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看,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1. <td id="oj6dr"><strong id="oj6dr"></strong></td>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2. <ol id="oj6dr"></ol>

  3.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4. <pre id="oj6dr"></pre>
    首頁 國內(nèi)新聞 城步人你這幾天到撿板栗嗎?

    城步人你這幾天到撿板栗嗎?

    苗鄉(xiāng)城步 2023-10-13 14:58

    撿 板 栗

    作者(李巧藝)

    桂花與板栗仿佛約好了似的。
    每年桂花開花,十里飄香時,板栗就成熟了。
    這時候的人們就會三五成群迎著馥郁的桂花芳香,拿著鐵夾、蛇皮袋、茅鐮刀去山上撿板栗。
    前幾天,發(fā)小玉米來電叫我去大木山撿板栗,我有點(diǎn)猶豫說:
    “等天氣好了再看吧?!?/section>
    之所以猶豫是因十多年前撿板栗的事仍心有余悸。
    那是一個桂花飄香的日子,白蓼洲的老同學(xué)娥喊我去撿板栗,并特別囑咐早點(diǎn)來,以免太陽曬。
    從未撿過板栗的我覺得是件很新鮮的事。
    翌日,天剛麻麻亮,我就匆匆起床做準(zhǔn)備工作。
    別人家還剛吃飯,我就和她一起拿著竹篙、鐵夾、蛇皮袋、扁擔(dān)、毛鐮刀和長竹竿興致勃勃地朝著她家對面山上走去。
    板栗樹一般長在荒山野嶺,這種帶刺的東西沒有人栽在屋前屋后的。
    我倆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向上爬,山路兩旁的雜柴茅草有一人多深,把上山的小路都罩得嚴(yán)嚴(yán)實(shí)實(shí)的。
    我們披荊斬棘好不容易才爬到了板栗山。
    板栗樹下有一人深的茅草,還有刺蓬窩。一不小心就把衣服鉤上了,手也掛出血。
    把東西放好后,就開始打板栗,撿板栗。有的掉進(jìn)刺蓬窩里,娥還要拱進(jìn)刺蓬窩里去撿。她有時為了一粒板栗,掛破皮肉也在所不惜。當(dāng)她從刺蓬窩里拱出來時,頭發(fā)被掛得亂七八糟、蓬頭垢面的。
    板栗撿完后,共裝滿四大蛇皮袋子,一人一擔(dān)。
    因為蛇皮袋里裝的是板栗球,板栗球就是渾身長滿刺的比乒乓球略大點(diǎn)的刺球。刺又尖又硬,比繡花針更小更尖銳。
    當(dāng)我正要準(zhǔn)備起肩挑時,突然發(fā)現(xiàn)蛇皮袋外面爬了一條蟲子。我用手一拍,這下不得了,“我的媽呀!”手板上刺了十多根刺。
    我連忙丟掉扁擔(dān),咬牙小心翼翼一根一根地往外拔。但還有一根斷在指甲里面拔不出來,我用食指和拇指緊緊捏住刺兩邊的肉,再讓娥拔,也無濟(jì)無事。只好忍痛回家用針挑……
    板栗挑回家后堆在娥的一個墻旮旯里,娥說:
    “過幾天等板栗球張開嘴后就來剝板栗?!?/section>
    誰知幾天后,我去剝板栗,才發(fā)現(xiàn)板栗竟被可惡的蟲子全吃了,每粒板票殼上蛀了一個小小的圓洞。
    望著這些軟軟的蠕動著的蟲子,我就納悶了:這么堅硬的板栗殼,它們是怎么鉆進(jìn)去的,難道它們是鐵嘴銅牙不成……
    第一次撿板栗就這樣以失敗而告終。
    爾后,我再也沒有撿過板栗。
    這時《畫你》的歌聲突然響起,原來是老亮(玉米老公)磕我微信:
    “巧藝價(姐),今天我去板栗山上殺茅草、剁刺蓬窩,你來撿板栗時,就好像是在水泥板上撿一樣的。”
    聽了老亮的話,我有點(diǎn)動心了。
    老亮兩口子都已年過六旬。三個兒女,兩個女兒都已出嫁,兒子媳婦在廣東打工。老亮兩口子帶著兩個孫子在家。周一至周五在縣城陪讀,雙休日回家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季節(jié)雖然已過了“白露”節(jié)了,太陽還是很大,很熱,白天躲在家里一直不敢出門。
    趕場那天,天終于陰下來了。我們這里趕場趕得很早,八點(diǎn)鐘不到周邊農(nóng)村的老百姓早早地就來了。街上的趕場的人摩肩接踵,熱鬧非凡,街道兩旁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
    今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小菜很便宜。板栗更是當(dāng)界,又大又飽滿的板栗僅賣3.5元一斤,小點(diǎn)扁點(diǎn)的僅兩元錢一斤。
    這兩場擺得最多的要數(shù)板栗了。有用蛇皮袋子裝的,用籃子篩裝的,用籮筐裝的,有的直接用薄膜攤在地上的。
    買板栗的人川流不息,有買幾斤的,有買幾十斤的。
    有的是寄給遠(yuǎn)方的親朋好友。
    有的是剝了殼放冰箱里保藏。
    有的是用篩子裝著,吹枯了再吃。
    有的用來燉雞。
    有的用來打油茶。
    ……
    看著這滿街的板栗,我連忙掏出手機(jī)“咔嚓咔擦”忙不迭地拍起照來,旁邊一個婦女望著我笑著說:
    “你是拍抖音吧?!?/section>
    “今年板栗大豐收,我給你們宣傳宣傳?!?/section>
    一個正在擺地攤買板栗的男子更新潮,說:
    “你是搞自媒體的吧?”
    另一個帥哥笑著說:
    “她是搞直播的,給你推銷板栗來了?!?/section>
    現(xiàn)在手機(jī)普及了,人手一機(jī),男女老少只要一有空閑都是在低頭玩手機(jī)。所以像“抖音”、“自媒體”、“直播”“網(wǎng)紅”“熱搜”這些網(wǎng)絡(luò)新名詞成了人們?nèi)粘I钪械某S谜Z了。
    我買了一個七旬老太太的幾斤“角栗”。我說掃微信,她拿出手機(jī),手機(jī)背面貼著二維碼??晌覄倻?zhǔn)備掃,她又縮回去了說:
    “老妹,你還是給現(xiàn)金吧。掃微信,錢都到兒子那里去了?!?/section>
    我笑了,只好求旁邊的生意人掃微信,拿了現(xiàn)金再給她。

    圖片

    我正沿著兩旁擺滿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過道繼續(xù)尋找寫作素材,捕捉靈感,抓拍一些生活照。突然聽一個人在我旁邊吆喝:
    “要板栗么?”
    我回頭一看是玉米在賣板栗。
    “是巧藝價(姐)。”玉米笑著對我說。
    “我去銀行一下,轉(zhuǎn)來如果你還沒賣掉的話,我要20斤?!?/section>
    等我轉(zhuǎn)來,玉米的板栗剛好賣得差不多了。還剩一小袋,她不賣了,非要送給我,并說:
    “要趕回去煮“半?!保依镉腥舜虬謇酢!?/section>
    城步人把“一天”說成“一粒”,把“煮中餐”說成“煮半?!?。
    “你坐公汽回?”
    “公汽難得就(等),大木山一天才一趟。我只好等老緒騎摩托車來接。”
    “那我們開車送你回去。今天天氣好,陰天涼快,正好跟你們?nèi)彀謇酢!?/section>
    我打電話把正在南湖樂園拉二胡的老公喊回來。
    等車停穩(wěn)后,我們一齊把玉米的秤、篩子、蛇皮袋等一股腦塞進(jìn)后箱,向大木山方向馳去……
    車子沿著盤山公路,一直往上爬,不知爬了多少座山,快到大坎時才看見路邊有個小賣部。玉米說:
    “姐夫先送我回去煮半粒?!?/section>
    她指著左邊一條岔道說:
    “老亮他們就在前面撿板栗,等會你們進(jìn)去不遠(yuǎn)就會看見的。”
    十來分鐘,老公送玉米轉(zhuǎn)來,我們就沿著左邊岔道走進(jìn)去100多米的樣子,就看見旁邊山上有幾個人在板栗樹下忙活著,我大聲喊:
    “是老亮在撿板票嗎?”
    有人大聲回應(yīng)道:
    “是的。”
    我們走過去,只見路上的小車后面滾著十來個脹鼓鼓的蛇皮袋,一個中年男子正準(zhǔn)備裝車,老亮告訴我是他的外甥。
    頭戴安全帽的老亮和他的妹妹用鐵夾在雜草叢中扒來扒去地?fù)彀謇酢?/section>
    路邊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在燒螞蟻窩,一個枯樹兜上密密麻麻像黑芝麻似的螞蟻被他燒得四處逃命。老亮說是他的大孫子。
    兩根長長的剛打過板栗的竹竿靠在板栗樹杈上休息。
    我見地上有把鐵夾,拿起來邊撿板票邊問:
    “撿板栗為啥戴個安全帽?”
    “哎,冒港掛(別講了)。前幾年打板栗時,突然一個板栗球掉到我眼睛里,眼球上扎了十多根刺,痛得我喊娘喊衙(爹)。城步醫(yī)院奈不何,到邵陽醫(yī)院才治好,光醫(yī)藥費(fèi)就用了兩萬多。”
    眼球扎了刺,我聽了都嚇得起雞皮疙瘩……
    地上到處是一些青板栗球,剝開一看,都是些不成熟的空殼。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兩枚成熟的,還有一枚是壞了的。
    “巧藝姐,莫撿掛(了),回家吃半粒掛?!?/section>
    老亮說完,把兩根長長的竹篙拖起來,要孫子坐上摩托車,再把兩根長長的竹竿夾在孫子的左右兩邊,拖在摩托車后面的地上。
    摩托車迅速地一拐,絕塵而去……
    看著他們這樣耍雜技式的騎法,我為他爺孫倆揑了一把汗。
    我們隨后開車一會兒就來到玉米家。
    只見她家門前自接的山泉水在嘩嘩地流。大家洗了手,接過玉米端來的葡萄吃起來。
    老亮家在縣城“新時代”小區(qū)買了商品房。大木山家里還是一座很有年代感的老木屋,聽他說是他老太公(爺爺?shù)臓敔敚┰谑罆r就有的。
    老木屋保存得相當(dāng)?shù)睾?。端端正正、扎扎?shí)實(shí)、精精致致、小巧玲瓏。木壁內(nèi)外都是用桐油油過的,沒有一點(diǎn)破損。堂屋門上方懸掛的一塊滄桑老匾還是他老太公滿五旬時親友送的。斑斑駁駁的匾上依稀能看出“五旬”和“民國二年”的字樣,光這匾距今就有109年了。
    我們坐在老屋過道吃著葡萄,我指著老木屋過道一頭剛堆著的板栗球問老亮:
    “這些板栗球放幾天開始剝?”
    “放三至四天就要剝,如果多放幾天就會被蟲子吃掉的。而且放一兩天就要撬松一下?!?/section>
    怪不得我曾撿的板栗全養(yǎng)了蟲子,嘆!真是應(yīng)了那句俗語:吃稀飯也要師傅。生活中的經(jīng)驗真是太多太多了。

    圖片

    文亮接著說:
    “這些板栗球剝了板栗后,不要扔掉,用處可大了。冬天放灶膛里燒火,紅通通的一個個撮到烘籠里,再蓋些灰,從早烤到晚,比白炭還耐烤些?!?/section>
    他倒了杯水,喝了又說:
    “ 過年時,崽女媳婦都回來了,我們每天要撮18個烘籠,全靠這些板栗球。”
    趁玉米還在打茶油,老亮的外甥帶我們?nèi)ゴ遄永镛D(zhuǎn)悠。
    大木山的房子修在半山腰,高高低低住著十來戶人家,周圍全是群山環(huán)繞。
    村里除了看見一兩個老年人外,幾乎看不見青壯年人,年輕人都已外出打工去了。從這個小村落也可窺見坊間“湖南人亂世打天下,盛世打工”的傳言。
    村頭是一片古樹林,古樹參天,蒼勁挺拔的樟樹有三、四層樓高。
    樟樹下還修了石桌石凳,只是游客太少,石桌石凳上落滿了樹枝樹葉。

    圖片

    遛達(dá)一圈剛進(jìn)屋,玉米端來了油茶。
    屋內(nèi)大家喝著香噴噴的板栗油茶。屋外不知什么時候悄無聲息地飄起了毛毛雨。
    天公不作美。下午撿板栗的計劃泡湯了,喝完油茶只好打道回府。
    回家的路上,車子盤旋在彎彎曲曲的公路上,我從窗口望著周圍連綿起伏的群山,陷入了沉思:
    城里人天晴怕曬,落雨怕淋,而農(nóng)村人天晴得曬,落雨得淋。
    天旱水澇時農(nóng)作物歉收,風(fēng)調(diào)雨順時農(nóng)作物又不值錢,農(nóng)民的錢是多么來之不易啊……


    閱讀 926
    分享到: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guān)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