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體質(zhì)很弱,父親讓表叔教我武術(shù),于是,整天心里只記住扎馬步、站木樁、練拳擊、踢高腿、舞刀弄劍。及長,我喜歡上了看書:文學(xué)書和故事書都愛看。后來,發(fā)現(xiàn)武俠小說兼具了文學(xué)與故事的優(yōu)點,挺吸引人的,因此便喜歡上了武俠小說。
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得到了一本厚厚的《天龍八部》,描寫的是北宋年間,外族紛紛覬覦大宋國土,形成宋、遼、西夏對立的局面。武林各派或效忠于本國,或相助于他族,一時間風(fēng)云際會,英雄輩出。書的內(nèi)容豐富,故事情節(jié)曲折,人物關(guān)系復(fù)雜,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套一個故事。特別是里面的絕世武功,更是讓我著迷。如六脈神劍、一陽指、化功大法、北冥神功、火焰刀、天山折梅手、小無相神功、降龍十八掌,還有姑蘇慕容“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斗轉(zhuǎn)星移,真把我弄得如癡如醉,神魂顛倒。
從此,我就千方百計搜集金庸武俠小說,不久,便擁有《雪山飛狐》《俠客行》《笑傲江湖》等十多本,成了伙伴們艷羨的“大書翁”。其間被老師和父親沒收、撕毀了數(shù)本書后,我仍死不悔改,對它仍然一往情深。我喜歡《笑傲江湖》的波詭云譎,崇拜《天龍八部》的義薄云天,更迷戀《白馬嘯西風(fēng)》的兒女情長……香港的武俠電視席卷內(nèi)地后,我對由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是每劇必看的,又成了金庸的影視迷。
多年來,金庸的武俠小說不受到文學(xué)界的重視,我心中時常為他抱不平,后來,得知金庸武俠小說進了中學(xué)教材,我才釋然。其實,金庸武俠小說不僅是文學(xué)性和故事性完美的結(jié)合,他作品的語言也是非常優(yōu)美,且蘊含著很多的哲理,不管對人生處事、做人,還是愛情方面都能給人以啟迪、以反思,讓人以平常心看待生活的一切。
如《天龍八部》中的“沐春風(fēng),惹一身紅塵;望秋月,化半縷輕煙。顧盼間乾坤倒轉(zhuǎn),一霎時滄海桑田。方曉,彈指紅顏老,剎那芳華逝”,道出了人生苦短,紅顏易逝,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珍惜青春;《俠客行》中的“天地四方為江湖,世人聰明反糊涂。名利場上風(fēng)浪起,贏到頭來卻是輸”,則是告訴人們凡事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適當(dāng)抓大放小,有時反倒會有意外收獲;《笑傲江湖》中的“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終,一笑而泯”和“情深意真,豈在丑俊,千山萬水,苦隨君行”,則詮釋了人間愛情的奧秘;還有《神雕俠侶》中的“你瞧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fù)如斯”,與蘇軾的哲理名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是異曲同工么?《雪山飛狐》中的“世上最寶貴之物,乃是兩心相悅的真正情愛,決非價值連城的寶藏”,與裴多菲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不是也有一比么?
雖然,金庸武俠小說并非十全十美,但我因癡迷只看到了其優(yōu)點而忽視其不足,這也許是所有“金庸鐵粉”的共性。如今“飛雪連天成絕響,人世再無倚碧鴛”。作為一個金庸迷,我只好沐浴更衣,凈手焚香,心懷虔誠,為“金大俠”祭拜,遙祝他一路走好,早登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