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兩座殿
離我村不遠的地方有一處建筑,名字叫做珍公殿。珍公殿是簡稱,全稱是神武英明大天尊黃文珍公殿。據(jù)說我們那一帶的黃姓人都是文珍公的子孫,他老人家是從江西移來的,生前是成了“梅山”的獵戶的,又很有德行,死后也很能保佑子民,能妙手回春:于是后人封他為天尊,為他建殿,殿又名回春殿。殿原是四合院的形式:正殿、正殿對面的戲臺、兩邊的廂房,中間是露天的坪子,即所謂天井。
文革期間,珍公殿被拆掉,——雖有人說黃文珍是獵戶,獵戶是貧下中農(nóng),貧下中農(nóng)的房子不應(yīng)該拆,但另一些人說他已由貧下中農(nóng)蛻變成反動統(tǒng)治階級了,所以殿還是被拆了——遺址還被開成“大寨田”。文革結(jié)束后,百廢具興,珍公殿也自然重建起來——款子是捐來的,好幾個主事的是當年拆屋的積極分子。他們打著一面小黃旗,在遠遠近近奔走宣講,說捐款五塊以上的,就刻碑留名。那年寒假我回到家里,也捐了五塊,后來細看那幾塊刻了名字的石碑,沒有我的大名,很有點悵然。
遺憾的是迄今還只建了正殿和一個簡陋的戲臺;菩薩是重塑的,塑得不怎么好,樣子只是裝腔作勢而已。北側(cè)大門石刻的對聯(lián)倒是原先的——那兩塊長方體石頭因當年做了“大寨田”的田埂而幸存。對聯(lián)的內(nèi)容是歌頌《封神演義》上的鎮(zhèn)國或開國武成王黃飛虎和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黃歇的,道是:“回綸投誠頻看金輿集闕,春申慕義爭夸珠履盈門”??上蟼?cè)的當年被砸得尸骨無存,那聯(lián)語是:“回頭莫遲可教孺子早來,春光正好休負老人久候”。寫的是黃石公和張良的事。因殿名“回春”,故上下聯(lián)開頭分別嵌以“回”和“春”。兩副對聯(lián)都是本地讀書人擬寫,內(nèi)容應(yīng)還差強人意。但北側(cè)的聯(lián)石重安時,卻遭到一個年輕人、我的一位堂兄弟的反對,說黃飛虎是叛徒,不應(yīng)該歌頌,那一聯(lián)應(yīng)該更換。好在我那位老弟沒有捐款,也沒權(quán)力,人微言輕,才沒讓黃飛虎先生下馬。
殿建好菩薩安上以后,信男善女去祈求保佑的絡(luò)繹不絕。殿里每天晚上燈火輝煌,那是點了神燈,燈油是信男善女自愿貢獻的。每年春節(jié)還在里面唱大戲,名義叫做給珍公唱戲,由信男善女們自愿出錢。
后來村里又來了“社教”工作組,工作組說珍公殿是迷信,要拆掉。可急壞了村民,大家一商量,辦法也出來了,殿也有就保住了。具體的做法是,把重塑的菩薩藏起來,在神壇兩側(cè)的房子門口分別寫上:“X X村尊老敬賢辦公室”“,“XX村計劃生育協(xié)會”。這樣一來,工作組也不敢或不好意思提出拆了。而到了晚上,殿里仍然燈火輝煌,當然不是辦公室或協(xié)會的人在辦公,而是給神點燈。
像這樣的殿,很多地方都有。我妻子娘家所在的幾個村子住的是曾姓,那里的一座山坡上也重建了一座房子,叫元帥殿。問他們村里的人,元帥是哪朝人,叫什么名,他們不知道。我又問過別處一個很有學問的曾姓人,他說,曾姓人在歷史上沒有人當過元帥——曾國藩不稱為元帥。后來,我翻武岡州志,知道元朝末年有個叫曾華的將領(lǐng),以軍紀嚴明著稱,但他只任過元帥府僉事,我就想,元帥府僉事也能與元帥掛點鉤了,子孫尊之為元帥應(yīng)是可以理解的,后來又封之為什么王或天尊(只有王或天尊才有資格住“殿”)也是可以理解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先人顯貴而自己是名門之后呢?
今年春節(jié)前夕,我們一家在岳母家小住,一天下午無聊,聽說一對中年夫婦要去元帥殿“還愿”,我就和妻也跟著去玩。妻說,別以為只有你出身顯貴,我也是名門之后。我說,我倆是門當戶對喲。元帥殿的格局和珍公殿的差不多,神壇兩側(cè)的小房子的門口也寫著“ 尊老敬賢室”,還編了號碼。一問,也是提防被拆掉,說是前年“社教”工作組進駐村子以后,村里還真安排了幾個老人在那里住。于是我就感慨,到處的人是一樣聰明的。
那對中年夫婦還了愿,又情那個穿假皮夾克的廟祝問元帥公,他們遠在廣州打工的女兒要回家,是否動身了。打卦的結(jié)果是,尚未動身。中年夫婦就有點忐忑,女兒信中寫了回家的有關(guān)情況,按計劃第二天上午要到家的,何以至今尚未動身?坐車要兩晚一天呀!于是請廟祝求元帥公保佑他老人家的子孫一切順利。廟祝為他倆服務(wù)后,問我要不要向元帥公求什么。妻就代我回答:要,求一家平安;求我明年評上副高。她又慷慨地掏出十塊錢,恭敬地供在神壇上。廟祝念念有詞以后就打卦,卦像是所要求的,說明元帥公滿足了我們的要求,我們自然高興。我又提出一個要求,請元帥公保佑我教的這一屆學生明年高考都考得好。廟祝也尊囑打卦,卦像也好;又問我要了十塊錢。我被自己感動了:教書的人確是全心全意為學生啊。
第二天,我們一家人離開妻子的娘家回自己的家,出村不遠就遇見頭天那對 還愿的中年夫婦的女兒,我說:“你好神!元帥公說你昨天上午還沒動身呢!”她說她是前天動身的。我就對妻子說,人有失誤,神也可能失誤的。妻似乎有點失落,我知道她的心思,就說,祖宗是需要紀念和敬奉的,至于他們能不能保佑你,那就是“信則能,不信則不能”了。
(此文寫于上世紀90年代)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黃三暢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