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艷娘家的院子,屬于鄉(xiāng)下經濟排行榜比較超前的一個小山沖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紅磚屋一座連一座,整體遠看,收入水平中等偏上。人均有良田七八分,自留地更是小塊小塊計算,數不勝數,(至于各家存款數額,不方便統(tǒng)計,暫且不提。)小伙子找對象說媒,其地理位置基本上占領先地位。
鑒于各家各戶條件都還過得去,院子里老人婦孺的業(yè)余生活也相當豐富。有事沒事三個一群,四個一伙坐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閑言碎語地嘮嗑,談到高興之處,朗朗笑聲四處回蕩;若是話不投機,肯定是臉紅脖子粗,管他兄弟,妯娌,還是親戚關系,一準反目成仇,沒有絲毫的情面可留。
雖然整個院子都是同姓人,族譜翻幾頁,可能就是一家人。但是涉及自己家的利益時,誰家都不會輕易讓步,屋前屋后的界線,田壟壟里的泥巴界線偏左或是偏右,都是十分講究,十分計較的事情。弄不好就得一番唇槍舌戰(zhàn),甚至是武力戰(zhàn)爭。
仔細想想,又不值幾個銅板,何苦這般紛爭呢……
(二)
老艷第一次踏入婆家的院子時,表情有些靦腆與害羞,只好時不時擺弄自己的發(fā)辮子,企圖掩飾心中的窘迫。放眼一望,整個院落四通八達,每家每戶都可以將大卡車??看箝T口。
經旁邊人介紹,院子里盡管清一色的婁底人(據說以前是邵陽轄區(qū),屬于下邵陽人),卻是由四個姓氏組成。凡年紀老的一律通稱爺爺奶奶,青壯年就謙遜點稱呼為伯伯,鄰里之間,不分彼此。
臨近中飯時分,鄰居家的小孩趴在桌子旁邊,久久不愿離去。稚聲稚氣地說:“我要吃飽雞腿才能回家。”(當年吃雞腿的小男孩,已是陽光小伙子,臨近中考了。)此類情景,早已習以為常,小孩子是去到誰家就是誰家管飯。倘若是長時間未回家探親,鄰里之間還會贈送雞蛋等土產品,民風淳樸,民情親切。
(三)
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對這座陌生的城市,防盜門關了一層又一層,心里真不知是一種什么滋味!考場、職場、情場,幾分是真?幾分是假?說不清,道不明。
好了,有空我再研究,總之這是挺復雜的問題。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江水艷麗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