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就是關心未來
□林日新
如今留守兒童問題不只是一個家庭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在全國6100萬留守兒童的背后,是超過兩億的“流動大軍”。青壯年們?yōu)榱松?,遠離家鄉(xiāng)到異鄉(xiāng)去打拼,兒女們只得交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或親戚監(jiān)護,從而就造成了一大批留守兒童。
“父母在遠方,身邊無爹娘,讀書無人管,心里悶得慌,安全無保障,生活沒希望。”這則童謠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許多留守兒童的生存現(xiàn)狀。親情、教育、安全,缺失了這些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引人憂思。近年來,全國各地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前幾天,貴州畢節(jié)的四名留守兒童之殤更是令人震驚。不僅如此,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可忽視:留守兒童中因為父母不在家,心無所依,非常自卑,自閉現(xiàn)象嚴重:不愿與人交往、交流,他從不主動與人打招呼,別人叫他也不應……有的甚至產生抑郁癥。
為此,全國婦聯(lián)曾呼吁父母將子女帶在身邊。然而,嚴峻的生活卻證明這種呼吁愿望是美好可卻又是極不現(xiàn)實的。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人口流動是時代的大趨勢,人們不可能全都固守本土,必須外出拼搏。貴州省針對這種情況,就規(guī)定每校建立一個心理咨詢室,每位老師負責幫扶1到2名留守兒童,為的是打開孩子心鎖;村里建立“健康成長室”,為兒童身體健康把關;貴陽市民政局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救助實施方案》,稱凡生活有困難的留守兒童,根據(jù)其實際情況,一律實現(xiàn)“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織牢織密救助安全網,切實保障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生活。
關愛“留守兒童”就是關心祖國的未來。人們更希望政府能把“惠農”安民政策落實好,縮小城鄉(xiāng)差別,早日讓那些外出打工的農民像候鳥一樣回歸故里,安居樂業(yè)。(2015、6、17〈德州日報〉)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