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看,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1. <td id="oj6dr"><strong id="oj6dr"></strong></td>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2. <ol id="oj6dr"></ol>

  3.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4. <pre id="oj6dr"></pre>
    首頁 武岡資訊 鄉(xiāng)村木匠的上梁歌

    鄉(xiāng)村木匠的上梁歌

    周宜地 2009-09-01 14:13 47

    鄉(xiāng)村木匠的上梁歌

    ——甜蜜的挽歌之一




    木匠,是鄉(xiāng)村作用最大的工匠,鄉(xiāng)民最離不開的農(nóng)村工匠。每家每戶,無論生活水平或高或低,都離不開木匠。木匠手藝,幾乎滲透到鄉(xiāng)民生活的衣食住行之中。傳統(tǒng)的木匠師傅使用刨子、鋸、斧頭、鑿子、墨斗、角尺和竹尺等工具。傳說其中的墨斗、角尺和竹尺,是魯班先師留傳下來的,是木匠產(chǎn)品設(shè)計和建造時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直線、直角和計量重要工具,被稱為木匠師傅的“師傅”。

    衣。舊時鄉(xiāng)民的衣服、被褥、蚊帳之類,大都是自家紡紗,而后送到織布匠處織成布,再請裁縫匠縫制而成。紡紗的紡車,織布的布機,自然是木匠制作。

    食。耕田的犁耙,扮禾的禾桶,車谷的風(fēng)車,提水的水車,榨油的油榨,凡此種種,哪一樣少得了農(nóng)村木匠的參與?而且這是一種特殊的專業(yè)木匠——犁匠師傅。

    住。鄉(xiāng)民的居住,更離不開木匠了。舊時農(nóng)村的房屋,大多是木結(jié)構(gòu)。從房柱到房梁、桁條、間壁、門窗,無處不是木匠制作而成。一座木結(jié)構(gòu)房子,除了房柱之下的墊石是由石匠打鑿而成,瓦片由瓦窯燒制,泥瓦匠蓋就,其余部分全都是木匠的手藝。

    由于鄉(xiāng)民離不開木匠手藝,木匠也就成為農(nóng)村十分吃香的行當(dāng)。有一句俗語說,“木匠師傅一個斗,一人能養(yǎng)十個口”。意思是說,木匠師傅憑借一個墨斗,一個人可以養(yǎng)十口人,還可以過上比一般人家好得多的日子。

    這一俗語,還說明一個問題。在木匠行業(yè)中,最令人尊敬的,就是掌墨師傅,這也是技藝最高的木匠師傅。掌墨師傅,也叫畫墨師傅。大凡修建房屋等大一點的木工活,都得有一個為主的師傅掌墨。掌墨師傅負(fù)責(zé)畫墨,其他木匠只負(fù)責(zé)具體制作。好比現(xiàn)代工廠里的總設(shè)計師,先將產(chǎn)品設(shè)計好,操作工只管按照設(shè)計圖紙制作。只不過舊時的掌墨師傅不是將設(shè)計畫在圖紙上,而是將要制作的構(gòu)件的形狀、尺寸長短大小畫在將要制作的木材上,具體制作的木工依據(jù)尺寸、形狀進行制作就是。所有的構(gòu)件制作完畢后,經(jīng)掌墨師傅抽查,再進行組合。因此,掌墨師傅不僅比其他木匠神氣,工錢、紅包也豐厚得多。如果做承包的工程,掌墨師傅一般就是“包工頭”,其他木工的工錢全由他來開支?;蚨嗷蛏伲_工前掌墨師傅先說好,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掌墨師傅另外找人。

    讓我見識掌墨師傅的神氣威風(fēng)的,是大躍進時修大隊部——一座兼作會場、谷倉、辦公室的一座大木房。那時我還在讀小學(xué),放學(xué)之后就會守在工地看木匠們干活。尤其讓我看得神不守舍的,當(dāng)然是掌墨師傅畫墨。

    掌墨師傅叫什么名字,我至今也不知道,只聽父老鄉(xiāng)親直呼他為“昌神仙”。開始,我不明白別人為什么叫他“昌神仙”,以為他真的得了什么道而成了仙。長大之后才弄明白,鄉(xiāng)鄰們之所以叫他為“昌神仙”,是因為他的神墨功夫甚是了得。村里人傳說,“昌神仙”是與人比賽做骨牌凳出的名。我不解,做一條小小的骨牌凳能被人喚做“神仙”?原來,骨牌凳原是一種專供玩骨牌用的方凳。最講究“上栓”的工夫活,而“昌神仙”做骨牌凳的“上栓”工夫在周圍團轉(zhuǎn)最為出名,凳腳穩(wěn)穩(wěn)實實的,怎么用也不會松動,所以被人叫做“神仙”。他的名字最后一個字是“昌”,也就得了個外號“昌神仙”。

    俗語說,“鐵匠怕安鋼,木匠怕上栓”,意思是說鐵匠活里“安鋼”最講究技術(shù),木匠活里則是“上栓”最講究技術(shù)。鐵匠打制刀具、鋤頭之類,先用普通的鐵打成坯,然后將打制成刃的一邊鑿開,再將鋼片嵌入,然后用爐火燒紅再進行多次鍛打,使嵌入的鋼片與鐵坯熔合成一體的工藝叫“安鋼”。坯是鐵,嵌入的是鋼,是很難熔合的。工夫不到堂,打出的刀具、鋤頭用不了多久就會剝離。

    與鐵匠“安鋼”工藝要求極高一樣,木匠活里的“上栓”,工藝要求也極高?!吧纤ā笔峭猎捹嫡Z,其實就是推榫入臼,將橫、直不同的構(gòu)件進行固定。木匠活中,骨牌凳推榫入臼的工藝要求高,是因為骨牌凳的結(jié)構(gòu)特殊,不同一般家具。推榫入臼的吻合稍有差錯,做制做的骨牌凳用不了幾天就會散架。

    人們常玩的“推牌九”,湘西南一帶叫做“骨牌”。凳子得名為“骨牌凳”,是因為凳面成長方形,恰如骨牌一樣。另也確有玩骨牌的實用。一般骨牌凳是做四條,方桌四向各一條。而玩牌的人大多是身重一百幾十斤的大漢子,玩時閑中動腦,思謀中免不了大屁股扭動厲害,凳雖小,載重和耐重卻甚是了得,這種凳子最易扭凳腳。所以這種凳子要求凳面平滑,不露榫頭,必須做成暗榫。骨牌凳難做,還不僅僅在于要做成暗榫,更在于凳面的下邊,四周還得嵌入木板圍邊。四條圍邊,分別與四條凳腿用榫、臼結(jié)合起來,進行固定。也就是說,每一個角有凳面板、凳腿、兩塊圍邊等四個構(gòu)件,四個構(gòu)件要靠榫、臼進行吻合,成為一體。這種榫、臼,有的是直榫有的是斜榫;有的是暗臼,有的是明臼。那時,不像現(xiàn)在有木膠,兩塊木頭用膠一沾就牢不可破,必須靠榫、臼牢牢固定。這就要求木匠制作時必須做到絲絲入扣,分毫不差。如果工夫不到堂,凳子很難做到經(jīng)久耐用。

    “昌神仙”的出名,就是出在制作骨牌凳上。傳說那一年有一家財老倌嫁女,要做數(shù)量不少的嫁妝。為了讓嫁妝做得出色,他從四鄉(xiāng)八村請來了好幾個木匠。開工那天,他將請來的木匠召集到一起,說,你們都是遠(yuǎn)近有名的師傅,讓誰掌墨,我說了只怕也有人心中不服。我想先讓你們一人做一條骨牌凳,做好后我來驗看,誰做得好就讓誰掌墨,你們看行不行?眾位師傅都是吃木工這碗飯的,自然知道“鐵匠怕安鋼,木匠怕上栓”,誰做的骨牌凳好,自然是最有資本當(dāng)掌墨師傅的,都點頭答應(yīng)了。于是,幾位木匠都憋足了勁,決心爭個“狀元”,也算是揚了名。骨牌凳做好之后,主人并不忙著點驗,說,你們都請先回吧,三天之后來聽訊。

    三天后,幾個師傅都來到財佬老倌家。幾條骨牌凳的凳面,都已用油漆漆了一遍,精光閃亮,十分好看。眾人一看,忙近前去看自己做的凳子。財佬倌這一招,木匠們自然明白。俗話說,“鋸木匠怕了木匠,木匠怕了漆匠”,財佬倌讓人將凳面上漆,其實是在檢驗各個師傅的手藝高低。鋸木匠怕了木匠,是說鋸木匠鋸的木板,木匠一過刨子就知道鋸木匠鋸的木料質(zhì)量好差。木匠做的木活,油漆匠一上漆就可以看出木匠刨得平不平,稍有一點凹凸不平都會因為反光表現(xiàn)出來。經(jīng)過現(xiàn)場比較,選出了刨得最平整的第一條和第二條。而后,財佬倌發(fā)話了,說,刨子工夫看了,還得看看“上栓”。說著,財老倌拿起凳子一一往地上猛摔。第一輪,有三條凳子當(dāng)場散了架。第二輪,有兩條凳子的腳松動了退出半個榫來。財佬倌掄起最后兩條凳子,往地上又是一摔,其中一條也退出了半個榫。剩下的一條,是“昌神仙”做的,榫頭沒退出一絲一毫。“昌神仙”說,老板,你要是舍得,你只管摔,凳腳斷了,榫頭也不會退出來。財老倌說,你敢說這種大話?“昌神仙”說,你要是摔出榫頭,我就收起工具走人,還賠你一條凳子。財佬倌一聽,掄起凳子一連摔了五六下,四條凳腿一一折斷,榫頭就是不退出臼口。這一比試,不僅當(dāng)上了掌墨師傅,而且從此得了個“昌神仙”的外號,名聲遠(yuǎn)揚。

    木匠講究的手藝,還有鑲縫。將幾塊木板鑲成一大塊板面,是最普通的木工工藝之一。比如裝木壁、做木門、做木柜等都有這道工序。鑲縫之前,先要按做的壁板大小下好料,將每一塊小木板縫合的一面刨平滑,而后擱在木工凳上平平整整地擺好,再用劃墨線的竹筆在兩兩相交處劃上線,然后用扯鉆在需要吻合的一面按所做記號鉆上孔,并相互錯開打進小竹梢并削成尖狀。這樣,準(zhǔn)備工作就做好了,下一道工序就是利用小竹梢將一塊塊木板連接起來,然后將木板刨平,鑲縫的工序就完成了。這一道工序,最要緊處有兩個。一是吻合面必須平滑,鑲在一塊才不至于不嚴(yán)實,甚或露出縫隙來。二是用扯鉆鉆孔,必須垂直,不能偏。一偏,竹梢歪向某一邊,等到刨木板時就會露出里面的竹梢來,那是木匠最丟人的事。

    做榫、鑿臼、刨面、鑲縫,只是木匠的“小活”,真正的大活是修房子。而修房里頭,最難的是修那種有飛檐斗拱的房子。在以前的鄉(xiāng)下,這種房子一般人家是修不起的。除了一些大戶人家的大宅子,一般都是廟宇、橋亭。在鄉(xiāng)下木匠中,知曉飛檐斗拱工藝的并不多。因此,每每大戶人家修亭臺樓閣,或公眾籌款修廟宇、橋亭,首先要找到知曉飛檐斗拱工藝的掌墨師傅。

    現(xiàn)在建房,多用鋼筋混凝土和鋼材作為結(jié)構(gòu)主材。舊時鄉(xiāng)下做房子的結(jié)構(gòu)體系為“架構(gòu)制”,幾乎全是木材。如修三間房的木房子,那就要四排木架。木架有三柱的,五柱的,必要單數(shù),大多是五柱。連接柱子的叫穿枋,用兩寸以上厚的長木塊做成,柱子上鑿成偏長的孔,穿枋從中穿孔過,就可以將柱子連成排。一排安幾條木枋,視房子高矮而定,挨近地面的叫地腳枋,然后是一穿枋、二穿枋、三穿枋不等。排與排之間,則用梁、桁、椽連接。為了縮小小桁條與桁條之間的間隔,以增大對櫞皮、瓦片的承載力,還得在穿枋上裝上瓜柱。每排的柱子及瓜柱的頂端,則橫向安上桁條。桁條上釘上椽皮,承載瓦片。

    這種“架構(gòu)制”結(jié)構(gòu)體系有很多優(yōu)點:其一,結(jié)構(gòu)布置靈活,建筑外觀輕巧。由于依靠梁柱承重,所以墻壁數(shù)量可以任意這種“架構(gòu)制”結(jié)構(gòu)體系有很多優(yōu)點:其一,結(jié)構(gòu)布置靈活,建筑外觀輕巧。由于依靠梁柱承重,所以墻壁數(shù)量可以任意減少,簡化為門屏窗牖。這樣使得室內(nèi)采光良好,空間劃分改動靈活,同時也讓建筑呈現(xiàn)出玲瓏的外觀;其二,結(jié)構(gòu)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梁柱節(jié)點之間采用的是榫卯連接,結(jié)構(gòu)主材又為木材。這樣,就構(gòu)成了一個具有彈性節(jié)點的延性框架,可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抗震性能優(yōu)越。其三,承重結(jié)構(gòu)與維護結(jié)構(gòu)分開,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構(gòu)架承托,墻壁只起維護和分隔空間的作用,便于維修。其四,適應(yīng)不同的氣候條件,可以因地區(qū)寒暖之不同,隨宜處理房屋的高度、墻壁的厚薄、選取何種材料,以及確定門窗的位置和大小。此外,木材較之磚石便于加工制做、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

    修建木房這種木工大活,最難處理的工藝的大概要算飛檐斗拱了。

    屋頂為了更好地排水,必須有坡度并且出檐。但是檐深則低,低則阻礙光線。于是飛檐出現(xiàn)了。飛檐采用雙層瓦椽,是檐沿稍翻上去,形成曲線。這樣既解決了排水問題,又改善了采光條件。飛檐優(yōu)美的曲線更為建筑增添不少神韻。除飛檐外,中國古建筑的各類屋頂設(shè)計都十分精巧,具有先陡后緩的曲線,在傳遞屋面荷載方面,比直坡面屋頂更為合理

    斗栱是木構(gòu)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構(gòu)件,是柱和屋頂間的過渡部分,其結(jié)構(gòu)功能是將房檐荷載傳遞到立柱上。斗,是斗形墊木塊;栱,是弓形短木。它們逐層縱橫交錯疊加成一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頭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載和向外挑出的屋檐。但是,斗拱也有用在建筑內(nèi)部的,作用是將橫向構(gòu)件的荷載傳遞到豎向構(gòu)件(立柱)上。在地震的時候,斗拱仿佛屋頂和下部結(jié)構(gòu)間的一個彈簧層,可加大結(jié)構(gòu)阻力,緩解地震作用的沖擊。

    在我的少年時代,見識過許多木房子的修造。記憶最深的,是大躍進時代我家所在大隊修大隊部。大隊部就修在離我家不到二百米的路邊,我看著大人們或抬或扛或拖將數(shù)不清的樹木運到工地,最后變成一棟讓我驚嘆不已的大木樓。這座被我們?nèi)逅械娜藛咀鳌按箨牪俊钡拇竽緲?,陡然在我家前面聳立起來,一直到我離開老家還在。是上世紀(jì)九十年代末,才被拆掉,換成磚房的。

    修建這座大木樓的掌墨師傅,就是遠(yuǎn)近有名的“昌神仙”。

    在我的印象里,“昌神仙”總是低著頭,左手拿一把角尺,右手拿一支竹筆,認(rèn)真地在柱子、木枋上或橫或豎地劃著線,然后將劃好了墨線的柱子、木枋交給其他木匠去具體制作。有時,他也被具體干活的木匠喊去,商議著什么,有時甚或發(fā)生爭吵。吵得最厲害時,他會高聲大叫:“是你掌墨還是我掌墨?你只管給我做!”說完扭身就走,依然去忙劃他的橫橫豎豎的墨線。那樣子,儼然是一位率領(lǐng)大隊人馬投入戰(zhàn)斗的指揮官。

    終于有一天,經(jīng)過眾多木匠制作的十幾排木架子組裝好了,分左右擺放著,就要立起來了。因為房子大,木架子也就非常大。而且,不是一般民宅那種幾柱并列的木架子,而是只有兩邊各有兩個木柱,中間一根大梁,梁上再立起數(shù)根瓜柱,看起來好像一扇碩大無朋的門。那橫梁可不是一般的橫梁,是直徑約兩尺的大樹做的。這么大的木架子,要想將它豎立起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木架子上拴有多條很粗的繩子,分別由站在兩邊的人拉著。還有一些人,兩個或四個手持木梯子,也是分站兩邊。準(zhǔn)備就緒后,手拿竹尺、站在木架子正中的“昌神仙”,將手中的竹尺一揮,一聲“升起啰——”有的人就用木梯頂住四個木柱子,防止滑動,拉著繩子的人也齊聲呼應(yīng)一聲“升起啰——”還有幫著往上抬,木架子便緩緩地向空中直立起來,直到垂直于地面。兩邊拉繩子的人依然不松手,以免木架子倒向哪一邊。拄著木樓梯的人也一直用樓梯支持著木架子,等待另一排木架子豎起來。不一會,另一排木架子也在“升起啰——”聲中以同樣的方法豎起來了。這時,四個木匠分成兩撥,分別爬上兩個木架子頂部,最后用繩子將一根橫梁吊上去,卡在最高的瓜柱頂上。而后,又一一吊上去多根橫梁,卡在在每一個對應(yīng)的瓜柱頂上。這樣,兩排木架子就算立起來了。整個木樓大約有十幾排木架子,直至最后豎起并組建在一起,足足用了兩天。

    木架子立起來之后,接著就是裝修。大概又過了三四個月,大隊部就落成了。樓下是一排排的倉庫,樓上是可以容納數(shù)百人開會,或放電影、演戲的大會場。樓上兩頭的房子,是大隊干部辦公用的。

    現(xiàn)在想來,十幾排木架子的大樓,不像現(xiàn)在有設(shè)計圖紙,全憑“昌神仙”一個墨斗一支竹筆,竟然沒有差錯地拔地而起組建起來,這“昌神仙”太“神”了。一座兩樓、十幾排的大木樓,多少柱,多少枋,多少桁,無數(shù)的構(gòu)件不憑圖紙一一勾畫出來,真稱得上“胸中自有雄兵百萬”,“昌神仙”不是虛名。

    木匠在鄉(xiāng)民心目中的位置,還不僅僅在于他們有著精湛的手藝,他們的精湛手藝與鄉(xiāng)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還在于他們有一個叫魯班的祖師爺。鄉(xiāng)民心中,魯班無疑是神化了的人物。被神化了的魯班,也就讓歸于他門下的所有木匠們受益匪淺,鄉(xiāng)民們總以為魯班弟子自然掌握祖師爺傳下來的神秘法術(shù),是不能得罪的。在我們那一塊土地上,就流傳著一個雖然版本不一但內(nèi)容差不多的傳說,讓木匠蒙上一層濃厚的神秘色彩。

    傳說有兩兄弟合伙合修房子,左邊是兄長的,右邊是弟弟的。修屋時,兄弟二人輪流招待請來修屋的木匠。哥哥招待時,盡其所能,讓匠人們吃好、吃飽。輪到弟弟招待時,招待得特別差,菜中見不到油星子,飯也吃不飽。木匠嘴里沒說什么,心里卻存下芥蒂。到了上梁合榫時,木匠敲一斧頭便說一聲“發(fā)一邊”。結(jié)果,住在左邊的兄長一房,兒孫滿堂,代代添丁加口,人丁十分興旺。住在右邊的弟弟一房,卻人丁艱澀,數(shù)代單傳。

    鄉(xiāng)民們還說,若要是得罪了木匠師傅,木匠師傅在房屋正柱某一處藏上一個鑿把,這座房屋里就會不時出現(xiàn)蓬頭垢面的“鑿把鬼”,嚇?biāo)廊说?。因此,幾乎所有的鄉(xiāng)民都這樣告誡后人,千萬不能虧待匠人,匠人都懂法術(shù),得罪了就會受到報應(yīng)。

    木匠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還要算修屋上梁時的木匠“坐梁”。

    上梁,是修建房屋中最隆重的儀式,也是房主最為看重的儀式。舉行上梁儀式并不需要太長的時間,但上梁儀式的準(zhǔn)備卻要很長的時間。一要準(zhǔn)備上梁的梁木,二要準(zhǔn)備上梁要用的糧果酒食,三要準(zhǔn)備上梁要用的紅布、對聯(lián),準(zhǔn)備招待客人的酒席等。

    在鄉(xiāng)民眼中,房梁是房屋的根本,象征著立基安穩(wěn)長盛不衰,大凡修造新屋,無不看重上梁。首先,必定選擇中意的梁樹。

    選梁樹是很有講究的。梁樹多用杉木,而且要現(xiàn)砍現(xiàn)用。杉木質(zhì)地致密,紋理平直,不易變形,不易腐朽且白蟻也不蛀食。砍梁樹之前,先要請木匠一道去山上反復(fù)挑選,樹要直,要長得均勻,要選多年生的。按照習(xí)俗,選用梁樹,不一定是自家的樹,誰家的都可以。只要被選中,樹木的主人不僅不會反對還會高興,認(rèn)為自家的山林是出梁樹的福地,有福份。選好梁樹之后,要在樹上系上一塊紅布條,告訴他人此樹已有人選用,別的人就不會來砍伐??沉簶湟话愣际巧狭旱念^天晚上。請人選定砍梁樹的良辰吉時,然后,帶上爆竹、香紙、叫雞公、米花糖果和封好的紅包,與木匠一道上山去砍梁樹。紅包里的喜錢,可多可少,并無定規(guī)。到了山上,找到事先選定的梁樹,由木匠點上香紙,敬了魯班師傅,然后宰了叫雞公,用叫雞公的鮮血繞樹淋上一周,再放爆竹,接著砍下樹來??钢簶潆x開時,將紅包留在樹蔸之上,砍梁木的程序便完成了。

    留樹蔸上的紅包,并不一定要讓樹木的主人來拿,誰先發(fā)現(xiàn)誰就可以拿去,叫做“撿喜錢”。所以,誰家修屋上梁了,很多人會爭著去搶拿紅包。不圖錢財圖吉利,說是撿到了喜錢和米花糖果的人,那一年之內(nèi)會福星高照走好運。

    梁樹砍回來之后,還有很多禁忌。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準(zhǔn)女人橫跨梁木。說是女人若是橫跨了梁木,會敗壞新屋主人的運氣,誰不忌諱。許多人家為避女跨梁,往往會派人暗地守護,直至上梁儀式結(jié)束。有些相互有仇恨的,甚或生出壞心,特意指使女人去跨對方的梁木。不過,一般人是不會這樣干的,那是壞了良心,會遭報應(yīng)的。

    制作梁木,也十分講究,充滿神秘色彩。

    制作之前,木匠先將砍回來的杉樹去了皮,然后按房間跨度裁好要用的一截。梁木比房間跨度要長,兩頭各留有五寸左右長短。留出五寸左右的一截之后的地方,雙面要制成凹型,就像一個“工”字。這樣做,是因為要用來嵌入正中間一根柱子頂部的凹槽之中?!肮ぁ弊帜且回Q的長度,與柱子頂部凹槽的長度相等,卡下去正好吻合,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上梁程序完成之后,梁木上面還會安放一根桁條成為屋脊,供釘椽皮蓋瓦之用。

    這樣,梁木大功告成,專等良辰吉時舉行上梁儀式。

    上梁儀式的第一項,叫作“放糧口”。

    “放糧口”,就是在梁木朝下一方的正中心鑿出一個長、寬、深均為一寸的四方型的小孔,木匠行話叫做“放糧口”,用來放茶葉、糧米、金銀。往面填放東西的程序,叫做“放金銀”。茶葉、糧米,是必須要放的。茶葉寓意清白,以防邪氣;糧米的寓意,是豐衣足食;金銀的寓意自然更明白,無非是新屋落成之后,榮華富貴。當(dāng)然,放里放金銀不會太多,放入一點點表示意思就行。家境不寬裕的,就放銅錢。當(dāng)今銅錢也很難找到了,就放五毛一毛的鋼蹦。

    “放糧口”很有講究,只能鑿兩鑿。木匠都備有一把刃口一寸的鑿子,“放糧口”就得用這種鑿子。制作時,先找到正中間的一點,然后以這一點為中心,先在左邊五分處用鑿子打進去一寸深,而后在右邊五分處打進一寸深,打完之后不要將鑿子拔出,而是用鑿子往別,將事間那塊木頭別出來,正好就是一個長、寬、深均為一寸的四方型的小孔。有經(jīng)驗的師傅,截切時就會注意到不將有節(jié)把的位置留在正中,這樣木紋筆直,鑿子一別就別出一個四四方方的木塊,別出合格的小孔。小木塊別出來之后,再將靠里的一面削去兩三分。然后將要放的東西一一填放入小孔內(nèi),一邊放,木匠師傅一邊說頌詞:“是銀是金,放入糧升;當(dāng)家作主,振興乾坤!”放好之后,便將木塊原樣封蓋住。手藝高超的木匠師傅,重新封合之后,幾乎就是原樣,很難看出痕跡。

    接下來的程序,叫作“祭梁”?!凹懒骸币婚_始,主人家就要放爆竹。整個過程基本上是在爆竹聲中完成的。主人將早就備好的一塊四四方方的紅布遞上來,木匠師傅接過,將紅布正中心對準(zhǔn)“放糧口”,先將左右兩個布角,用銅錢壓住,而后再用鐵釘將銅錢牢牢釘在梁木上。然后將另兩個布角包住梁木,在“放糧口”背后一面用銅錢壓住釘牢。接著,主人遞上一塊燙有“紫薇高照”字樣的菱形銅板,木匠接過,放于“放糧口”處,再用鐵釘缽牢四個角。沒有“紫薇高照”銅板的,代以一雙筷子,用紅絲線牢牢拴住在“放糧口”處。一切就緒,主人遞過一只大叫雞公來。木匠接過,念念有辭地請來地脈龍神、魯班師祖,再將雞公宰了,提著噴著血的公雞,將雞血從梁頭淋至梁尾。淋梁頭時,師傅大聲說:“祭梁頭,文登科,武封侯!”祭梁中時便說:“祭梁中,代代兒郎坐朝中!”祭到梁尾,則說:“祭梁尾,金玉滿堂多富貴!”然后,木匠師傅扯下一些雞毛,沾在正中梁上的雞血之上。鮮紅的雞血淋在梁木之上,左纏右合,那形狀有如飛騰的長龍。

    按照行業(yè)規(guī)矩,“祭梁”用過的叫雞公主人家不能亂動,待等上梁當(dāng)天師傅收工回如此,祭梁完畢,接下來就是上梁了。

    上梁時,先由四個徒弟分別爬上去,在主柱頂上的橫枋左右坐定,然后一邊放下一根谷籮索,系好梁木的兩頭。這時,木匠師傅站在堂屋中間,手托梁木,嘴里唱起贊梁詞,梁木便在師傅的贊詞中緩緩上升——


    此梁此梁,

    不同尋常。

    峨眉山上生,

    峨眉山上長。

    峨眉仙師送下山,

    魯班老祖送上房。

    華堂立起千年柱,

    玉柱托起萬年梁。

    ……


    梁木升上去之后,接住梁木的人不能將梁木當(dāng)即嵌入柱頂凹槽之內(nèi),要先停放在橫枋上,等師傅來“坐梁”。這時,掌墨師在左,二師傅在右邊,一步一步唱著贊從梯子上往上登攀。贊歌由掌墨師傅先唱,二師傅接著唱——


    上一步,望寶梁,紫薇高照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

    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兩旁,日月成雙永世享。

    上三步,洪福廣,發(fā)子發(fā)孫發(fā)屋場,兒孫代代坐朝堂。

    上四步,金滿堂,恭喜老板修新房,牛羊滿欄谷滿倉。

    ……

    二人一唱一和,登上頂柱后,一人抬起梁木的一頭,高高舉起,左邊的喊聲一聲“左青龍——”右邊的喊一聲“右白虎——”然后同時喊道:“青龍白虎守金梁!世代綿延萬年長!”喊聲一落,便將梁木嵌入頂柱凹槽之內(nèi)。爆竹頓時轟然響起,噼噼叭叭,煙花飛濺。爆竹聲里,煙花影中,掌墨師傅開始踩梁。

    踩梁,就是由掌墨師傅從已經(jīng)安好的梁木上走一個來回。踩梁師傅,要穿上主人家早就準(zhǔn)備好的新鞋,不能穿舊鞋踩梁。踩完梁之后,該定梁了。定梁,就是師傅舉酒敬天神、地神、魯班祖師。掌墨師傅左手執(zhí)杯,右手執(zhí)壺,將酒杯斟滿之后向天空灑去,說一聲“一杯酒敬天,天賜吉祥——”再斟一杯灑向地面,說一聲“二杯酒敬地,地呈富貴——”最后斟上一杯,說一聲“魯班老祖,奠基華堂——”三杯酒敬罷,此梁已得到認(rèn)可,正式定為新屋棟梁了。

    這時,主人家用籃子提來酒菜、糖果,上面用紅紙蓋著,通過繩子吊到梁上。接著,兩位師傅為主人家賜福。他們各自拿起籃子上面的紅紙,呈現(xiàn)出一副對聯(lián)——


    福地呈祥青龍纏玉柱。

    吉星映輝白虎托金梁。


    對聯(lián)通過繩子徐徐垂下,主人上前接下,當(dāng)即叫人貼在左右兩個正柱之上。然后,師傅又賜了糧米,說了一句“地發(fā)千祥,五谷豐登”。再賜米花,說一句“父慈子孝,團團圓圓”。又賜一對糍粑,說一聲“喜樂同至,富貴雙全”。

    接下來,則是上梁儀式中最為熱鬧的場面,師傅們要向新屋場里拋擲米花、糍粑、糖果了。在場圍觀的人,有本村鄉(xiāng)鄰,也有主人家從各處趕來慶賀的親戚朋友。擁擠于地面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個個仰面看著坐在梁上的師傅,企盼著他們將米花、糍粑、糖果拋擲到自己跟前。染上的師傅,此時早沒有了剛才的神秘與嚴(yán)肅,嘻嘻哈哈地一邊喝酒吃東西,一邊從籃里拿出米花、糍粑、糖果隨意拋擲。有時也故意營造鬧劇,一個勁地將米花、糍粑、糖果往女人所在的地方拋擲,招引其他的往女人堆里擁擠,擠得她們哇亂叫。也有人與梁上師傅是相識的,便大聲地叫喊:“往這邊來喲——”米花、糍粑、糖果從空中飛落下來時,也就吸引著地上的人潮往落下的方位踴去。也有的人,迎著拋擲下來的米花、糍粑、糖果高高跳起,在空中將拋擲物牢牢接著。旁人一見,便又涌上去搶奪,纏在一堆,煞是熱鬧。

    隨著拋擲米花、糍粑、糖果結(jié)束,上梁儀式也就結(jié)束了。之后,招待前來慶賀的親戚朋友的酒宴也就開始了。新屋場地上,酒席一桌連著一桌。只見觥籌交錯,喝三吆四,盡情暢飲。修新屋的主人,自然一桌接一桌地敬酒致謝。這種場合,最得意的當(dāng)屬木匠師傅。首席上坐著,應(yīng)接不斷的敬酒爽快地喝著,“師傅好手藝”的奉承話聽著,也算是到了“人生得意須盡歡”的境地。酒席結(jié)束,主人自然要一一送客,喝得盡興的客人也會一再說著恭賀的話帶著醉意離去,勝過那“桑柘斜影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走時,連同紅包一起交由師傅帶走。

    我們村里的木匠特別多,因此在我的記憶里留下許多木匠的得意、神氣。但是,也留下不少木匠走背運的往事。印象最深的是一個被人尊稱“明師傅”老木匠被批斗被抄家。

    “明師傅”的名聲,并不亞于“昌神仙”?!懊鲙煾怠弊畲蟮奶攸c,是干活手腳快,做工極細(xì)。做工手腳快,別的師傅要做兩天的活“明師傅”一天半的工夫包你做完,而且做工沒得說的?!懊鲙煾怠边€有一個特點,對徒弟管得特嚴(yán)。不過,他的嚴(yán)盡在做工干活上,做得稍有差錯,“明師傅”開口就罵,動手就打,絲毫不留情面。他常常對徒弟說,吃人家老板的飯,拿人家老板的錢,干的活就要對住人家老板。這樣的師傅,鄉(xiāng)民自然樂意請,家有孩子想學(xué)木匠的自然樂意送到他的門下。嚴(yán)師出高徒,“明師傅”帶出的徒弟,手藝大多不錯。在我們周圍團團轉(zhuǎn),“明師傅”是一個徒弟最多的木匠師傅。過年或者過生日,上門送禮的徒弟絡(luò)繹不絕,很是讓人羨慕。

    讓人沒料到的是,上個世紀(jì)六十年代后期,受人尊敬的“明師傅”卻開始走上背運。那時,割資本主義尾巴之風(fēng)平地而起,多養(yǎng)一兩只雞鴨都算是資本主義尾巴,“明師傅”帶徒弟給人做木,自然難逃厄運。

    本來,“明師傅”外出做木工,要按月向生產(chǎn)隊交錢,換成工分。生產(chǎn)隊。責(zé)任只是給“明師傅”開一個證明身份和允許外出做要的證明。從理論上說,“明師傅”是批準(zhǔn)外出干活的,不應(yīng)該背那“資本主義尾巴”的黑鍋,事實上根本容不得你去辯解,說你是資本主義尾巴你就是。“明師傅”的罪名,還有一個叫剝削徒弟。按木匠行規(guī),徒弟徒弟,三年奴隸,一年幫手。學(xué)徒三年,師傅教你技術(shù),不收你的學(xué)費了,還能給你開工錢?可是,老規(guī)矩哪能擋得住新口號?“明師傅”于是又多了一項“剝削”的罪名。

    有了罪名,自然逃不脫懲處。“明師傅”面臨的一是抄家,二是批斗,就連結(jié)婚另住的大兒子結(jié)婚買的縫紉機,也被抄了出來。抄出來的東西,擺在大隊部樓上,批斗“明師傅”的現(xiàn)場也是在大隊部樓上。如開批斗會之前,先讓貧下中農(nóng)們參觀從“明師傅”家中抄出來的“罪證”——縫紉機之類。參觀完畢,讓“明師傅”站到會場的戲臺之上,接受批斗。想當(dāng)初修建大隊部時,“明師傅”也是當(dāng)家?guī)煾抵?。說不定,“明師傅”挨批斗罰站的那塊樓板,就是“明師傅”精耕細(xì)作做出來的。真的是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當(dāng)年修大隊部時嘴里與人說著笑話,手中操著工具忙過不停的“明師傅”,卻只能低頭垂手,聽任擺布。

    自此后的好幾年里,“明師傅”不僅心情極壞,身體也日漸不佳,原本氣概不凡的一個人,卻要彎腰低頭,拄杖而行。直至“四人幫”垮臺之后,身體才慢慢地好起來。但是,這時的“明師傅”已經(jīng)上了年歲,不能再帶著徒弟給人去干活了。

    “明師傅”的遭遇,其實鄉(xiāng)木匠的一個縮影。

    文化革命十年,鄉(xiāng)村木匠行業(yè)不僅絲毫沒有發(fā)展,而且受到極度摧殘。隨著時代發(fā)展,鄉(xiāng)村木匠的用武之地也日薄西山似地不斷縮小。如今的鄉(xiāng)村房屋,幾乎沒有了木結(jié)構(gòu)的了,而且瓦房也在一天天減少,多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連梁木都不需要了。如今的鄉(xiāng)村木匠,也就是給人做點家具,修新屋做點模板、門窗之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門窗將由木結(jié)構(gòu)變?yōu)殇X合金結(jié)構(gòu),家具也有專門廠家生產(chǎn),想要什么樣式都可以買到。鄉(xiāng)村木匠的結(jié)局,也只可能是一曲甜蜜的挽歌了。






    閱讀 6.8萬
    分享到:
    評論列表

    天水

    百讀不讀仿佛又回到兒時土坯房上粱的情景揀糍粑糖子棗子祭粱時木工師傅口中唸道母雞不亂叫公雞不亂啼三更四更正是上粱時這文章我要收藏。

    7年前

    王小燕

    有趣,獨特的鄉(xiāng)土文化。有看頭。

    1515年前

    老艷

    呵呵!我將這文章收藏了。

    1115年前

    周宜地

    荊竹_曾牡英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1 14:22:00

    家父是做木匠出身的,也指望子承父業(yè),但就沒有一個繼承父親的衣罐
    ………………………………………………

    牡英父親是木匠,你也應(yīng)了解許多吧,請指正喲

    1015年前

    周宜地

    安樂_蠻哥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2 9:18:00

    補充下,老爺子看看對不對: 液梁殺雞公的時候,木匠師傅會一般唱:此雞此雞,別人拿了無用處,我家拿來做液梁雞. 傳說有戶人家上梁,木匠師傅嫌主人給的雞公太小(液梁雞大多是上梁后給木匠師傅帶回去的),便改唱為:此雞此雞,昨日是蛋,今日是雞. 呵呵......
    ……………………………………………………………………
    謝謝蠻哥喲!

    1015年前

    周宜地

    鄧元泰_雄佗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2 8:56:00

    老爺子寫得太全面了。。贊一個。。。。那些程序,,我記得小時候村里有人上梁也是這樣子的。有趣,獨特的鄉(xiāng)土文化。。不過小孩子們更注重去搶糖和粑粑了。哈哈。

    只不過想記錄一下,供人了解。

    1315年前

    蠻哥

    補充下,老爺子看看對不對: 液梁殺雞公的時候,木匠師傅會一般唱:此雞此雞,別人拿了無用處,我家拿來做液梁雞. 傳說有戶人家上梁,木匠師傅嫌主人給的雞公太小(液梁雞大多是上梁后給木匠師傅帶回去的),便改唱為:此雞此雞,昨日是蛋,今日是雞. 呵呵......

    1015年前

    雄陀刀具

    老爺子寫得太全面了。。贊一個。。。。那些程序,,我記得小時候村里有人上梁也是這樣子的。有趣,獨特的鄉(xiāng)土文化。。不過小孩子們更注重去搶糖和粑粑了。哈哈。

    1115年前

    老特務(wù)

    20樓
    迎春亭_李()樂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1 15:30:00

    我們那里有個人做新房,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師傅,上梁那天,師傅是這么唱的:修座屋子四四方,屋子修好好抬喪
    ----------------------------
    師傅管話不死人,千年抬一個,萬年抬一雙。

    815年前

    武岡游子

    埋在心底的記憶了,現(xiàn)在很難再重溫了,謝謝周老師

    1015年前

    飛飛鳥_16961

    見過,經(jīng)歷過,歷歷在目!

    1115年前

    退出

    需要保留的傳統(tǒng)文化

    115年前

    緣夢

    好貼!?。?!見過,上梁歌直得學(xué)習(xí)!

    115年前

    野狼_15122

    周老師好記性。我家上梁時我也在,可就是記不住這上梁歌了。
    向老師學(xué)習(xí)!

    15年前

    劉姣美

    舊夢重溫! 謝謝老爺子,回老家一刻也沒閑著,給我們帶來了豐富
    的精神大餐!
    現(xiàn)在房子都是鋼筋+水泥,上梁的趣事也會越來越稀少了.

    115年前

    故鄉(xiāng)的云

    太謝謝老爺子了,讓我們懂得家鄉(xiāng)更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15年前

    故鄉(xiāng)的云

    那時村子里誰家上梁,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

    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荊竹_姜遠(yuǎn)林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1 17:00:00

    上梁嘍,撿糖餅去!
    -----誰家又建大五(屋)大十(室)了啊!

    115年前

    姜遠(yuǎn)林

    上梁嘍,撿糖餅去!

    1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馬坪_青松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1 14:51:00

    發(fā)子發(fā)孫發(fā)屋場,兒孫代代坐朝堂?。?!
    ----這是地仙說的呢!

    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周老爺子,你要的字已畫好,并發(fā)于人網(wǎng)上了?。。?/p>

    115年前

    周宜地

    鄧元泰_言宋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1 16:00:00

    我覺得前面部分可精簡的。呵呵,亂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指點,怎么是亂說呢?到出書時,我會再認(rèn)真改過的。

    15年前

    云淡風(fēng)輕

    呵呵,上梁好,那個時候我們小,就盼著要糖果吃,還有糍粑之類,還檢硬幣的

    1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鄧元泰_言宋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1 15:59:00

    我家修過二次屋,第一次的梁樹是在國營林場偷伐的。我們那邊家家戶戶修房都是如此,半夜挑精壯小伙子去。第二次,因我不在家就不清楚了。
    -----梁樹必須是偷來的?。?!

    15年前

    言宋

    我覺得前面部分可精簡的。呵呵,亂說了。

    15年前

    言宋

    我家修過二次屋,第一次的梁樹是在國營林場偷伐的。我們那邊家家戶戶修房都是如此,半夜挑精壯小伙子去。第二次,因我不在家就不清楚了。

    15年前

    鐘文暉

    多好的傳統(tǒng)文化!多好的非物質(zhì)遺產(chǎn)!

    1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荊竹_周宜地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1 15:33:00

    志剛很懂的喲,不過,我了狠過,上梁以及其他類似儀式,磊抵相同,各地又稍有區(qū)別。文章不能全錄,用上一引起能表現(xiàn)一下氛圍就行了。因為我與的鄉(xiāng)村工匠,在寫人,不在寫”俗“。謝謝你提供資料。說不定以后能用上呢。
    -----呵呵,小生就喜歡這些玩意,好玩,謝老爺子的好文!

    1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迎春亭_李()樂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1 15:30:00

    我們那里有個人做新房,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師傅,上梁那天,師傅是這么唱的:修座屋子四四方,屋子修好好抬喪
    -----“魯班師傅”是得罪不起的,據(jù)傳老“魯班師傅”得“陰教”真?zhèn)鞯?,靈得很!

    15年前

    周宜地

    志剛很懂的喲,不過,我了狠過,上梁以及其他類似儀式,磊抵相同,各地又稍有區(qū)別。文章不能全錄,用上一引起能表現(xiàn)一下氛圍就行了。因為我與的鄉(xiāng)村工匠,在寫人,不在寫”俗“。謝謝你提供資料。說不定以后能用上呢。

    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開梁口訣:
    手拿鑿子正端端,
    拿起鑿子開梁窗,
    左邊開起青龍地,
    右邊開起白虎塘
    ……

    2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馬坪_老特務(wù)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1 15:01:00
    此雞、此雞,此雞是只輝煌雞,昨日還在蛋殼里,今日用來染棟梁。
    ----
    《厭煞訣》
    呸!此雞 此雞,
    此雞不是非凡雞,
    滿紅冠子花外衣,
    往日拿來冇用處,
    今日擔(dān)來做梁雞
    ……

    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馬坪_老特務(wù)的評論,評論時間:2009-9-1 15:01:00

    梁樹兩頭翹、餐餐恰泥鰍、大嫂管多煮滴子、二嫂管天天要。
    ----梁樹變扁擔(dān)了?。?!
    哈哈?。?!

    115年前

    老特務(wù)

    梁樹兩頭翹、餐餐恰泥鰍、大嫂管多煮滴子、二嫂管天天要。

    此雞、此雞,此雞是只輝煌雞,昨日還在蛋殼里,今日用來染棟梁。

    15年前

    青松

    發(fā)子發(fā)孫發(fā)屋場,兒孫代代坐朝堂?。?!

    15年前

    愛上紅酒

    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回到小時候去看人家上梁揀糖吃了。

    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都是“畫龍點睛”之筆!

    1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木匠建造上梁,其實與佛、道兩教“開光”如出一轍!

    1615年前

    云中客_13270

    想起小時候見過和參加過的上梁場面,好親切,好熱鬧。

    8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周老爺子,上面好像少了“厭煞訣”哦!
    莫非是老爺子怕小生偷學(xué)了去哦??!

    615年前

    流星雪

    上梁好玩,可以撿粑粑糖果吃,運氣好還能碰上一兩塊硬幣,小時候上梁和放電影一樣,最能引起我們的興趣
    上梁對修屋來說,也算是個最大的儀式了,我們那一般還得去好遠(yuǎn)的地方挑選木材,因為我們那邊山上一般就是松樹和灌木,沒有好梁子
    那時候的木匠師傅是挺讓我們崇拜的,不管哪家要做什么東西請了木匠師傅,總有好酒好菜吃,我常常就在想,莫非木匠師傅就從來沒吃過平常的菜么

    215年前

    周宜地

    哈,是有點長。《文化武岡》弄了半截,便于工作想將全文貼在這里存檔,就不分節(jié)了。

    915年前

    王爺

    好長.

    115年前

    言宋

    空了,弄一宋代的上梁文給大家看看。

    815年前

    楊柳長風(fēng)

    好貼,有價值,好好貼?。?!

    1115年前

    外鄉(xiāng)緣

    家父是做木匠出身的,也指望子承父業(yè),但就沒有一個繼承父親的衣罐

    415年前

    外鄉(xiāng)緣

    坐了沙發(fā)再看

    915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guān)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