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遇事總喜歡埋怨別人,把過錯、失敗的原因歸結(jié)于別人。發(fā)財夢破,埋怨別人諸多掣肘;職位太低,抱怨上司有眼無珠,感嘆自己懷才不遇;升遷無望,埋怨別人從中作埂;事業(yè)失意,怨恨同仁不幫一把……總之,愛把一肚子怨氣向別人發(fā)泄,整天怨天尤人,仿佛大伙兒都欠他的債。
有時一些人暫時受點委屈是難免的,覺得自己不能人盡其才,有意見、發(fā)牢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多時候口出怨言的人卻是因為自身狹隘,因此看人看事都是偏的、歪的、邪的!明明別人優(yōu)點很突出,他卻視而不見;明明他人長處很顯著,他卻充耳不聞。剩下的當然是別人的一大堆污點、缺點、臟點了。因為狹隘,所以不滿、不平、不恭之言總是一大堆;因為狹隘,盡管是己所不欲,卻還要盡施于人,吃了一點虧,就耿耿于懷,總想找個機會算個明白。其實,這些發(fā)牢騷者,未必真是受了什么委屈,而是沒把自己位置擺正,許多牢騷滿腹者只不過是自視甚高而已,抱怨職位太低的人也許根本上已是才盡其用了,口出怨言乃是得隴望蜀罷了。
儒家思想提倡“厚德載物”,就是提倡心胸要開闊,做到豁達大度、寬于待人、以德報怨。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一個成功的人總是能忍人不能忍,容人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的,而且必定是一個寬容的人。
社會不寬容,就無法發(fā)展進步;企業(yè)不寬容,就不能成為“百年老店”;個人不寬容,則無法取得進步,使自己步向成功。
發(fā)牢騷就像吸鴉片一樣一旦染上便難以戒除,經(jīng)常牢騷滿腹勢必破壞周圍的融洽氣氛,影響工作開展。即使上級對你真的屈才了,你怨天尤人也于事無補,不如放下身段,積極實干,干出業(yè)績來讓別人重新認識你?,F(xiàn)代醫(yī)學證明:像林黛玉那樣抑郁的人注定是要短命的,心胸豁達之人才會健康長壽。毛澤東就曾忠告好友柳亞子:“牢騷太盛防腸斷”。
賽馬場上,勝負立見分曉,公道自在人心,自不須期冀伯樂精挑細選,是千里馬自己遲早都能跑出來。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