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的辦公室墻上,掛著“寧靜致遠”的條幅。“寧靜致遠”出自三國諸葛亮之口:“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理解所謂寧靜,就是不為物欲所惑,不為權(quán)勢所屈,不為利害所移。
說到物欲,不能不說到錢。錢的問題,恐怕是當今社會無孔不入的一個大問題。對于錢的態(tài)度問題,則是人生觀的一個大問題。很多人就栽倒在錢的腳下,為了錢而拋頭顱灑熱血。所以錢被古人喻為“銅臭”,不是好東西。男人一有了錢就壞,女人一壞了就有錢,錢幾乎成了一個貶義詞。但許多人自命清高,從來不言利不談錢,但沒有錢又生活拮據(jù),清高不了,所謂一文錢憋死個窮秀才。所以說,人在錢面前是沒有清高可言的。不過回頭再說,錢的本質(zhì)是為人所用,若要把錢擎的高高的,見了錢便磕頭作揖,自降為臣奴,也實不可取。我認為,錢物之類,有的用便足矣。何必太豐厚?又何必太奢華?
最近,重讀了一遍方志敏烈士的《清貧》?!肚遑殹泛汀犊蓯鄣闹袊范际俏覀兩倌陼r的讀物,當時讀的時候曾經(jīng)熱血奔騰,壯志凌云,烈士大義凜然的豪氣曾教育鼓舞了整整一代人?,F(xiàn)在再讀《清貧》,又有另外的感受。這是與那些貪污受賄幾百萬、幾千萬的貪官污吏形成鮮明對比的震撼!在那個時代,作為黨的高級將領(lǐng),方志敏不缺錢。他說,“在長期的奮斗中,我一向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經(jīng)手的款項,總在數(shù)百萬元,但為革命籌集的資金,是一點一點用于革命事業(yè)。”在金錢和物欲面前,我們的先烈無疑為我們作出了光輝的榜樣。
作為平凡之人,我們的情操沒有先烈那樣偉大,我們的品德沒有先烈那樣高尚,說句實在話,我們也不想那樣的偉大和高尚,我們要做的是過好實實在在的生活。但對于金錢和物欲,卻應該有正確的對待方式。我的金錢觀是很樸素的,一向把錢看作身外之物。我常說,不圖不義之財,不謀不義之舉,但該是我的錢,我當仁不讓。我還說,錢是人掙的,該花就要花,不去不來,不要當吝嗇鬼和守財奴。對別人的錢財,我羨慕,但從不嫉妒。對自己,從來都是很滿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做公務員的收入雖然發(fā)不了大財,但非常穩(wěn)定,夠花的就行。把金錢看的很重的人,往往要比我們付出更多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無時不在的失落和嫉妒,攪人心肺的懊惱和沮喪。把金錢看的輕,就比別人更坦然,更瀟灑。昨天在年輪看了一篇日記,叫《大房子VS小房子》,很受感動。大房子是好,但是人家的。小房子雖小,但是自己的,自己的東西最好。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心態(tài),有了這種心態(tài),再貧再窮也快樂。去年我搬到東部的小區(qū),院里住了許多大款,進出的小車不是奔馳就是寶馬。我調(diào)侃說,在這里我成了貧困戶了。不去對比,不去嫉妒,樸樸素素尋找快樂過自己的生活,勤勤儉儉攢錢還買房貸款,小日子過的相當舒適。
不說先烈,也不說自己,想起了古人對物欲的態(tài)度。宋朝大臣孫獻之,有人送其珍貴的硯臺,此硯用口呵氣即滲水磨墨。孫獻之拒之曰:“一石水才值三分錢,我要此連城之寶心中不受”,送禮者慚愧離去。漢朝大臣蕭何自己沒有半間房產(chǎn),別人問他為何不置,蕭何說:“子孫若似我,何愁無產(chǎn)?子孫不似我,產(chǎn)多也枉然”。竊以為古人在對待物欲方面要比現(xiàn)代人明斷的多?,F(xiàn)在我們周圍花花綠綠的誘惑太多,許多人都被身外之物弄的神魂顛倒疲憊不堪,卻很少去拂拭內(nèi)心越積越厚的塵垢,有的甚至被銅臭拖下了水。
人生在世,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有了錢就胡作非為也是萬萬不行的,而沒有錢想歪路子搞錢更是萬萬不行的。對金錢和物欲,每個人都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非寧靜無以致遠,消除了物欲橫流,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十點關(guān)機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