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看,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1. <td id="oj6dr"><strong id="oj6dr"></strong></td>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2. <ol id="oj6dr"></ol>

  3.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4. <pre id="oj6dr"></pre>
    首頁 武岡文學(xué) 《明史&#8226;岷王楩傳》文白對照

    《明史&#8226;岷王楩傳》文白對照

    言宋 2009-02-18 02:40 23

    《明史&#8226;岷王楩傳》文白對照

    武岡的朱王一系,老百姓中名聲很不好。近見魯老師作文又提及到了朱王,囿于題旨,王爺大人的事跡自然不能詳加介紹。一些老鄉(xiāng)的留言,對其事跡說法不盡相同,令我想大致了解其人的一般情況。明史,我不大熟悉,朱王當(dāng)然就了解不多了,只好求助于書架上的《明史》。歷代朱王,其人到底如何,從《明史》所載看,確實劣跡斑斑。各位老鄉(xiāng)自可從下文所錄材料明了。我沒有將原文弄成白話,只是將帝王年號及一些不大易于理解的字詞作了解釋。

    今應(yīng)眾老鄉(xiāng)之請,于原文后附了白文,文后作了一小結(jié)。個別地方,為文意更暢作了表述上的增損,各位自可參讀。

     

    岷莊王楩,太祖第十八子。洪武(朱元璋年號)二十四年(1391),封國岷州。二十八年,以云南新附,宜親王鎮(zhèn)撫,改云南。有司請營宮殿,帝令暫居?亭(地名),俟(等)民力稍紓[1]后作。

    譯文:岷莊王朱楩,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八個兒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為岷王。二十八年(1395),因為云南新近為明朝所統(tǒng)治,應(yīng)派親王去鎮(zhèn)守,所以,改封云南。有官員請求修建云南王宮,朱元璋沒有答應(yīng),只是讓他暫居?亭,等老百姓的財力好轉(zhuǎn)后再說。

    建文(明惠帝朱允炆年號)元年(1399)西平侯沐晟奏其過,廢為庶人,徙漳州。永樂(成祖朱棣年號)初復(fù)王,與晟交惡。帝賜書諭楩,而詔戒晟。楩沉湎廢禮,擅收諸司印信[2],殺戮吏民。帝怒,奪冊寶[3]。尋念王建文(建文帝朱允炆)中久幽系[4],復(fù)予之,而楩不悛[5]。(永樂)六年(1408),削其護衛(wèi),罷官屬[6]。仁宗(朱高熾)即位(洪熙元年,1425)徙武岡,寄居州治。久之,始建王邸。景泰元年(代宗朱祁鈺年號,1450)薨。子恭王徽煣嗣(嗣位)。

    譯文:建文帝元年(1399),同鎮(zhèn)云南的西平侯沐晟(沐英之子)向朝廷密報岷王的罪狀,岷王被廢為平民,流放至福建漳州。永樂皇帝朱棣即位,恢復(fù)了岷王的身份,但也因為沐晟的揭發(fā)而與他關(guān)系惡化。永樂皇帝下詔書一面勸說朱楩,一面又告戒沐晟,二人要搞好關(guān)系。可朱楩卻沉湎酒色,不講禮數(shù),并擅自奪取漳州各衙門的權(quán)力,殺害官員與百姓。永樂帝大為震怒,褫奪了他的王位。不久,又想到他曾被建文帝(永樂帝之侄,為朱棣所廢)囚禁過一段時間,又恢復(fù)了岷王的王位。然而朱楩依然不思悔改。永樂六年(1048),削減了岷王的衛(wèi)兵,裁撤了他的屬吏。仁宗即位后(1425),流放至武岡州,暫時居住在衙門里。過了一段時間,才修建了王府官邸。代宗景泰元年(1450)死,兒子恭王朱徽煣嗣位。

    初,世子[7]徽焲,宣徳(宣宗朱瞻基年號)初,訐(揭發(fā))其弟鎮(zhèn)南王徽煣誹謗仁廟(仁宗)。宣宗疑其詐,并召至京,及所連閹豎面質(zhì)[8],事果誣,斬閹豎而遣徽煣等歸。徽煣嗣位。弟廣通王徽煠有勇力,家人段友洪以技術(shù)[9]得寵,致仕[10]后軍都事(官名)于利賓言徽煠有異相,當(dāng)主天下,遂謀亂。

    譯文:最初岷王的長子朱徽焲在宣德初年檢舉他的弟弟鎮(zhèn)南王朱徽煣誹謗明仁宗。宣宗疑其有假,把他們二人都召至京城,并讓牽連到的宦官當(dāng)面對質(zhì),事情果然是誣告,便把宦官處死,恭王無罪,朱徽煣便回到了封地。當(dāng)然,徽焲并沒有放行?;諢Я硪坏艿芑諢ぃ巳擞旅投袣饬?,府上有一叫段友洪的人因懂法術(shù)而為大王所寵信,本已辭職的后軍都事于利賓又胡說徽煠相貌不凡,當(dāng)稱王天下?;諢梦缓蟛痪?,徽煠依靠段、于這二個人,就發(fā)動了叛亂。

    作偽敕,分遣友洪及蒙能、陳添行入苗中,誘諸苗(苗族各部)以銀?。?1]金幣,使發(fā)兵攻武岡。苗首楊文伯等不敢受。事覺,友洪為徽煣所執(zhí)。都御史李實以聞,遣駙馬都尉焦敬、中官(宦官)李琮征[12]徽煠入京師(都城)。湖廣總督王來、總兵官梁珤復(fù)發(fā)(揭發(fā))陽宗王徽焟通謀狀,亦征入。皆除爵,幽高墻。時景泰二年(1451)十月也。

    譯文:徽煠假傳圣旨,并派段友洪、蒙能、陳添行至苗人的聚居地,用銀印、金幣誘使苗民各部發(fā)兵攻武岡城。苗民首領(lǐng)楊文伯不敢答應(yīng)徽煠的要求。事情敗露后,段友洪被徽煣逮捕。朝廷的都御史李實據(jù)實報告了皇帝,朝廷派了駙馬都尉焦敬、宦官李琮前來將徽煠押解至京城。湖廣總督王來、總兵官梁珤又揭發(fā)陽宗王朱徽焟也私通徽煠,徽焟也一并收押往京城。這二個王都被罷免了爵位,從此囚禁在高墻之內(nèi)。這是景泰二年(1451)十月發(fā)生的事。

    天順(英宗朱祁鎮(zhèn)年號)七年(1463),徽煣薨,子順王音埑嗣,病瘋痺[13],屢年不起。次子安昌王膺鋪侍醫(yī)藥,晨夕不去左右。憲宗(朱見深)聞之,賜敕嘉獎。成化十六年(憲宗年號,1480)音埑薨,世子膺鉟居喪(守喪),飲博無度,承奉(官名)劉忠禁制之,遂殺忠。事聞,驗實,革冠帶[14]停封。居四年,乃嗣。弘治(孝宗朱祐樘年號,1500)十三年薨,謚曰簡。

    譯文:英宗天順七年(1463),徽煣死,其子順王音埑嗣位。此人患有嚴重的瘋痺病,多年不見好轉(zhuǎn)。次子安昌王朱膺鋪侍醫(yī)侍藥,早晚不曾離開父親身邊。憲宗朱見深聽說后,明令嘉獎。成化十六年(1480),音埑死,長子朱膺鉟守喪期間,不遵禮法,飲酒賭博毫無節(jié)制,身邊的禁奉官劉忠多次禁止他胡來,被朱膺鉟殺害。事情被朝廷知道后,革掉王位,取消了本應(yīng)封王的資格。四年后,朱膺鉟還是嗣了王位。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朱膺鉟死,謚號為簡。

    子靖王彥汰嗣。嘉靖(世宗朱厚熜年號)四年(1525),與弟南安王彥泥訐陰事[15],彥泥廢為庶人,彥汰亦坐抗制擅權(quán)革爵。八年(1529)令世子譽榮攝(代理)府事。譽榮上疏懇辭,謂:&ldquo;臣坐享尊榮,而父困苦寂寞,臣心何安。且前曾舉臣弟善化王譽桔,廷議以子無制(控制)父理,奏寢[16]不行。臣亦人子也,獨不愧臣弟乎!&rdquo;帝覽疏憐之,下部議。

    譯文:朱膺鉟死后,由靖王彥汰嗣了王位。世宗嘉靖四年(1525),他與弟弟南安王互相攻擊,都說對方有不可告人之事,結(jié)果,彥泥被廢為平民,彥汰也因為抗命擅權(quán)而被革爵位。嘉靖八年(1529),朝廷讓彥汰長子譽榮代理王府一切事務(wù)。譽榮上書請求辭讓。他說:&ldquo;我坐享尊榮,可我的父親卻因為失去王位而痛苦寂寞,我的心怎能安寧啊!此前曾有人薦舉我弟弟善化王譽桔嗣父親王位,朝廷討論不妥,認為嗣王位的兒子不應(yīng)約束尚在世的父親(意謂:子為王,父即臣民,于禮相悖)。我也是父親的兒子,如果嗣位,不是愧對我弟弟了么!&rdquo;嘉靖皇帝看了奏疏以后,交由群臣討論。

    十二年(1533),賜彥汰冠帶,理府事。十五年(1536),以兩宮徽號[17]恩復(fù)王。又八年(1544)始薨。子康王譽榮嗣,三十一年(1552)薨。子憲王定燿嗣,三十四年(1555)薨。曾孫禋洪,天啟(熹宗朱由校)二年(1622)嗣,崇禎(毅宗朱由檢)元年(1628)薨。無子,從父企钅豐 嗣。十六年,流賊陷武岡遇害。

    譯文:譽榮的辭讓最終發(fā)生了作用。嘉靖十二年(1533),賜譽榮父親彥汰的封爵,署理王府事務(wù)。嘉靖十五年(1536),因為兩宮皇后加封徽號,彥汰的王位才得以恢復(fù)。八年后,彥汰死,兒子康王譽榮嗣位。嘉靖三十一年(1552)康王死,兒子憲王朱定燿嗣位。憲王嘉靖三十四年(1555)死,曾孫禋洪于熹宗天啟二年(1622)嗣位,毅宗崇禎元年(1628)死。他沒有兒子,叔父企钅豐嗣位,崇禎十六年(1643),農(nóng)民軍攻陷武岡,遇難。

     

    譯者按:明朱王治武岡經(jīng)九代,岷王朱楩--恭王朱徽焲--順王朱音埑--安昌王朱膺鉟--靖王朱彥汰--康王朱譽榮--憲王朱定燿--憲王曾孫禋洪--曾孫禋洪叔父企钅豐,自仁宗洪熙元年(1425)至毅宗崇禎十六年(1643),歷時219年(虛歲)始結(jié)束。

    (錄自《明史》卷一百十八《太祖諸子岷莊王楩傳》,中華書局標(biāo)點本)

     

    注:

    1、紓:shū,寬裕?!         ?、印信:印章的總稱。

    3、冊寶:冊書和寶璽。         4、幽系:囚禁;拘囚。

    5、悛:quān,悔改。          6、罷官屬:罷撤他的幕僚。

    7、世子:王侯的長子。

    8、閹豎面質(zhì):閹豎,宦官,下文的&ldquo;中官&rdquo;義同;面質(zhì),當(dāng)面訊問或?qū)ψC。

    9、技術(shù):技藝;法術(shù)。 10、致仕:因年老或衰病而辭去職務(wù)。

    11、銀質(zhì)的官印。     12、征:收捕。

    13、瘋痺:中醫(yī)指風(fēng)、寒、濕侵襲肌體導(dǎo)致肢節(jié)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癥。

    14、冠帶比喻封爵,官職?!   ?5、陰事:隱秘的事情,不可告人的事情。

    16、奏寢:奏請湮沒不彰。

    17、徽號:褒揚贊美的稱號。舊時專指加給帝王及皇后的尊號。

     

    閱讀 1.9萬
    分享到:
    評論列表

    阿麗

    企钅豐:→朱企

    1515年前

    云中客_13270

    封于武岡的朱王之所以稱“岷王”,是因為朱楩最初是封國于岷州(現(xiàn)甘肅岷縣),后雖初徙于云南,再徙于漳州(現(xiàn)福建漳州),最后定于武岡,但其“岷王”封號未改。

    1016年前

    波心濤影

    是,我的意思是“夕陽橋”應(yīng)在武岡境內(nèi)。從清軍孔有德部來犯武岡方向和桂王敗走廣西路線分析,劉承胤部在武岡城東北方向的石羊橋被清軍擊潰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這“直八”時代,與教授這樣認真的學(xué)人網(wǎng)交,真是有益、有趣、有幸!

    1116年前

    言宋

    降清前,劉承允抵御清軍是正常的,畢竟是國公,當(dāng)軸者,他何嘗不想建一點功勛呢。
    上面說的劉氏御清軍,原是有文獻來源的,因是綜合了幾處,寫來有點繁瑣了,就沒有示人了。
    至于“夕陽橋”,疑為“石羊橋”,是有道理的。武岡人本就念“石”為xi,與“夕”音同。記載的人因音近(同)而誤吧。

    1016年前

    波心濤影

    劉承胤雖驕橫跋扈,但他是個貪生怕死的叛將,不大可能御敵于武岡境外。我查了武岡橋梁,古今名中均無“夕陽橋”,疑為“石羊橋”之誤,還請方家考證。

    1416年前

    言宋

    波濤先生:岷王應(yīng)是一世襲的封號,后人仍稱之,不誤。

    我的專業(yè)范圍是魏晉至兩宋。明清不大清楚,有時間,弄一弄家鄉(xiāng)的歷史,也未嘗不可。

    1516年前

    言宋

    查四庫有關(guān)的電子文獻,知:
    劉承允曾官至武岡總兵。是他挾迫桂王朱由榔入武岡,改武岡為奉天府。劉后被封為國公,驕橫跋扈,政事一決于之。后為清人敗于夕陽橋(在武岡境內(nèi)?知情節(jié)請告),劉氏降,桂王逃至靖州。

    916年前

    言宋

    《湖廣通志》卷四十六:譚文佑,(四川)蓬溪人。以舉人知武岡州。公亷方正,甚得民心。癸未(崇禎十六年,1643)三月,土冦袁有志等攻城,文佑集鄉(xiāng)勇破平之。

    崇禎第二年就自殺了。當(dāng)時(1643)李自成氣正盛,崇禎焦頭爛額。武岡這一弄,對明政權(quán)的垮臺也是起了作用的。

    516年前

    言宋

    順著波濤先生的線索,找了一點相關(guān)事件的材料:
    《湖廣通志》卷六十五:彭承孟,武岡人。土冦袁有志陷州,承孟曰:“國家養(yǎng)士三百年,殉節(jié)報效正在吾儕?!甭势渥訅赭?、夢龍督鄉(xiāng)勇剿賊。值州師失期,為賊所蹙,投潭以死。夢麟曰:“吾父死,吾寧獨生!”力戰(zhàn),死之。夢龍擒獲賊首。
    可謂一門忠烈!

    816年前

    波心濤影

    (另請教唐教授,根據(jù)武岡縣志上稱朱企钅豐也為“岷王”, “岷王”是否為一世襲封號?還是縣志上這一稱謂有誤?)

    816年前

    波心濤影

    螞蟥塘的傳說,在縣志中無記載。在武岡民間傳說中,螞蟥塘又叫樂洋塘,原址在武岡樂洋電影院處。相傳為岷王朱企钅豐所建,在塘邊還修建了樂洋亭。朱企钅豐常在亭中一邊飲酒,一邊觀看牲畜投入樂洋塘被螞蟥路吸血作樂,后來又發(fā)展到將童男童女推進塘中才覺得夠刺激。從玉帶橋,到落馬橋,到斷頭橋,一路追殺并親手砍下岷王頭顱的人叫馬寡婦,他的兒子曾為岷王推下樂洋塘。

    116年前

    波心濤影

    朝廷急令黎靖副總兵劉承允和寶慶同知田國華合兵圍剿,田國華沿巽江,龍?zhí)稄谋边M攻,劉承允從南面沿金田,石背進攻.起義軍頑強抵抗,堅持戰(zhàn)斗五個月,陣亡數(shù)萬人,袁有志被執(zhí)殺,起義失敗。

    1116年前

    波心濤影

    知州譚文佑潛出城外,召集鄉(xiāng)勇數(shù)千人,與城中潛伏官兵內(nèi)外夾攻,攻入州城.殺死鄧之沛等起義軍近萬人.袁有志逃出州城,復(fù)聚眾數(shù)萬人再攻州城,譚文佑閉城堅守.豪紳率鄉(xiāng)勇從城外襲擊,起義軍屢攻不利,返駐黃橋鋪。寶慶衛(wèi)守備李日儀聞訊前往增援,兵至黃橋鋪,臨陣脫逃,全營被起義軍殲滅。

    416年前

    波心濤影

    感謝唐教授提供并翻譯了權(quán)威的《明史》。其中的“流賊陷武岡遇害”,查《武岡縣志》(1997年版)詳情如下:兵事紀略 袁有志克州城誅岷王 崇禎十六年(1643),岷王朱企钅豐督工加高增厚州城墻,暴虐民工,被打死,餓死者不計其數(shù).受害人袁有志,鄧之沛等,在黃橋鋪(今屬洞口縣)率萬余人舉行起義,一舉攻下武岡州城,執(zhí)殺岷王朱企钅豐,焚毀王宮.

    1516年前

    言宋

    云中君的話不假。明代自“靖難之役”(建文帝與成祖皇位之爭)后,對分封的諸王的權(quán)力注意了制約。我查《明史》史時,竟然發(fā)現(xiàn)除上文所記的朱王外,還有好幾個武岡王,而他們與朱楩一脈,毫無干系,也許只是食其封地罷了。

    1116年前

    言宋

    螞蟥塘的傳說,正史似不載,野史就不清楚了。也許不一定有其事,只是人們對殘暴的統(tǒng)治者表達的一種不滿罷了。至于哪一代朱王才是螞蟥塘的締造者,我也不清楚。不知未見的《武岡州志》上是否有記載。

    1516年前

    云中乘風(fēng)

    開府二百載,也算不錯了。朱元璋后世子孫太多,都是坐吃山空。象這樣的諸侯王,除了宗室身份,安享尊榮外,并無半點權(quán)力。

    1716年前

    舟子

    關(guān)于螞蟥塘的典故,史上是否有些事?此事在民間流傳很廣,是否真有事呢?

    1516年前

    云中客_13270

    我也在翻譯它,譯了一半,再打開這里一看,已經(jīng)是文白對照了。

    516年前

    言宋

    高遠君如能將譯文與原文用字體區(qū)別開來就更好了。作者、編輯是沒有辦法處理的。

    1716年前

    姜遠林

    呵呵,教授大概以為鄉(xiāng)友們都是飽學(xué)之士吧,個個精通古文吧!

    1516年前

    云中客_13270

    受益了,有時間譯成白話。

    1916年前

    王爺

    看得不是很明白,建議唐老師譯成白話文。

    2516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guān)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