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岡的朱王一系,老百姓中名聲很不好。近見魯老師作文又提及到了朱王,囿于題旨,王爺大人的事跡自然不能詳加介紹。一些老鄉(xiāng)的留言,對其事跡說法不盡相同,令我想大致了解其人的一般情況。明史,我不大熟悉,朱王當(dāng)然就了解不多了,只好求助于書架上的《明史》。歷代朱王,其人到底如何,從《明史》所載看,確實劣跡斑斑。各位老鄉(xiāng)自可從下文所錄材料明了。我沒有將原文弄成白話,只是將帝王年號及一些不大易于理解的字詞作了解釋。
今應(yīng)眾老鄉(xiāng)之請,于原文后附了白文,文后作了一小結(jié)。個別地方,為文意更暢作了表述上的增損,各位自可參讀。
岷莊王楩,太祖第十八子。洪武(朱元璋年號)二十四年(1391),封國岷州。二十八年,以云南新附,宜親王鎮(zhèn)撫,改云南。有司請營宮殿,帝令暫居?亭(地名),俟(等)民力稍紓[1]后作。
譯文:岷莊王朱楩,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八個兒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為岷王。二十八年(1395),因為云南新近為明朝所統(tǒng)治,應(yīng)派親王去鎮(zhèn)守,所以,改封云南。有官員請求修建云南王宮,朱元璋沒有答應(yīng),只是讓他暫居?亭,等老百姓的財力好轉(zhuǎn)后再說。
建文(明惠帝朱允炆年號)元年(1399)西平侯沐晟奏其過,廢為庶人,徙漳州。永樂(成祖朱棣年號)初復(fù)王,與晟交惡。帝賜書諭楩,而詔戒晟。楩沉湎廢禮,擅收諸司印信[2],殺戮吏民。帝怒,奪冊寶[3]。尋念王建文(建文帝朱允炆)中久幽系[4],復(fù)予之,而楩不悛[5]。(永樂)六年(1408),削其護衛(wèi),罷官屬[6]。仁宗(朱高熾)即位(洪熙元年,1425)徙武岡,寄居州治。久之,始建王邸。景泰元年(代宗朱祁鈺年號,1450)薨。子恭王徽煣嗣(嗣位)。
譯文:建文帝元年(1399),同鎮(zhèn)云南的西平侯沐晟(沐英之子)向朝廷密報岷王的罪狀,岷王被廢為平民,流放至福建漳州。永樂皇帝朱棣即位,恢復(fù)了岷王的身份,但也因為沐晟的揭發(fā)而與他關(guān)系惡化。永樂皇帝下詔書一面勸說朱楩,一面又告戒沐晟,二人要搞好關(guān)系。可朱楩卻沉湎酒色,不講禮數(shù),并擅自奪取漳州各衙門的權(quán)力,殺害官員與百姓。永樂帝大為震怒,褫奪了他的王位。不久,又想到他曾被建文帝(永樂帝之侄,為朱棣所廢)囚禁過一段時間,又恢復(fù)了岷王的王位。然而朱楩依然不思悔改。永樂六年(1048),削減了岷王的衛(wèi)兵,裁撤了他的屬吏。仁宗即位后(1425),流放至武岡州,暫時居住在衙門里。過了一段時間,才修建了王府官邸。代宗景泰元年(1450)死,兒子恭王朱徽煣嗣位。
初,世子[7]徽焲,宣徳(宣宗朱瞻基年號)初,訐(揭發(fā))其弟鎮(zhèn)南王徽煣誹謗仁廟(仁宗)。宣宗疑其詐,并召至京,及所連閹豎面質(zhì)[8],事果誣,斬閹豎而遣徽煣等歸。徽煣嗣位。弟廣通王徽煠有勇力,家人段友洪以技術(shù)[9]得寵,致仕[10]后軍都事(官名)于利賓言徽煠有異相,當(dāng)主天下,遂謀亂。
譯文:最初岷王的長子朱徽焲在宣德初年檢舉他的弟弟鎮(zhèn)南王朱徽煣誹謗明仁宗。宣宗疑其有假,把他們二人都召至京城,并讓牽連到的宦官當(dāng)面對質(zhì),事情果然是誣告,便把宦官處死,恭王無罪,朱徽煣便回到了封地。當(dāng)然,徽焲并沒有放行?;諢Я硪坏艿芑諢ぃ巳擞旅投袣饬?,府上有一叫段友洪的人因懂法術(shù)而為大王所寵信,本已辭職的后軍都事于利賓又胡說徽煠相貌不凡,當(dāng)稱王天下?;諢梦缓蟛痪?,徽煠依靠段、于這二個人,就發(fā)動了叛亂。
作偽敕,分遣友洪及蒙能、陳添行入苗中,誘諸苗(苗族各部)以銀?。?1]金幣,使發(fā)兵攻武岡。苗首楊文伯等不敢受。事覺,友洪為徽煣所執(zhí)。都御史李實以聞,遣駙馬都尉焦敬、中官(宦官)李琮征[12]徽煠入京師(都城)。湖廣總督王來、總兵官梁珤復(fù)發(fā)(揭發(fā))陽宗王徽焟通謀狀,亦征入。皆除爵,幽高墻。時景泰二年(1451)十月也。
譯文:徽煠假傳圣旨,并派段友洪、蒙能、陳添行至苗人的聚居地,用銀印、金幣誘使苗民各部發(fā)兵攻武岡城。苗民首領(lǐng)楊文伯不敢答應(yīng)徽煠的要求。事情敗露后,段友洪被徽煣逮捕。朝廷的都御史李實據(jù)實報告了皇帝,朝廷派了駙馬都尉焦敬、宦官李琮前來將徽煠押解至京城。湖廣總督王來、總兵官梁珤又揭發(fā)陽宗王朱徽焟也私通徽煠,徽焟也一并收押往京城。這二個王都被罷免了爵位,從此囚禁在高墻之內(nèi)。這是景泰二年(1451)十月發(fā)生的事。
天順(英宗朱祁鎮(zhèn)年號)七年(1463),徽煣薨,子順王音埑嗣,病瘋痺[13],屢年不起。次子安昌王膺鋪侍醫(yī)藥,晨夕不去左右。憲宗(朱見深)聞之,賜敕嘉獎。成化十六年(憲宗年號,1480)音埑薨,世子膺鉟居喪(守喪),飲博無度,承奉(官名)劉忠禁制之,遂殺忠。事聞,驗實,革冠帶[14]停封。居四年,乃嗣。弘治(孝宗朱祐樘年號,1500)十三年薨,謚曰簡。
譯文:英宗天順七年(1463),徽煣死,其子順王音埑嗣位。此人患有嚴重的瘋痺病,多年不見好轉(zhuǎn)。次子安昌王朱膺鋪侍醫(yī)侍藥,早晚不曾離開父親身邊。憲宗朱見深聽說后,明令嘉獎。成化十六年(1480),音埑死,長子朱膺鉟守喪期間,不遵禮法,飲酒賭博毫無節(jié)制,身邊的禁奉官劉忠多次禁止他胡來,被朱膺鉟殺害。事情被朝廷知道后,革掉王位,取消了本應(yīng)封王的資格。四年后,朱膺鉟還是嗣了王位。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朱膺鉟死,謚號為簡。
子靖王彥汰嗣。嘉靖(世宗朱厚熜年號)四年(1525),與弟南安王彥泥訐陰事[15],彥泥廢為庶人,彥汰亦坐抗制擅權(quán)革爵。八年(1529)令世子譽榮攝(代理)府事。譽榮上疏懇辭,謂:“臣坐享尊榮,而父困苦寂寞,臣心何安。且前曾舉臣弟善化王譽桔,廷議以子無制(控制)父理,奏寢[16]不行。臣亦人子也,獨不愧臣弟乎!”帝覽疏憐之,下部議。
譯文:朱膺鉟死后,由靖王彥汰嗣了王位。世宗嘉靖四年(1525),他與弟弟南安王互相攻擊,都說對方有不可告人之事,結(jié)果,彥泥被廢為平民,彥汰也因為抗命擅權(quán)而被革爵位。嘉靖八年(1529),朝廷讓彥汰長子譽榮代理王府一切事務(wù)。譽榮上書請求辭讓。他說:“我坐享尊榮,可我的父親卻因為失去王位而痛苦寂寞,我的心怎能安寧啊!此前曾有人薦舉我弟弟善化王譽桔嗣父親王位,朝廷討論不妥,認為嗣王位的兒子不應(yīng)約束尚在世的父親(意謂:子為王,父即臣民,于禮相悖)。我也是父親的兒子,如果嗣位,不是愧對我弟弟了么!”嘉靖皇帝看了奏疏以后,交由群臣討論。
十二年(1533),賜彥汰冠帶,理府事。十五年(1536),以兩宮徽號[17]恩復(fù)王。又八年(1544)始薨。子康王譽榮嗣,三十一年(1552)薨。子憲王定燿嗣,三十四年(1555)薨。曾孫禋洪,天啟(熹宗朱由校)二年(1622)嗣,崇禎(毅宗朱由檢)元年(1628)薨。無子,從父企钅豐 嗣。十六年,流賊陷武岡遇害。
譯文:譽榮的辭讓最終發(fā)生了作用。嘉靖十二年(1533),賜譽榮父親彥汰的封爵,署理王府事務(wù)。嘉靖十五年(1536),因為兩宮皇后加封徽號,彥汰的王位才得以恢復(fù)。八年后,彥汰死,兒子康王譽榮嗣位。嘉靖三十一年(1552)康王死,兒子憲王朱定燿嗣位。憲王嘉靖三十四年(1555)死,曾孫禋洪于熹宗天啟二年(1622)嗣位,毅宗崇禎元年(1628)死。他沒有兒子,叔父企钅豐嗣位,崇禎十六年(1643),農(nóng)民軍攻陷武岡,遇難。
譯者按:明朱王治武岡經(jīng)九代,岷王朱楩--恭王朱徽焲--順王朱音埑--安昌王朱膺鉟--靖王朱彥汰--康王朱譽榮--憲王朱定燿--憲王曾孫禋洪--曾孫禋洪叔父企钅豐,自仁宗洪熙元年(1425)至毅宗崇禎十六年(1643),歷時219年(虛歲)始結(jié)束。
(錄自《明史》卷一百十八《太祖諸子岷莊王楩傳》,中華書局標(biāo)點本)
注:
1、紓:shū,寬裕?! ?、印信:印章的總稱。
3、冊寶:冊書和寶璽。 4、幽系:囚禁;拘囚。
5、悛:quān,悔改。 6、罷官屬:罷撤他的幕僚。
7、世子:王侯的長子。
8、閹豎面質(zhì):閹豎,宦官,下文的“中官”義同;面質(zhì),當(dāng)面訊問或?qū)ψC。
9、技術(shù):技藝;法術(shù)。 10、致仕:因年老或衰病而辭去職務(wù)。
11、銀質(zhì)的官印。 12、征:收捕。
13、瘋痺:中醫(yī)指風(fēng)、寒、濕侵襲肌體導(dǎo)致肢節(jié)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癥。
14、冠帶比喻封爵,官職?! ?5、陰事:隱秘的事情,不可告人的事情。
16、奏寢:奏請湮沒不彰。
17、徽號:褒揚贊美的稱號。舊時專指加給帝王及皇后的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