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之旅
1983年3月14日
今天開始作海南游。
一點四十五分抵???,宿海南省文聯(lián)招待所。
1983年3月15日
中午,在省府賓館餐廳吃火鍋。不是多人共一火鍋,而是每人單獨一個小爐。各配有十多樣菜,除牛肉、鮮魚、蝦外,皆素菜,清淡得可以了。
海南熱,不喜涼菜,偏好熱騰騰的火鍋,偌大的餐廳里,張張餐桌冒火焰,周身汗淋的食客,吃喝得一片呼哧呼哧響。真是一大奇觀!
1983年3月16日
參觀五公祠和海瑞墓。
五公祠是一處融古建筑、古遺址、園林為一體的風(fēng)景區(qū)。“五公”是唐宋兩代被朝廷貶來海南的五位歷史名臣,即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綱、趙鼎及宋代大學(xué)士李光、胡全?,F(xiàn)在是海口市的著名旅游點。耐人深思的是:這五位原被權(quán)勢打翻在地,要他永無出頭之日的弱者,倒是流芳千古了,而那些身為一國之尊、夢想英名永著的權(quán)者,反倒輕如塵土了。
海瑞墓,座落在??谑形鹘嫉臑I涯村。陵園草木四季常青,氣氛莊嚴(yán)肅穆,昭示了民眾對這位明代著名為政清廉,潔身自愛,正直剛毅的清官的無比崇敬。
1983年3月17日
去132師駐地文化市。
天氣變化無常。早晨??谙掠?,剛趕到汽車總站,天放晴了。待車過屯昌縣,又是雨;到通什市時,竟又陽光燦爛。一路都是山路,沿途山色雖不秀麗,但豐茂。多膠林,雜以挺拔的椰子樹。
從通什到文化市,十五公里,有中巴,車票一元。五點抵,給師長家掛電話,師長在??陂_會,由他愛人安排我住進(jìn)一招待所的西山二樓,座落于小山頂上,清新而安靜。
1983年3月18日
這棟山頂小樓的四周都是翠谷,一片濃綠。早晨站在屋外山包上四望:下面是翠綠的農(nóng)田和綠得滴油的茶園,風(fēng)光秀麗,氣候宜人。據(jù)說這里四季如春,最高溫度從來沒超過32度,冬天也只要穿一件毛衣。
參觀了附近黎寨得茅村。滿眼是茅草竹片搭的矮棚,住房簡陋已極。最窮的三、四人擠在巴掌大的小棚里,如同鳥窩。接著參觀旁邊的通什旅游山莊,仿佛一下從地獄升到了天堂。這里滿眼都是豪華小樓。兩相比較,真是天淵之別。隨著又參觀了陡水河畔的苗村。這是個在政府支助下改建的民族村,都是新磚瓦房。因常有外國朋友來旅游,所以村口有四個拍賣紀(jì)念品的小店,賣些剌繡之類的小裝飾品。正遇黃姓黎族青年結(jié)婚,婚儀依傳統(tǒng)習(xí)俗,簡單而別致。
返回通什的途中,車禍頗多。親眼看到的有三次,其中一輛中巴翻了個底朝天。
下午去三亞。一路時晴時雨,接近三亞時,沿途多椰林和檳榔林,顯示出亞熱帶的景色。
空氣中淡淡的魚腥味,和碧澄如洗的藍(lán)天,顯示了海灣的特色。我想起了“不到三亞就沒有到過海南”,和“只有三亞才真正體現(xiàn)了海南的特色”等評語,覺得說得入木三分!
此時的三亞,城區(qū)破舊不堪,唯一些“桑拿浴”、“舞廳“之類的設(shè)施,體現(xiàn)出它是在開放。
夜宿三亞軍分區(qū)招待所,得散文《黎寨婚宴》。
1983年3月19日
今天是星期天,三亞軍分區(qū)又特地安排了一輛小車,讓我好好去各旅游點走走。正巧司機(jī)劉玉明又是邵陽縣下花橋人,算半個老鄉(xiāng)。小伙子挺精神的,一路增添了不少生趣。
先去看了崖州古城(現(xiàn)在的崖山鎮(zhèn))。它在三亞市西40多公里處,自宋朝以來,歷代的州、郡、縣治都設(shè)在這里。今天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繁多的名勝古跡成為海南的旅游勝地。我看了書有“文明城”的古城墻;看了作為鎮(zhèn)政府辦公地址的“孔子廟”;還尋到了小洞天,這里是一線高峰下的海岸,巨石成堆,荒蕪少樹,沿海多是灌木叢,和開著紅、黃小花的仙人掌。海水澄碧、蔚藍(lán),海潮拍擊沙灘,發(fā)出一種節(jié)奏分明的大合唱式的吼嘯。我尋路到了沙灘,想尋找?guī)酌敦悮ち裟?。沙很?xì),不見有坦露于沙上的貝殼。見一些拾貝者歡笑逐浪的情景,方知拾貝是大有學(xué)問的,得削尖眼珠,追潮逐浪。當(dāng)潮涌突退之時,就要瞄中推上沙灘的貝殼,沖上去拾起,而后急速退回來,稍遲片刻,便會被新沖來的潮水淹沒腳脖子。這是一沖一退的,像孩子們作狼捉羊的游戲,好玩得很,樂趣無窮,讓人忘卻老之已至。雖很累,但收獲也很可觀。
然后去“天涯海角”。這是三亞市西郊23公里處的一處風(fēng)景區(qū),它面向無邊無際的大海,站在這里,讓你確有一種海闊天空的實感。游者極眾,在澄碧浩瀚海面上,有乘快艇鬧海的,有揮臂蹬腿海泳的,還有在灘上追潮拾貝的,一片狂笑聲,一片吶喊聲。他們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我還看到一位北方彪形少婦,她豐腴的臉盤被海南的烈日曬得黑紅黑紅,身著極露的輕衫短裙,忘神地笑著,追著潮流踩。我被她的狂樂感動了。想她的家鄉(xiāng),此刻還是雪封冰凍,如在家,她還擁著大棉衣崴在炕桌旁一動不動哩。而如此溫暖宜人的海南,怎能叫她不生放蕩痛快一浴之心呢?
我繼續(xù)拾貝。旁邊來了個賣貝殼的小女孩,她漂亮的小籃里有不少好貝殼,我動了買點之心,正與她議價,突然想到自己口袋中的,是自己追潮逐浪流汗拾來的,不更珍貴嗎?許是此念感動了海神,猛然一個潮涌沖上沙灘,在我腳下留下一顆黃玉似的園貝。我竟貪心了,想如能拾得兩顆,不就可以做一副極珍貴的耳環(huán)嗎?或許是此念使海神不高興了,任我久等,也不再見。我感嘆好事難全!此時心頭浮出一個散文題:《天涯拾貝記趣》。
下午游“鹿回頭”。 鹿回頭公園座落在三亞西南端鹿回頭半島內(nèi),有大小五座山峰。公園三面環(huán)海,一面毗鄰三亞市區(qū),是登高望海和觀看日出日落的制高點,可以俯瞰三亞市全景。我盤山而上至頂點,在鹿的雕像下留影后,站在高處俯瞰海面及三亞市景。時夕陽西下,夕陽的余輝,在蒼茫的海面印上一層紅暈,點點航船,正破浪而歸。而由半島和小島組成的三亞市,高樓順岸而建,暮色中的街道,燈光閃爍,車輛魚貫,霓虹耀眼,又得一散文題:《鹿回頭觀日落》。
1983年3月20日
八點半在海軍大院前攔車離開三亞。路很好,車行平穩(wěn)。瓊東是農(nóng)業(yè)區(qū),一路檳榔林、椰子林成片,一派亞熱帶風(fēng)光。西瓜正熟,瓜田翠綠,碩果累累。同座的一位叫陳明芳的姑娘,突然招呼我:“叔,吃個桔子吧!”我客氣地謝絕了。便攀談起來。她告訴我,她是附近藤橋鎮(zhèn)人,父、兄、姐都是國家干部,她原在三亞中行工作,因幾次考試不及格而離職,現(xiàn)在做魷魚生意,每月除去開銷,還可以賺五百來元。她曾和一位廣西籍的現(xiàn)役軍人戀愛。軍人回廣西時,父母堅決不準(zhǔn)她隨去,才拖到二十七歲的今天還未尋親。我為她嘆息,感嘆做父母的不諒解女兒心意,終給女兒帶來痛苦!
整夜的大風(fēng)大雨,而室內(nèi)氣溫高,躺在床上,揮汗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