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的小草
(隨筆)
日前隨旅游團去了一趟北京,游覽故宮時,我竟然被庭院中的小草吸引住眼球。
諾大一個故宮,御花園除外,沒有一棵樹木,也不見花草盆景,滿眼除了紅墻黃瓦的宮殿,就是漢白玉砌筑的臺階、欄桿和磚石鋪就的庭院場坪,幾乎與綠色絕緣。故宮博物館肯定沒有綠化任務,否則達標率準據(jù)全北京倒數(shù)第一無疑。
故宮為什么不栽樹木花草?做為昔日的皇宮,有兩個方面的考量:一是從玄學妙論的角度維護皇權的長安久治。黃、皇諧音,皇即加冕之王,土為黃色,皇宮這塊地盤就是至高無上的“土”,因此所有的宮殿都蓋上“黃一色”的琉璃瓦,印證著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說的象征意義。可是照五行相克推論,一物降一物,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黃土雖然十分尊貴,卻有被木相克的潛在危機,于是全皇宮之內禁絕栽樹,花草同屬植物一族,當然也在禁止栽培之列,以便遠離隱患。還有一說,是從實際防范的角度維護皇帝的人身安全。如果皇宮內樹木花草叢生,容易形成地形地物障礙,便于藏身,一旦有荊軻第二翻越宮墻進來行刺,不易發(fā)覺;還不如到處光溜溜的好,一眼如顧,連一個蒼蠅飛進來也逃不過御林軍哨兵的眼睛,皇帝大可以高枕無憂作威作福。
我徜徉在故宮庭院之內,放眼環(huán)顧,色調單一枯燥,沒有綠意,了無生機,頗有點為昔日的皇帝們嘆惋:號稱天子,位居九五之尊,權利至高無上,盡管錦衣玉食花天酒地享盡人間富貴,可是歷數(shù)明清兩代帝皇中高壽者鳳毛麟角,多數(shù)英年早逝甚至夭折!究其原因之一,一定是遠離大自然,缺乏綠色環(huán)保,呼吸著被糜爛生活嚴重污染了的齷齪空氣所致。從這個意義說來,是那些搖唇鼓舌的方士、謀臣害苦了皇帝,因為搬弄故弄玄虛的五行學和采取草木皆兵的防范措施,禁止綠化,才有層出不窮的杯具發(fā)生。當然,誰也擋不住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無論從那個角度替皇帝深謀遠慮,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君不見辛亥革命一聲炮響,早把皇帝下臺,昔日顯赫紫金城,當今已成游覽場?
我隨人潮來到昔日的金鑾殿——太和殿景點,先是踩踏在貫穿紫禁城南北的中軸線——漢白玉鋪筑的御用專道上,過著當皇帝的癮??墒歉吒咴谏系奶偷钋暗挠稳四缃吁?,一時難以疏散,于是我決定“屈尊”離開御道,在廣場上漫步。這里和其他殿前廣場一樣,中軸線由漢白玉鋪成,其余場地用青磚腳鋪著。可是那些鋪地的磚也許質量要求有別,伴著御道兩旁各約兩米的地帶鋪的磚堅固耐磨,仿佛嚴絲合縫,至今平整無損,溜然光潔;而別的地帶的鋪的青磚卻因年代久遠,風霜雨雪浸蝕,再加上開辟成旅游場景以后游人的踩踏磨損,顯得坑坑洼洼、斑駁陸離。
正驚異于“水滴石穿”般持之以恒的堅韌毅力足以改觀貌似堅固的體態(tài),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奇跡般發(fā)現(xiàn)那些坑坑洼洼中,泛著綠意。我以為是苔癬之類的單細胞植物依附在潮濕的地面上,可走近前去一看,竟然是一棵棵小草!它們的樣子似針尖,如牛毛,絲藻般纖細、孱弱;然而麻雀雖小肝膽俱全,我俯下身子,仔細觀察,它們有根須、有莖節(jié)、有葉片,全然生機盎然地挺立著,憑著群體整合效應,把庭院染出淡淡的新綠,為故宮憑添幾許生氣。小草們有超強的生存能力,那些淺淺的坑洼里并沒有土壤,只是沉積著一層薄薄的塵埃灰翳,它們的根就牢牢地扒附在上面,吸收著微乎其微的水分與養(yǎng)分,供莖葉生長;它們的種子熬過漫長的嚴冬,當在適當?shù)臍夂蛳聮暝L出來以后,又要經(jīng)受干旱酷暑的煎熬,躲過清潔工人無情的掃把,這是些何等頑強的小生命??!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我為這些幾乎微不足道卻又鮮活的生命體默默地唱著贊歌。我除了贊揚它們在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下從容淡定,活得頑強,更贊美它們藐視皇權的大無畏精神!在皇權的淫威下,紫禁城里任何樹木花卉哪怕再高大、再名貴的都被禁止培植,因而銷聲匿跡,可這些小草卻敢于違抗圣旨,我行我素地在禁地生存、蔓延。誰也不敢小覷這些草類呢!盡管普極通、極卑微、極弱小,卻不屈不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歷代王公將相今何在?荒冢一片草沒了。這曾經(jīng)顯顯赫赫紫的禁城內,有生命力的,也只有這些小草了。
流連在長著小草的庭院內,我的思緒連綿:這故宮的小草,或許在向人們昭示著什么罷……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黃三叢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