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十來歲吧),因嵋山村修家沖有親戚住那,每到春節(jié)拜年時,我就提出遠點的親戚家由我去,兄弟姊妹們也正好懶得遠走,于是他們?nèi)齻€負責本村及近點的親戚家拜年,黃信村、嵋山村幾個遠點的親戚家拜年就歸我承包了好幾年。吃完早飯,便一手拿著母親早已裝有國公酒、砂糖、糍粑的禮品袋,一手抄起門后一根比齊眉棍還短一點的小棍子,做一個“金雞獨立”的動作跟父母大叫一聲:“我去峨嵋山了!”父母二人中總有一個會應聲囑咐:“去吧,路上小心點,早點回來!”
這小棍子有兩個好處,可做扁擔,手提累了可以肩挑;另外,還可做打狗棒,一路護身防狗咬。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高平峪里的春節(jié)前后,習武成風,大族姓氏都籌錢從新化橫陽(也稱王爺山)一帶請來武術教練(高平人稱之為把式)教本族青少年習武練功。打那開始,我不僅知道了本土的梅山武功,也知道更出名的少林武功、武當武功、峨眉武功等名稱?!案咂蕉脶疑健边@個小地名,也因此融入了我美好的遐想中。
直到現(xiàn)在,我個人覺得對黃信、中信、嵋山三個村合并為中黃信村,都不如起名為“峨嵋山村”響亮。
四川省有峨眉山市,高平鎮(zhèn)有峨嵋山村,難道不好嗎?四川峨眉山有金頂佛光,高平峨嵋山有參天大樹。在我心里,修家沖的古樹群,也如同我的親戚一般,時不時的就會想起。
前幾天在微信上,我和嵋山的肖時友老哥聊起那些古樹,肖哥說嵋山除了修家沖有古樹群外,還有好幾處古樹群,零星或未掛牌的古樹也有不少,肖哥這么一說,直接勾起我一探究竟的興趣來,趕緊問肖哥何時回家過年,回來帶我去走走看看。
肖哥臘月初八回家,我臘月初十便驅(qū)車來到嵋山與他見面。


從邵陽到嵋山肖哥家,我選擇從迎光鄉(xiāng)長沙坳附近一岔路口駛?cè)胪飞?、嵋山的路,這條路近,過往車輛也比較少,且大部分路段砼化寬度是5.5米,穿行在青山翠嶺間,放下車窗,感受一下山野之風,如泉水般清澈,涼颼颼中給人清凈甘甜。這條像樣的鄉(xiāng)道嵋梅Y015,有肖哥默默無聞的付出,為了抓質(zhì)量,他義務監(jiān)督一個多月。為高平峪里的水電路網(wǎng)提質(zhì)改造,以及醫(yī)療、教育事業(yè)等的改善,他一直奔走呼吁。
在高平在隆回,甚至邵陽,肖哥常常一騎摩托往返于城鄉(xiāng)之間,不為自己只為民生,有“民間俠士”的美稱。
沒幾分鐘,我就到了嵋山肖哥家,三年不見,肖哥還是老樣子,單瘦的身板透著耿直倔強,深邃的眼神透著沉穩(wěn)智慧。
喝杯熱茶,寒暄中得知嵋山一帶還有石興庵、雷打石、馬蹄界、峨嵋寨幾個地點都有傳說故事。
為了不誤時間,我告訴肖哥,我是吃了中飯就來的,不必客氣了,催促肖哥帶路,沿路去探望石興庵、洞上古樹、雷打石。
石興庵離肖哥家不遠,庵堂不大,遠看像個小四合院,近看只有一棟屋,殿堂前面的小空坪用高高的墻圍了,圍墻兩面繪有不少山水畫,墻頂上蓋有青瓦。雙重檐式葫蘆寶頂牌樓上,麒麟、螭吻等靈獸翹角,整個牌樓是雕梁畫棟、凹凸有致、布局合理,有浮雕的神仙塑像,也有平面圖的尉遲恭、秦叔寶二位門神,還有鑲嵌的大理石功德碑,牌樓柱子有兩副對聯(lián):“靈山涌瑞關圣佑四方清泰,偉殿騰輝佛神保八面平安。““關圣威靈風調(diào)雨順,佛神顯赫人壽年豐?!?/strong>一看就知道石興庵主要供奉的神靈是關圣帝。




殿門旁邊有建殿功德碑記,捐款重修石興庵的人名好多好多。在此,僅摘抄前言一部分:“石興庵位于秀麗雄偉的峨嵋山腳下,始建于清朝光緒年間(更正:應該是康熙年間或乾隆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悠久,庵內(nèi)主神關帝圣君。因關帝圣君靈驗,香火一直旺盛,旱天求雨得雨,澇日求晴得晴,寄子遍四方,個個易成人,還有托夢救上將袁茂松一命,茂公返鄉(xiāng)給關公鍍金之事實……”
撰寫者是羅愛卿老師,他是我的姨父,他是本地人。我去年前寫的《高憶記憶丨高平也有迎客松》一文中,那迎客松就有嵋山修家沖的古樹群,姨父所寫的內(nèi)容,我以前或多或少也聽說過。
袁茂松就是袁樸,1901年10月生于新化縣永固團高鳳村(今屬隆回縣高平鎮(zhèn)中黃信村),天資聰穎,但身體羸弱,其祖父賢煌公為此特在自家屋旁溪邊栽種一株銀杏樹,寄望孫子像銀杏樹一樣茁壯成長,并到石興庵認關圣帝為“寄父”,期望得到關圣帝保佑,袁樸幼小時就以“寄父”為榜樣,萌生了“忠、信、義、勇”的思想。1918年考入湖南著名的岳云中學,后投筆從戎,1923年秋考入湖南講武堂,1924年春轉(zhuǎn)入黃埔軍校,編為第一期六隊學員,與胡宗南、李文、陳明仁等同窗。作戰(zhàn)以勇猛著稱,戰(zhàn)功卓著。官至臺北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陸軍二級上將,為黃埔軍校畢業(yè)生中40位名將之一。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zhàn)打響,蔣介石幾乎把所有嫡系部隊投入淞滬戰(zhàn)場,已任陸軍第57師少將副師長的袁樸隨部參戰(zhàn),槍林彈雨三個多月,多次子彈、炮彈擦肩而過,未傷其身,冥冥之中仿佛有神靈護佑。1938年春,袁樸以中央軍校第7分校辦公廳主任身份回家鄉(xiāng)省親,特意趕到石興庵朝拜關圣帝君,遣能工巧匠為關圣帝重渡金身。一時家喻戶曉,眾多鄉(xiāng)親請求袁樸提攜后輩,袁樸前后帶出“二十四條勒皮帶子”(高平土話,即二十四名軍官,非準數(shù),代指許多的意思)??上г瑯阋簧矣谑Y,錯過了和傅作義一同起義的機會,也苦了追隨他的鄉(xiāng)友部下。要不他和陳明仁將軍一樣,在新中國的光輝史冊上有一席之地。
袁樸心系鄉(xiāng)梓,1944年捐谷三百石(約三萬斤)資助創(chuàng)辦高平中學,1987年兩岸開始互通后,又捐資修建棋黃公路(棋坪至黃信),資助興辦黃信聯(lián)校。1991年1月茂公去世,那年那月,其祖父所栽那棵胸徑近一米的銀杏樹,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悄然沿溪邊空隙倒了,未傷毀一人一屋,僅僅只有一樹枝劃掉兩片瓦,甚是奇妙,是巧合還是有靈?不得而知。
言歸正傳。石興庵殿堂正前排供奉的關圣帝正襟危坐,紅臉黑須,雙目微睜,不怒自威,左右站著周倉和關平。后排供奉是如來佛祖、觀音菩薩、玉皇大帝等大佛大神,兩邊則供奉十八羅漢和二十諸天至尊。肖哥介紹說:“在這眾多塑像中,只有關圣帝的塑像是老物件,躲過了“破四舊”的拆毀和小偷的覬覦,幸虧重見天日,要不我會蒙上不白之冤,”。



肖哥所言,重修石興庵的碑記中,有段文字可以佐證:“在破四舊之風,庵院被拆,菩薩被毀,庵院鄰居千方百計把關公藏于民宅四十余年。改革開放后,宗教信仰自由,周邊群眾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自發(fā)捐款香火,隆重慶賀關公生日,大家談論為首拆庵者,沒有善終,收藏者羅愈生疾病消除,兒子考上名牌大學。”
粗略游覽一圈,幾分鐘而已,但心是虔誠,每尊塑像面前,我們雙手合十,彎腰鞠躬,在關圣帝供案桌上,我悄悄放上二十元紙幣,用竹卦壓著,權當燒點香火吧,主持師傅外出忙農(nóng)活了,只能這樣。
下一站,我們驅(qū)車前往原嵋山一組,探訪洞上古樹群,沒想到發(fā)了一個“新大陸“——這哪是一個古樹群,純粹就是一個古樹部落聯(lián)盟。



三百米之內(nèi)有三個掛牌保護的古樹群,保護牌標注的只有5株、7株、8株,但我們從樹的大小、形態(tài),以及對附近村民的詢問了解,再數(shù)一數(shù),估計保護群范圍內(nèi)的古樹要大于標注數(shù),尤其是洞上山頂古樹,說它是小塊原始森林都不為過,需要二人聯(lián)手才能合抱的樹好多,甚至有一株需三人才能合抱,遺憾的是這株松樹王死了,好多年前被雷劈了,如今只剩日漸消瘦腐爛的軀干依舊屹立不倒,雷劈碳化的痕跡斑駁可見,不遠處還一株略小于它的古樹也死了多年,形態(tài)差不多,筆直挺拔,幾根粗壯的枯枝,仿佛是攤開手臂向天討問為什么?!






肖哥說,大概是五、六年前的夏季某天中午,峨嵋山一帶起初晴天白日,后來突然雷鳴電閃、風雨大作,天昏地暗,戶外勞作的村民趕緊丟棄家伙,奔跑就近入戶避雷避雨,個別村民看到好幾束帶狀閃電連續(xù)直劈洞上山頂,隨后一團濃煙升起,少頃,風停雨霽,彩虹如練。幾天后,膽大的幾個村民爬到嶺上一看,兩棵樹光禿禿的,遭雷劈了,
有的村民認為這是渡劫未成,我個人覺得,大自然的事,很玄妙,不敢妄言。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挺過去了,就是王者。
古樹部落聯(lián)盟中,松樹居多,鐵骨錚錚、頂天立地、傲霜斗雪、四季常青,“直氣森森恥屈盤,鐵衣生澀紫鱗干。”有的樹皮上長滿青苔,有的樹干藤蘿纏繞,“蒼蘚靜緣離石上,綠蘿高附入云端。”
總的來說,古樹部落聯(lián)盟的生長環(huán)境不錯,得到了附近村民的保護,只有一株楓香樹生命堪憂,孤零零的佇立路邊,碗口粗的傷痕枝條橫向示人,似乎可以聽到其呼救的聲音。讓我們多加愛護這些古樹吧,它們是大自然的精靈,看家護院,守望一方水土一方人。



如今家家戶戶用上電氣,砍柴的少之又少,山上荊棘叢生,山路都沒了,我們爬上爬下,不在乎衣服劃破,身上出些毛毛汗,頗為舒服,還一路議論如何加強防火措施,首條就要禁止帶火種進山。
至于雷打石,肖哥也不知道在哪里?爬累了,我打算放棄不去了,但肖哥鍥而不舍,人緣又好,附近村民李先凱主動幫忙帶路。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其實也不遠,十來分鐘就到了,只是山路難走,需要手腳并用。
站在下面看,雷打石是塊大麻石,高十丈,屹立林間。爬上去,石頭是山,是嶺脊未端,猶如牛背尾椎,還有二節(jié)凸起。站在凸起點往前眺望,整個高鳳村盡收眼底;低頭俯看,懸崖峭壁;轉(zhuǎn)身看,山脈綿綿云霧間。




肖哥說,沿著山脊走,可到峨嵋山頂峰馬蹄界。我是不敢走了,還是下次再說吧。
雷打石的起名,也有一個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條修煉成蟒的大蛇,一到夏天,就順著山脊曬太陽,吸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不料被雷公電母洞察,一日,雷公電母趁大蛇鼾聲四起時,一記重錘閃電下去,大蛇頓時魂飛魄散、化為烏有,山體也劈下一塊,落于百米外的山溝,據(jù)說重達上百噸,觀其形狀,和此處吻合得起。



返回途中,肖哥還領我去周慈明家走訪,了解高平峨嵋山的故事。周慈明今年六十八歲,他依稀記得聽父輩講過:“高平峨嵋山主峰是馬蹄界,傳說是一白馬不堪人間苦役,清晨跑到峨嵋山頂,縱身一躍,踏云升天,留下兩個馬蹄印。另外,山上過去建有山寨,民國時期毀于戰(zhàn)亂?!?/p>
群眾講起來,活靈活現(xiàn),我筆拙,略記之,有待高人進一步發(fā)掘。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村民還在蛾嵋寨上面種紅薯、苞谷,可收獲上百擔,動不動就挖到瓦礫或階沿石。后來,村民外出務工經(jīng)商,副業(yè)變主業(yè),就退耕還林了。
高平峨嵋山不高也不大,目測海拔在七、八百米左右,南抵新邵水口山村,北抵高鳳村,東面是新邵大抵村,西面是中黃信村,神似一對眉毛,放眼望去,郁郁蔥蔥。

揮手告別時,心中冒出一句話,送給這方水土這方人:“青山如黛嶺如眉,壽與松齊不用醫(yī)?!?/p>
新春將至,謹此,也祝福我們的祖國和人民:國泰民安、繁榮昌盛、風調(diào)雨順、人壽年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