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船嶺村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效果圖。

農技人員調研玉米大豆復合種植病蟲害。
紅網時刻新聞8月22日訊(通訊員 胡南春 李莎莎)8月21日,湖南武岡市迎春亭街道高船嶺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里,大豆植株豐茂,豆莢滿掛,綠殼帶黃;玉米身姿挺拔,葉片由綠變黃,棒子碩果累累。村民陳玉秀笑著說,“這是我第一次搞復合種植,沒想到這么成功,明年我要擴種5畝地?!?/p>
作為示范基地的高船嶺村,地處武岡市東部山地,由大井、黃頭、高船3個村合并而成,平均海拔480米,全村行政面積11平方公里,轄34個村民小組計925戶,因地勢較高,水利條件有限,大部分耕地適合種植玉米、大豆等旱糧作物。通過部署發(fā)動、召開院落會、全程技術指導、落實資金補貼、聯系公司收購之后,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模式盡現眼底。
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今年武岡市農業(yè)農村局面向全市18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推廣的在傳統(tǒng)間作、套種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季雙收兩種作物的種植模式。高船嶺村嚴格執(zhí)行中央一號文件“集中支持適宜區(qū)域、重點品種、經營服務主體,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精神,強力推動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落實落細,幫助農戶科學選種、精準施肥、傳授知識等,為切實提高農民科學種植水平打下基礎,最大限度發(fā)揮土地使用潛力。
像這種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武岡市統(tǒng)一播種時間集中在4月份,主要做法有種2行玉米套種4行大豆、種4行玉米套種4行大豆等,確保示范基地百花齊放。
“增加了光照和通風效果,增強了抗病和抗倒伏能力,可以做到穩(wěn)糧增豆,是提高大豆產量的有效途徑,每畝比傳統(tǒng)單獨種植要劃算得多,確實值得推廣?!蔽鋵修r業(yè)農村局種植業(yè)管理股負責人毛政國一邊向農民朋友介紹套種新技術,一邊提醒有關注意事項。
為確保切身利益問題,高船嶺村還讓老百姓吃下“定心丸”:“村里和武岡鄉(xiāng)鄉(xiāng)嘴豆制品公司簽訂了合同,以高于市場價0.2元的價格進行收購,免除了種植農戶的后顧之憂。”村支部書記毛小平笑著說。
7月初,省農科院張超凡教授、省種植業(yè)處彭妙一行6人,專程趕到高船嶺村調研示范片,一致認為復合種植基地設于地形崎嶇的荒山上,歸屬因地制宜闖出的一條致富新路子。針對每株玉米棒子大、每行大豆結莢多等良好勢頭,調研組一行預計玉米豐收之時可望多收兩三百斤大豆,完全達到了技術要求,集成經驗值得推廣。
推行“復合種”,每畝玉米產量同單種差不多,多得150斤左右大豆。按3元每斤計算,每畝可增加收入400多元,加上每畝政府補貼200元,每畝可增收600多元。
推行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模式,既盤活了村里的土地資源,又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fā)展,還解決了村里的勞動力就業(yè),促進人均每年增收300余元。
“明年,除了高船嶺村要完成3000畝任務,全市各村要全面推廣,既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又是加快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步伐,真正鼓起村民的‘錢袋子’,切實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蔽鋵修r業(yè)農村局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紅網時刻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