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就古老而又嶄新的中國而言,是大悲大喜的一年。悲的是南方雪災、藏獨分裂、汶川地震,喜的是億萬華夏兒女,終于盼來揚眉吐氣的北京奧運會。
原本以為奧運結束,一切皆太平、萬物皆繁華??梢悦绹钨J危機為罪魁禍首的金融危機不期而至。中國雖談不上有多少衍生產品在此次次貸危機中魂飛煙沒,卻因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現狀,使金融危機來臨,照樣難逃厄運。
在金融危機的社會背景下,消費市場明顯萎縮。而分配給中國這個以加工制造而著稱于世的國度,訂單明顯較往年大幅減少。除企業(yè)紛紛裁員外,宣布倒閉破產的也不在少數。
而被列為企業(yè)文化核心的企業(yè)內刊,也大難來臨。不少主編來信來電反映,他們的內刊停止出版了,或月刊改成季刊了。如果要問理由,十有八九只有一個:節(jié)約成本,壓縮開支。
但企業(yè)內刊停止出版或出版周期延長,是否是好事呢?鄙人認為未必是好事。一則會讓企業(yè)員工感覺到公司效益肯定不好,連幾千元的內刊編輯、印刷費用也支付不起,造成人心不穩(wěn)的錯覺;二則會讓客戶感覺這公司對企業(yè)文化不予重視,產品質量如何保障的疑慮;三則會讓供應商加速貨款提取的速度,幾千元的內刊費用都在節(jié)省了,那自己的辛苦錢還是早點要回吧,以免夜長夢多,導致公司現金流危機;四則會讓行業(yè)乃至社會謠言四起,說內刊停止出版或延期出版,是企業(yè)倒閉的前兆,加劇客戶流失。
鄙人以為,在經濟環(huán)境不利的社會背景下,做為企業(yè)的高層決策人員,更應高瞻遠矚,在內刊策劃、編輯、設計、印刷、發(fā)行方面做足文章。
一則要讓員工吃顆定心丸,通過內刊這個窗口,將員工的心緊緊栓到一起;二則要讓客戶感覺到公司神彩飛揚的活力;三則要讓供方乃至社會看到驚濤駭浪中的公司依舊屹立挺拔。
鄙人以為,企業(yè)做內刊,小則說是做企業(yè)文化,大則說是做心理戰(zhàn)術。公司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打好內刊這張心理戰(zhàn)術牌,尤其重要。
當然也有人反應,說公司做內刊那么些年,也不見有什么明顯的作用。如果要說不好,只能說負責做內刊的人或公司不具備專業(yè)的水平,不知道如何宣傳、策劃,從而導致公司浪費不少的金錢,而達不到預期效果,那得另當別論。
來源:《瀟湘文化》第7期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羅建云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