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與孔、顏、孟三姓被列入四大名派,由來已久。武城派是曾姓重要的一個派系,目前有九成曾姓是以武城與龍山為輩系。許多年來曾姓的輩分與族譜都是有條不紊的??墒亲詮哪┟癯鮼恚捎趪业膭觼y,族群的遣移與溝通上的失誤,出現了許多不通的武城輩字。各個輩系都有其原由與說法。雖然對我代不會有多大的影響,但長遠來說,以后要查出個所以然可能更難了。 為了方便大家的研究,同時更希望能拋磚引玉。我列出我所碰過的不同武城輩系,以便大家參考。
世祖華胥氏
世祖伏羲(配女媧)
世祖少典
世祖黃帝(姬軒轅)
世祖昌意
世祖顓頊(又名乾荒)
世祖鯀曾(鯀的曾祖父)
世祖鯀祖(鯀的祖父)
世祖鯀父(鯀的父親)
世祖鯀(顓頊的玄孫)
世祖禹(世稱大禹或夏禹,本名姒文命,夏朝開國君主)
……(其間世系,待考)
四世祖(高祖)鄫國(繒國)太子巫
三世祖(曾祖)太子巫之子:其名失考
二世祖(祖父)太子巫之孫:其名失考
一世祖(父親)曾點:即曾皙,他是太子巫的曾孫,配上官氏,生曾參
曾姓,全國按統(tǒng)一世系排輩命名,曾氏御賜統(tǒng)一名派,來自曾參。曾參一生“盡傳孔子之道”,故世人他為“宗圣”。曾氏族譜曾參稱為第一派祖至曾國藩已是第70派了,清康熙年間,圣祖仁帝為孔、孟、顏、曾姓御賜統(tǒng)一的名派,以致使他們四姓的輩份,互相串聯,在全國得到統(tǒng)一。湘鄉(xiāng)大界曾氏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 1722年)始修族譜時,從第六十三派起使用了圣祖仁帝御賜的三句十五字名派:“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
(山東) 東宗 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紀廣 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 永世錫緒昌 .
(湖南)南宗 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紀廣 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鼎新開國運 克復振家聲 。
曾氏排輩詩文 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 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賢揚,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蔚文煥景瑞, 永錫世緒昌。
據《曾氏彰戶族譜》(四修)整理 天下曾姓,自古同宗。作為中國的四大圣裔,曾氏子孫從六十三代“宏”字輩開始,用與孔、顏、孟統(tǒng)一的字輩。 據《曾氏彰戶族譜》(四修)記載,將曾氏班次如下 彰戶房曾姓四十六世祖曾泰諭公的老班次為: 泰延文仲德 承仕思友子 時克欣永原 蒙正大光明 顯志德功成, 大字班,實宗圣公六十三派,今謹遵御賜班字于大字班,以后班字悉為更易。”
明熹宗皇帝天啟四年御賜班次十五字(自宗圣六十三派起宏字班): 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紀廣 昭憲慶繁祥 清仁宗?;实奂螒c二年御賜班次十字: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清光緒三十四年,寧鄉(xiāng)總局擬定班次 正心誠意 知定靜安 家齊國治 康阜熙咸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孫、父、子名,兄、弟、叔、姪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區(qū)別層次,才能以禮相稱。
全國曾氏起源之說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數代后,在全國各地文形成無數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輩。雖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為孔、顏、曾、孟賜了統(tǒng)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沒有使用欽定派語。至清代著名“中興”名臣曾國藩(派名:傳豫)方從曾參第六十四代起達到全國統(tǒng)一。
武城派行從曾參至六十二代無全國統(tǒng)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賜“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15字,為圣裔排行命名,故謂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謂房派。
孔氏從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為名派?!昂搿币蚓幢芨淖鳌昂辍?,曾氏尊孔從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則是七十七派?!袄^”字因曾族避太宗諱名改作“紀”。因此,后來全國各派行統(tǒng)一使用名派15字是: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大界曾氏族譜時,宣宗成皇帝續(xù)賜名派二句十個字: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民國元年,大總統(tǒng)袁世凱又為曾氏賜名派四句話、二十個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