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看,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1. <td id="oj6dr"><strong id="oj6dr"></strong></td>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2. <ol id="oj6dr"></ol>

  3.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4. <pre id="oj6dr"></pre>
    首頁 武岡文學(xué) 內(nèi)心里的中道

    內(nèi)心里的中道

    伊僑 2007-12-10 17:06 1

    “中道”二字,并不是指我們的身和語,而是心。當(dāng)我們不喜歡的一個法塵升起時,它影響了心,并且有了迷惑,當(dāng)這顆心已經(jīng)迷惑,當(dāng)它猛搖不定時,這便不是正確的方式了。當(dāng)我們喜歡的一個法塵升起時,心沉溺于欲樂中——那也不是正確的方式。

    我們?nèi)硕疾辉竿纯啵覀兿G罂鞓?,但事實上,快樂只是痛苦的一種微細(xì)形態(tài),而痛苦本身是一種較粗的形態(tài).你可以將它們比喻為一條蛇:蛇的頭是“苦”,蛇的尾是“樂”。蛇的頭真的是很危險的,因為它有毒牙,如果你碰觸到它,它立刻會咬你一口,但是不要說是頭,即使你只是去抓尾巴,它同樣地會轉(zhuǎn)過身來咬你,因為頭和尾都同屬于一條蛇身上。

    同樣的道理,快樂和痛苦,或高興和悲傷,都是從同一條“蛇”生起欲望。因此,當(dāng)你快樂時,心并不是平靜的。例如,當(dāng)我們得到我們所喜歡的事物,像財富、名望、贊美或幸福時,我們會很快樂,但是心中卻仍然隱藏著些許不安,因為我們會害怕失去它!那憂慮并不是平靜的狀態(tài),過不久我們可能會真的失去那些事物,而后我們便真正地痛苦了。因此,如果你不覺醒的話,縱使你快樂,痛苦卻即將來臨。那正如同抓蛇尾一樣——如果你不放手,它會咬你!所以,無論是蛇頭或蛇尾,也就是說,有益的或有害的狀況,它們都只是輪回的特徵——不斷變遷。

    佛陀制定戒、定和慧作為平靜之“道”——覺悟之道。但事實上,這些都不是佛教的本質(zhì),他們僅僅是“道”。佛教的本質(zhì)是平靜,而平靜生起于真實地了知一切事物的本然。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地審查,會看清平靜既不是“樂”也不是“苦”;這兩者都不是真實。

    人類的心,佛陀教導(dǎo)我們?nèi)チ酥蛯彶榈男?,是個我們僅能藉由它的活動了知的某種東西。真正的“本心"不能被測量,不能藉由任何東西來認(rèn)知它。在它的自然狀態(tài)下,它是不動搖、不晃動的。當(dāng)快樂升起時,所會發(fā)生的是這顆心開始迷失在法塵中,有了動蕩。當(dāng)心如此動蕩時,對這些事物的執(zhí)著和依戀便出現(xiàn)了。

    佛陀已經(jīng)將修行的道路完全鋪設(shè)好,但我們卻還沒有修行,或若是有,也只不過是口頭上的修行罷了;我們的心和語仍然還沒和諧,我們只是耽迷于空談而已。然而,佛教的根本并不是能被談?wù)摶蛞軠y的,佛教真正的根本是完全地了知真實的真相。如果一個人了知了這個真相,就不須要教導(dǎo)了;假如不了知,即使聽到了教導(dǎo),也是沒有真正地聽進去,這就是為什么佛陀說,“覺悟者只是指出方法!”他不能替你修行,因為這真相是你不能放進語言文字或送出去的東西。

    所有的教導(dǎo)都只是譬喻和比喻而已,為的是幫助心見到真理;如果我們還沒見到真理,便必然要受苦。例如,當(dāng)我們提到身體時,我們通常地會說“諸行(注一)”。任何人都可以說它,但事實上我們都有問題,只因為我們不了解這些“諸行”的真相,因此而執(zhí)著于它們。因為我們不了解色身的真相。我們便痛苦。

    這里有一個例子,假設(shè)有一天清晨,你正走在路上要去上班,有個人叫喊辱罵,無禮地對待你;一聽到這個辱罵,霎時,你的心從正常狀態(tài)中改變,你感覺很不舒服,你覺得憤怒且受傷,那個人整天到處走著辱罵你,當(dāng)你聽到時,非常憤怒,甚至回到家,·仍然生氣,因為你懷恨在心。

    幾天以后,有一個人來你家告訴你:“嘿,前幾天罵你的那個人,他是個瘋子!有好幾年了!他都是那樣子辱罵每一個人的,沒有一個人會在意他說什么!”當(dāng)你一聽到這兒,立刻就自在了起來;這些天積郁在內(nèi)心的憤怒和傷害,完全地消融殆盡。為什么呢?因為現(xiàn)在你知道事情的真相了,以前,你不知道,認(rèn)為那個人是正常的,所以你會對他生氣。那樣子想,造成你痛苦,而當(dāng)發(fā)現(xiàn)了真相后,事情卻馬上改變:“噢,他是個瘋子!事情原來如此?!碑?dāng)你了解了這點時,你感覺舒服,因為你自己明白:明白之后,便能放下。假如不明白真相,你便會去執(zhí)著。當(dāng)你認(rèn)為那個辱罵你的人是正常人時,你會殺了他,但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了實情——他是瘋子!你便覺得舒服多了。這就是了解真相!

    一個見法的人有類似的經(jīng)驗,。當(dāng)貪、嗔、癡消失時,它們是以相同的方式消失的。只要我們沒能了知這三毒,我們便會認(rèn)為:“我怎么辦?我有那么多的貪婪和嗔恨?!边@并不是清楚的認(rèn)知,就好像我們以為這瘋子的頭腦是清楚的一樣,當(dāng)我們終于知道他一直來都是不正常時,我們的焦慮便解除了。沒有任何人能告知你這些,唯有心親自理解時,它才能根除和放松執(zhí)著。

    這跟我們的身體——我們稱作“諸行”的,其實是一樣。雖然佛陀早巳解釋這色身不是實體、或是一個真實的人,我們?nèi)匀徊徽J(rèn)同,我們頑強地執(zhí)著于它。假如這色身會說話,它會整天地告訴我們:“你不是我的主人,知道嗎!”事實上它一直都在告訴我們,只因為那是法的語言,所以我們無法了解它。例如,眼、耳、鼻、舌和身等感覺器官都不停地在改變,但是我們卻一次也沒見過它們來要求我們允諾!就像我們頭痛或胃痛時,身體從來沒有先要求許可一般;隨著它的自然過程,它直接便行動了。這說明了色身并不準(zhǔn)許任何人當(dāng)它的主人,它沒有主人;佛陀形容它是一個空的東西。

    我們不了解佛法,因而就不了解“諸行”,我們拿它們當(dāng)成我們自己,當(dāng)成屬于我們,于是便產(chǎn)生了執(zhí)著。當(dāng)執(zhí)著升起,“有”隨之而生;一旦“有”生起,便有了“生”;一旦有“生”,隨后“老、病、死”……,所有的痛苦便都生起來了,這就是“十二因緣(注二)”。我們說“無明”緣“行”,“行”緣“識”……等等,這一切都只是單純地在心里的活動。當(dāng)我們接觸到我們不喜歡的事物時,如果沒有“正念”的話,就會有“無明”,痛苦便立刻生起,但心卻是如此迅速地穿越這些變遷,我們趕不上它們;那好比當(dāng)你從一棵樹上掉下來時,在你清楚以前,“砰!”一聲,你碰撞到了地,事實上,在跌下來的過程中,你已經(jīng)過了許多的樹枝和小枝,但你無法計算它們;當(dāng)你越過它們時,你無法記得它們,你只是跌下,然后“砰!”地一聲!

    十二因緣也像這樣,如果你照著經(jīng)典將它分開來,我們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和一切各式的悲傷。但事實上,當(dāng)你一接觸到你所不喜歡的事物時,立刻地就有苦了!痛苦的感覺其實是整個連結(jié)的十二因緣的結(jié)果,這就是為什么佛陀告訴他的弟子們要審查和完全地知曉他們自己的心。

    當(dāng)人們出生到世時都沒有名字,一旦出生,我們便為他們?nèi)∶郑@是習(xí)俗:為了方便的理由,我們給人們?nèi)∶謥砘ハ喾Q呼。經(jīng)典也是一樣,我們用分類表將每一件事物分了開來去方便研習(xí)真理。同樣的道理,一切事物單純地只是“諸行”,它們的本然僅僅是因緣條件所生;佛陀說它們都是無常、苦、和無我,它們都是不穩(wěn)定的。我們不堅定地去了解這個,我們的理解不純粹,那么我們就會有錯誤的知見,所謂錯誤的知見是認(rèn)為“諸行”是我們自己,我們是“諸行”:或說快樂及痛苦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快樂和痛苦,像這樣的了解并不是對事物的自然本性有圓滿清楚的認(rèn)知,事情的真相是,我們無法強迫所有這些事物都跟隨我們的欲望,它們跟隨“自然”的法則。

    閱讀 6288
    分享到:
    為您推薦
    評論列表

    獨釣長湖

    年紀(jì)輕輕就懂這個

    1517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guān)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