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右派”,也可能正如毛澤東所說:凡是有人群的地方,總會有左、中、右三種人。右派也許是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的特殊產物。
1957年全國上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右運動,右派分子應運而生。這場史無前列的反右運動席卷全國,教育界成了重點區(qū)域。我熟悉的3個右派都是教育界的3個老師。其中兩個姓張,同屬鄧家鋪鎮(zhèn)人,另一個姓曾,洞口縣楊林鄉(xiāng)人。

他們是怎樣成為“右派”呢?先說其中一個姓張的吧。他是我的親表姐夫,家庭出身好,土改根子,本人有點文化,土改時任村干部,然后走上教育崗位??梢哉f是:“根子正、苗子紅”,本應不屬于右派分子的范疇。但在武岡城里召開的“大鳴、大放、大字報”的反右運動中,步錯了風云,看偏了眼。看見別人寫了許多大字報,眼紅了,一時心血來潮,滿腔熱血翻滾,他的心再也鎮(zhèn)不住了,怕什么,放就放吧,寫就寫吧,來一個一鳴驚人吧!一激動,他一夜就寫了32張大字報,并畫有“3個腦袋”、“六只手”,連夜趕緊把這些大字報張貼好。從能貼的地方一直貼到了廁所的門口上。不辭辛勞、徹夜未眠、通宵達旦。不知從何處來的這股勁兒。天一亮所見人都為之驚撼,立刻震撼了整個武岡城,轟動了武岡教育界。但始料不到的是在第二天的大會上卻宣布他是:“自我暴露、自我跳出來的右派?!痹鞠氘斶\動的先進分子,競一舜間“右派分子”的帽子穩(wěn)穩(wěn)端端地戴在他的頭上,真的“一夜成名”,成了武岡的第一大新聞。
第二個“右派”也姓張,五十年代初參加工作,平素里沉默寡言,但脾氣有點古懊,待人冷漠,沒有多少情素,個性強,人們稱他鐵板道人,當時任米山鄉(xiāng)某小學教導主任。在本次運動中,謹言慎行,也沒亂發(fā)言,也未講過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壞話,到頭來也被劃上“右派分子”。后來人們都在猜測和分析:他與所在學校的校長、老師關系不好,工作方法刻板,人緣關系差,所以被劃上了“右派分子”。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既定的”、“內定的”右派分子,是不可逃越、不可漏網的右派分子,他的“右派”名字早就在冊了。
最后一個右派姓曾,原鄧家鋪人民公社龍伏寺完小的教導主任,為人老實、工作扎實,學生和家長口碑甚好。本校有一個姓戴的老師、共產黨員,這次運動中的積極分子。這個戴老師家族中的姑奶奶正好嫁在洞口楊林這個曾主任的家族里,還是曾主任的親大祖母。曾主任和戴老師又是本校的同事,又有這么一層親戚關系,應該什么事情都好辦??捎遗傻氖聝簠s發(fā)生在一樁喪事上:姓戴的姑奶奶(曾主任的大祖母)去世后,正好是曾主任主持喪事,由于人多事忙,曾主任忘記給這個來奔喪的戴老師安排住宿,以致這個戴老師在柴旯旮里躺了一晚,戴滿腹牢騷,從此埋下了怨恨,平日里只是未說出口而已,對于才學淺疏、意識不軌的人來說,他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報仇的時機已到,伙同他人在這次運動中就給曾主任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這就是被人報復而劃上的“右派分子”。3個右派,3種情境,各有特色,可謂有言難盡。
這3個老師被劃為右派后,在政治上都受到了歧視,每次運動都成了打擊的對象,也遭受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反右運動后,兩個姓張的右派都下放回家生產十多年,直到1978年、1979年才分別評了反復了職。姓曾的右派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常受批斗、游團,也回家勞動兩、三年才返校任教。當3人都評反復職時,其中兩人很識時務,提前退了休,讓兒子接了班,唯獨我的表姐夫未提前退休,兒子未接班。有人有領導勸我表姐夫說:提前退休,讓他的大兒子接班(那時,只有他的大兒子符合接班的條件)。他卻說“等幾年再說”。哪知曉老師接班的事,連續(xù)2年就終止了。人們都在評議他:反右運動看錯了風云,今日里人民政府特地補償右派,照顧他們,又錯失了良機,他的大兒子直至今天還在責怪他呢。
歷史造就英雄,潮流鑄成錯誤。什么是右派,他們到底屬不屬于右派,歷史對他們公不公平,誰是誰非,自有論斷。
2022年2月19日打印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俗素者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