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一覺醒來,已然是陽光明媚。昨夜并無夢。
陽光有點毒,我突然想到,若干年前的今天,我母親躺在產(chǎn)床上時,是不是也有如今天這樣照得人瞇眼的陽光。
今天,是六月初六,你們懂的。
農(nóng)歷的六月初六,還是天貺(kuàng)節(jié),又稱六月六、姑姑節(jié)、蟲王節(jié)、嘗新節(jié)等。天貺節(jié)是道家的稱呼,起源較晚。
·六月六 龍曬衣·
六月六傳說很多,其中一個傳說是:東海龍王每年這天要出水曬鱗,叫“龍曬衣”。人們也在這一天曬衣服,以求吉利。家家戶戶都把一個冬未見太陽的衣服、被子等抱出來讓太陽曝曬,以清除毒氣,防止蟲蛀。何謂“龍曬衣”?傳說很久以前,太陽與龍王在一起商談,太陽要龍王在五月初五給它下場“劃船雨”,以便更好地顯示出橈手們在劃船時奮勇拼搏的氣氛;龍王則要太陽在六月初六給它來個“龍曬衣”,讓龍衣更加增添光彩。雙方談妥之后,每年到了五月初五和六月初六,都各執(zhí)其事,沒有差錯??墒怯幸荒?,龍王忘記了給太陽下“劃船雨”,太陽也就沒有給龍王的“龍曬衣”。所以,至今我們這里還流傳著“你不給我‘劃船雨’,我不給你‘龍曬衣’”這么一句氣象諺語。
·六月六,接姑姑·
人們對六月六日這個節(jié)日特別重視,這天除翻曬衣被外,還要務酒醴祭祀先祖和接出嫁的姑娘回來過節(jié),特別要接老姑媽回老屋過節(jié),叫做“六月六,接姑姑”。女兒出嫁后的第一個夏天,父母在這一天將她接回娘家居住,稱之為“息夏”。
·六月六,降天書·
六月六有降天書的傳說,所以又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jié)。道教元始天尊于六月初六賜書于人間;玄女六月初六賜書于宋江,要他替天行道;宋真宗趙恒某年的六月六日稱上天賜給他天書,后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天貺殿紀念,由此還有典故“天書封祀”。六月初六正處于盛夏,多雨易霉,只要遇到晴天就要進行曝曬,此日有曬衣物、器具、書籍的風俗。六月初六這一天,人們不僅把衣物都搬到陽光下去曬,而且還把其他的東西如書也搬到陽光下去曬。
·六月六,藏井水·
六月初六有藏井水的風俗,明人沈榜《宛署雜記》:六月六日,各家取井水收藏,以造醬醋,浸瓜茄。水取五更初汲者,即久收不壞。農(nóng)家此日做麥曲,以備造酒、造醋和做醬油、面醬之用。所以天貺節(jié)也稱““瞧夏節(jié)”、“神曲節(jié)”等。
·六月六,掃云雨·
盛夏也易水災雨害,所以六月初六也有祈求晴天的活動,閨中兒女剪掃晴娘(婦女形象的紙人,伸展兩臂,兩手各持一把掃帚或樹枝,作驅(qū)云趕雨的姿勢)懸掛在門的左邊。
·六月六,洗貓狗·
六月初六,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節(jié)日。這一天,人們多將貓、狗等牲畜投池塘或河濱,以洗除它們身上的跳蚤、灰塵,俗話說:“六月六,貓狗要洗浴”。
·六月六,牛休息·
六月六為?;旯?jié),此期間為牛洗澡,讓牛休息,喂各種好飼料。
·六月六,嘗新節(jié)·
農(nóng)歷六月,麥早已收割進倉,早稻也將相繼成熟,在早稻開鐮收割前夕,農(nóng)民準備了麥餅等到田頭祭謝田公田婆,保佑糧食四季豐收。北方類似習俗是用新麥蒸饅頭上供。這天正當天熱入伏,早稻成熟即將開鐮收割之際,家家品嘗新谷,如果新谷未熟,也要抽幾根禾穗煮熟大家品嘗?,F(xiàn)在品嘗新谷的習俗已由吃雞吃肉的習俗所取代。
有民諺:六月六,一塊肉。這是一種特殊的敬老良俗,祈求老人延年高壽。六月初六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種用面、糖、油制成的糕屑,有說: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
這一天要行香祭天,慶祝麥子入倉和祈祝秋糧豐收。吃炒麥面紅糖粥,喝大小麥、豌豆湯,說是可以祛熱濕,免眼疾、防傷暑。
呵呵,對那個六朋六,牛休息特別感冒。就是嘛,牛們辛苦了大半年了,今天是不是得讓牛們好好的休息下呢。
---------從百度里一下子查出了這么多和六月六有關(guān)的東東。嘿嘿。
好吧,立此為證。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妙玉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