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是通往大西南的軍事要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武岡縣城是一座歷史古城,城墻堅固,易守難攻。太平天國時,石達開曾屢攻不下,廣西軍閥沈英圍城7晝夜不克。國民黨反動勢力又在這里經營多年,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共意識影響深遠。解放前夕,以易瑞芝鄧英杰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武岡當局組織反動武裝,成立武岡自衛(wèi)隊,召開治安會議,決定加重田賦【4000多擔谷子】,收買槍支,組成1500多人的反動武裝,與土匪聯(lián)防反共。1949年5月21日,縣zF又組織城防委員會修建碉堡兩座,征收田賦,加固城墻,抵抗解放。
1949年10月10日8時40分,解放武岡城的戰(zhàn)斗打響。3顆綠色信號彈騰空升起,十幾門大炮與幾十挺重機槍一齊開火,摧毀敵陣的碉堡工事,壓住敵火力點。9時10分,5顆紅色信號彈劃破長空,步兵總攻開始,隨著沖鋒號聲,尖刀連的勇士們,抬著云梯,高舉紅旗,向突破口【今市革命歷史陳列館處】沖擊。
兩個尖刀連的勇士們,迅速的架好云梯,五連十一班副班長朱祥高舉紅旗,攀登城墻,連續(xù)3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朱祥光榮犧牲,戰(zhàn)士何勝元奮勇當先,第一個登上城墻,與另兩個戰(zhàn)友猛虎下山般的沖入敵陣,戰(zhàn)斗小組長袁慶林不顧敵人火力封鎖,將紅旗插入東北角的城頭,后續(xù)部隊潮水般的沖進城內。三四九團團長薛復禮指揮炮火向前面明細目標射擊,掩護尖刀連迅速向兩側擴展,二營主力緊跟著在尖刀連后面從東北角攻入城內,沿東門小街向縱深發(fā)展,直插南門外,一營向旱西門方向沖擊。與此同時,四五五團尖刀連向西北角城墻沖去。高舉紅旗跑在最前面的趙大眼犧牲后,戰(zhàn)士王龍接過紅旗,沖上城墻,雖然身負重傷,任然將紅旗穩(wěn)穩(wěn)當當地插在了武岡城墻上。
正當四五五團尖刀連沖擊受阻時,三四九團尖刀連已突破城墻。該連尖兵排【五連三排】排長朱寶才進城后,發(fā)現城西北角敵人猖狂頑抗,立刻組織火力沿城墻內側向西北角展開,對負隅頑抗的敵人進行猛烈打擊,隨即打開水西門城門,接應四五五團攻入城內。至此,兩個團全部入城,繳槍不殺的聲音響徹全城,經過半小時的激戰(zhàn),全殲守敵。
武岡解放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北京,當日北京新華電臺向全國人民廣播了武岡解放的消息。12日,武漢人民電臺也廣播了武岡解放的消息?!具x自《武岡歷史》】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武岡阿龍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