫后余生,百分之九十九消亡,百分之零點一尚存。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