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 08:39:14 來源:貴港新聞網-貴港日報 作者:林日新
主持人語:經濟發(fā)展與文化遺產保護,在某些地方似乎成了“水火 不 容 ”“ 你 死 我 活 ”的兩件事情。徽式古宅整體搬遷,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這種做法讓人腦洞大開,深受啟發(fā) , 確實具有標本價值”。希望騰出土地發(fā)展經濟的地方,得到了土地;希望繼承文化遺產、通過文化遺產 促 進 旅 游 發(fā) 展 的 地方,得到了文化遺產。這是一種雙贏的創(chuàng)舉,值得思考和借鑒。
據5月9日《當代生活報》報道,清咸豐年間始建于江西婺源的一座徽式古宅,2002年在當地被拆解運往廣東保存,2015年再被運到玉林大容山龍門景區(qū)按原貌復原重建,成為嶺南大地上罕見的完整的徽式建筑。
幾年前,全國民協(xié)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一句“每一分鐘都有一種民間藝術在流失”震耳發(fā)聵。數十年來,中國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騎樓、古鎮(zhèn)、老寨在消失,新建筑則是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搶救和保護文化遺產已刻不容緩。如今,雖然國家和各地早已出臺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政策,但現實卻不容樂觀:不計其數的文化遺產正處于瀕危狀態(tài),隨時可能消亡。
對此,各界大聲疾呼出臺《文化保護法》。《保護法》固然很有必要,然而,僅靠一部法律和少數研究者搶救還遠遠不夠,亟須解決的是盡快提高全民的保護意識,形成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讓民間文化有生存的土壤,這才是最關鍵的。因此,“徽式古宅移居玉林”具有標本價值。
從報道中得知,古宅的搬遷工作嚴密有序:首先表現在選址上非常謹慎,2002年,古玩收藏家王寬在江西婺源發(fā)現了這座古宅,幾經考慮之后,無論是從環(huán)境還是氣候等方面皆進行了周密的論證,2015年,才選中大容山作為古宅最后的“歸宿”;其次是運輸材料時小心謹慎,為了便于復原古宅,在原址拆裝時就畫好了結構圖,并且每件材料都做了記號,運輸到目的地時,為了不損壞材料,采用人工方法卸貨,讓工人用雙手一塊一塊小心翼翼地從車上卸下來;再次是重現古宅原貌,從2015年5月動工,2016年年初完工,用時近1年;最后是宅內徽式建筑中所獨有的“粉壁”木雕裝飾,完全保留了室內古式飯盒、花轎、煤油燈等日常生活用具,部分廂房內還有床、椅和梳妝臺等家具。通過這些原汁原味的古物件,讓觀者很容易想象得出古人在這里居住的生活場景。
讓一座“祖籍”江西,在廣東“沉睡”了12年的徽式古宅移居廣西玉林大容山,這不僅是在重現古宅,更是在打撈即將逝去的歷史記憶,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參與了古宅再現的每個工作者皆是民間文化的保護者和傳承者。如果這樣的做法能夠推廣,也許經濟高速發(fā)展和傳統(tǒng)文化保護就不再是一對矛盾體。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已輸入0/200 個字!
法相巖街道中心幼兒園:幼兒園師幼共觀閱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法相巖小學:法治進校園 安全記心中
青春淬新火 揚帆啟新程——鄧元泰鎮(zhèn)中學舉行軍訓動員大會
光明小學:閱兵盛典激蕩愛國情懷,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十中七年級新生:迷彩青春,正步啟航
武岡農村婚禮習俗紀實武岡視頻
武岡歷史沿革武岡概況
武岡米花里的年味武岡視頻
武岡一中航拍記錄片武岡視頻
關于武岡市武岡概況
智能母嬰站觸摸屏玻璃三豐玻璃
墻面翻新房修修
生金科技園生金物業(yè)
免責聲明:本站資料除作者特別聲明原創(chuàng)之外,其他均來自網上,若侵犯你的權益請告知,本站獲通知后將立即刪除!聯系QQ:165410523
Copyright © 2006-2025 武岡人網 ICP證:粵ICP備2023087779號 粵公網安備441900020078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