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三在林間發(fā)現一只受傷的小鳥,躺在地上痛苦地嘰嘰叫喚,振翅翅無力,張爪爪難伸,眼看就要命喪林間。
慈悲心起,輕輕地拾起小鳥,一路呵護,回到家中給其養(yǎng)傷。
十余天后,小烏傷愈,張三帶其來到林間,雙手放飛,小鳥繞身三匝,似有不舍之意。
張三揮手說,去吧,去吧,去屬于你的天地
小鳥嘰嘰叫著,歡快地飛走了。
回到家,數日,張三牽掛著小鳥,不知小鳥現在的情況如何,還好嗎。
李四也碰到一只受傷的小烏,心想,救它一命,功德一件。
抱其回家,悉心照科,給其療傷。十余天后,小鳥傷癒,于林間將其放飛,望著飛遠的小鳥,心想,我今做善事一件,定有福報。
張三李四同做一件善事,但二人的境界高下立判。
張三心中無塵埃,一片凈土,李四心中有欲念,荒草叢生。
禪秀大師說,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人生的修行在于勤,時刻保持心靈的純凈,心靈的恬淡是修行的重要功課。
張三想的不是福報,想的是眾生的平安,李四想的是福報,是我付出了這么多,就應該有回報。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閑事就是塵埃,就是世俗的雜念。
王二近來諸事不順,求人算命,大師說你今年犯太歲,只怕有血光之災。
王二焦急求解,大師說,可做一件善事化解。王二問做何善事?大師笑而不語。
王二冥思苦想,想到了放生。于是,在集市上買了一條大鯉魚,對其說,鯉魚啊,我不買你,你就會成為別人的刀下魚俎,口中美味,現今我將你放生,你可要感激我,為我化災解難呀。
送其去寺廟,求方丈賜儀,方丈賜其儀,放鯉魚于放生池。池小,放生者多,魚亦多,不幾日,大鯉魚死矣。
王二不知魚已死,以為做了一件大善事,心竊喜,以為平安矣。誰知年末遇一次車禍,折了手臂,心內煩惱,怎么做了善事也不能化解這血光之災。
知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的空靈猶如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燒香拜佛,為的是心靈的寧靜,然信佛者未必心凈心善。

一老太太,獨居一屋,屋臨街,人來車往。老太太信佛,家里神龕上置了觀音像,每逢初一十五,必上供果,燒香跪拜。
平時,老太太閑得無事,便站在二樓窗前,守望著自己的領地。
門前劃了停車位,盡管每天大門緊閉,可老太太絕不容許車停在自己門前。一發(fā)現車要停在門前,就在窗前大聲叱喝,讓開,讓開,不要停在我門前。
大多數車者見其一老太太,不便爭論,只得忍氣吞聲開車去了。
也有個別氣泡者,據理力爭,說這是停車位,咋不讓停。老太太便下得樓來,開門阻擊。
一番爭吵下來,氣泡終拗不過老太太,怕出了人命,只得開車去了。
每次的勝利,讓老太太大有成就感。于是在二樓哼起小調,隨手將廢物往窗下拋,一環(huán)衛(wèi)工剛打掃干凈,樓上又丟下幾點東西,老太太在樓上大喊:喂,掃地的,還要掃,還沒打掃干凈。
老太太永遠不會明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她心中沒有佛,更沒有善,負了如來負了卿。
心中的一片凈土,是歲月的花開,開到茶蘼,然后結的那顆飽滿堅實的果,是滄桑過后的那一絲絲涼意,是人生滋味滿滿的積淀,是閱歷日復一日的豐富,是性格圓潤豐滿的成熟,是過盡千帆之后的豁然開朗……
風煙俱靜,僅僅剩了一片凈土。
心中的那片凈土,是執(zhí)著、奉獻、努力、拼搏后才會擁有的美好心境。是博大無私的寬容心里盛開的那朵叫寧靜和從容的花。
心中的那片凈土,是塵埃落定的坦然,一切已經過去,一切終將過去。
凈土,不是禪,是禪里開出的花,有緣人捻著那朵花,淺淺地笑,笑得那么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