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了一趟小三峽,把魂都丟在那里了。
小三峽是一個謎,越想越深沉;小三峽是一串檳榔,越嚼越有味兒。
我們是在一個深秋的清晨出游的。時天剛拂曉,北斗尚明,巫山的剪影似濃墨一團,長江如黃練柔柔抖動,巫峽朦朧如煙,初醒的長江童話般的神秘。
三艘機動艇,熱熱鬧鬧駛進了寬闊的大寧河口。兩岸光山,平淡已極,不免擔心,此行是否值得。約10余分鐘,河道突然來了90度的大拐彎,迎面高峰對峙,氣象森嚴,一跨江大橋飛架兩山腰,如虹似月。橋上碧空,晨月如舟,形成了月上有月的奇妙畫面。頃刻之間,游人們的閑談心弦也便懸了起來。
船過橋下,進入群山壁立的峽谷。艄公告曰:這就是龍門峽。龍門峽的險峻,觸目可見。兩岸羅列的石壁,將大寧河擠成一條線,也將黎明的藍天擠成一條線。大寧河狹窄如帶,疑不容小船擠過,且水急彎多,船行其間,常以為河斷水絕,然一個急轉(zhuǎn)彎之后,倒又覺得是身后的河道被石壁切斷了。石之上,是層層疊疊的石山,如筍、如柱、如笏;如獅、如熊、如猴……千奇百怪,變幻莫測,水擊船頭,浪花高高飛濺,船頭兩位執(zhí)篙船工,用鼓點般的篙頭擊出水聲,增添了歷險的氣氛。只覺得天在顫抖,山在顫抖,水在顫抖,艇在顫抖,心也在顫抖……于這顫抖中,又仿佛有著某種難以言傳的歡樂與滿足。
而船入巴霧峽,就叫人覺得是進入美妙朦朧的夢境了。時過8點,碧空如洗,艷陽高照,河道仍窄,但水勢稍緩;兩岸仍是高萬仞的山峰,山頂、山腰,都有如煙似靄的霧帶纏繞,一圈、一圈又一圈,如印度女郎玉臂上的層層彩鐲。霧帶之上,峰巒翠秀,群群白羊覓食其上,飄飄緲緲,宛若仙境。上空陽光璀璨,山腰霧帶朦朧,使得峽谷之間特別蒼茫、陰沉,有一種特殊的靜穆、嚴峻氣氛。兩岸石山千奇百怪地變幻出許多圖案,引發(fā)了游者豐富的想像力,各自為神奇的大自然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美好藝術構思。左岸留下的古棧道殘跡,高拔入云的石壁上殘存的“懸棺”等等,更令游者發(fā)思古之幽情,腦子里都留下一個個迷離如霧的夢!
滴翠峽卻是另一番風光。造物者的安排巧極妙極!待你經(jīng)一番險,入一番夢之后,再把你引入一個秀麗寧逸的境界。水平靜且碧藍如玉,山雖多石但竹樹叢生。山因水而更綠,水因山而更藍,高山之上,常有細流飛下,形成一種靈秀誘人的小瀑布,其中的“天泉飛雨”更叫人神往。于一入云之紅褐石壁上,飛出一股清泉,自空而下,紛紛揚揚,如碎玉似散珠,灑在岸壁樹叢上,拋在翠玉般的河水中,叫人頓生一種如浴朝雨般的清新感。而為寧靜增趣的卻是兩岸山坡上的猴群,小淘氣們或攀藤追逐,或爭食群斗,一片尖厲的啼鳴,一片樹搖藤翻的喧鬧,這動又反襯了靜。動中好靜的老猴,像德高望重、福氣盈盈的老者,呆坐河邊礁石上,定晴注視游船。人在玩賞它,它在玩賞人。真是意外的收獲,李白關于大三峽“兩岸猿聲啼不住”的名句,在這小三峽找到了詩的意境。
如果說大三峽是部氣勢磅礴的交響樂,那么小三峽則是一首蕩氣回腸的管弦協(xié)奏曲。我曾走過祖國南北東西中的不少名山大川,常常有“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感嘆,便想到一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去處,嘗嘗“新星”光照“明星”的樂趣。
小三峽,畫一般雄奇,夢一般朦朧,詩一般靈秀的小三峽!一日之游,便把你囫圇兒搬在我心靈深處了!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魯之洛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