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看,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1. <td id="oj6dr"><strong id="oj6dr"></strong></td>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2. <ol id="oj6dr"></ol>

  3.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4. <pre id="oj6dr"></pre>
    首頁 武岡文學(xué) 清明記事

    清明記事

    潮信 2013-04-12 15:09 14
    鐘文暉點評:借用一下周宜地先生的話頂頂:樹最重要的是樹干,樹干最重要的是樹根,樹根最重要的是泥土。記住養(yǎng)育自己的那塊土地,人之常情。


            離開家鄉(xiāng)很多年了,因為父母及叔伯兄弟都不在家鄉(xiāng)居住,每年基本上就是清明前后回家一次。老家辦塘村是毗鄰稠樹塘鎮(zhèn)的一個村落,百十來戶人家。曾經(jīng)有風(fēng)水先生站在院落兩廂的山崗上,遠(yuǎn)眺始祖山在稠樹塘鎮(zhèn)沉脈一緩,形成一片開闊地,建成一個小鎮(zhèn),接著一 峰突起,前面又是一片船形的開闊地,左右兩邊的山巒如手臂般張開,一條小溪沿著山腳潺潺流向大水江,連說了三聲,“好”。
           這個百來戶人家的村落,沿著公路兩旁而建,當(dāng)然最初是沒有公路的,有些房子被公路分到兩邊去了。我不知道這個村莊原住居民的歷史,只知道大躍進(jìn)時期村民們在兩廂的岡巒上開荒,所見是一個連著一個的大土堆,刨開土堆,下面是磚石墓,有些磚上還刻了文字,村民們節(jié)儉,把撿來的青磚用作砌豬欄的基腳。后來讀書了知道那些岡巒上是大型的漢墓群。近代居民有幾大姓,以胡姓和歐姓為主。胡姓人家先搬過來,沿著小溪結(jié)草廬。太平天國時期,大隊的長毛(老百姓對太平軍的稱謂)從這里經(jīng)過,軍糧不濟(jì),胡姓人家就起鍋打豆腐,烘做豆腐干。太平軍將士就丟一塊銀子,拿走 幾坨豆腐干,以此發(fā)跡,建成了胡家的宅院。歐姓人家是后搬過來的,通公公的子孫從大田移民到這里,經(jīng)過10多代的繁衍,子孫已遍布稠樹塘鎮(zhèn)的許多村落,在辦塘人數(shù)也遠(yuǎn)超胡家。今年清明節(jié)幾個老輩子牽頭去掃通公墓,幾個在外面的歐姓子孫捐了點錢,帶了全副鬧臺,開了一個車隊去大田,搞得鬧鬧熱熱的。
           辦塘,這個湘西南普普通通的村落,在歷史的長河中當(dāng)然出現(xiàn)不了非常堂皇的大場面,但這個偏僻閉塞的的村落里出生的村民卻難得有幾分果敢,擔(dān)當(dāng)和彪悍。就拿近代來說,這里走出了曾參與創(chuàng)辦湖南農(nóng)民運動講習(xí)所的歐榮貴烈士,大革命失敗后,被惡霸地主四老爺設(shè)計捕殺,其堂兄歐文化當(dāng)時是國名黨的低級軍官,沖冠一怒,居然把隊伍拉回來,與當(dāng)?shù)赝练肆海ㄍ獯迦耍┮坏溃虺?ldquo;子報父仇(柳群之父柳義和被四老爺殺害),弟報兄仇”的旗子,在一個月黑風(fēng)高的夜晚把四老爺?shù)娜齻€宅 院圍個水泄不通,三個宅院被一把大火化為灰燼。大火之后歐文化的隊伍半軍半匪,最終編入國軍序列,官至國軍中將軍長。文化的弟弟歐文龍,年少從軍,是國軍早期的航空兵,官至空軍少將。兩兄弟在國軍潰敗時都去了臺灣。文化,文龍是本家遠(yuǎn)房的爺爺,文化爺爺2001年在臺灣病逝,我沒見過面,文龍爺爺經(jīng)?;丶易邉?,去年清明節(jié)還和他喝了幾杯米酒,他老人家奔玖十的人了,身體還很康健。
            我經(jīng)常想自己家族的血液里到底有哪些值得發(fā)揚廣大的血統(tǒng),除了果敢,擔(dān)當(dāng),彪悍,在我的記憶深處映像最深的就是祖輩們最喜歡寫在家先上的對聯(lián):紹祖宗一氣清傳 ,克勤克儉;教子孫兩行正業(yè)曰讀曰耕。辦塘人很重視教育,我爺爺就幾畝薄田,還是要把父親送出去讀書,日本鬼子犯我中國時他在學(xué)校里坐不住了,跑出去當(dāng)兵了,先在國民黨部隊,他是現(xiàn)健在的為數(shù)很少的見證了芷江受降的中國軍人,解放戰(zhàn)爭起義投誠參加了解放軍,全國解放后回家當(dāng)了教書匠。父輩們最喜歡掛在口頭上的就是“一定要送孩子們多讀書”。但這個觀念在改革開放后有了很大的改變,許許多多的本家叔伯兄弟就提著一個破纖維袋去了廣東,家里留下來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孩子,出去的叔伯兄弟有幾個經(jīng)過多年打拼回家時已是開著奔馳,寶馬的董事長。當(dāng)然還是有專注于讀書做學(xué)問的,我們這一代人中就有民剛,光義,愛民都讀到博士。
            古樸的村落,先人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從秦磚漢瓦,到歐姓通公的子孫在這里發(fā)派,這中間有多少故事湮沒在歷史的長河里,聽不到半聲嘆息。自己年少時在綠樹白花的籬前與故鄉(xiāng)告別,每年固定回來的時間就是清明節(jié),我愛和家鄉(xiāng)的老人們坐在掃墓 砍青留下的枯草上,提一根煙,聽他們說那些個成年往事。
            坐累了就站起身,伸一下懶腰,站在祖墳所在的煙迷山上,眺望整個村落,這幾十年來,村民們將房屋沿大秦公路而建,差不多和稠樹塘鎮(zhèn)連成一體了。原有的許多房屋成了廢墟。我知道若干年后這個村子將不復(fù)存在,大量的人口外出,剩下的將成為小鎮(zhèn)的居民,這是城市化的必然結(jié)果,我們這些游子還有留下來的人都只能在記憶中尋找故鄉(xiāng)的影子。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著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对娊?jīng)》“王風(fēng)”歷來被視為悲悼故國的代表作,看到被埋沒于荒草中的宗廟遺址,有感于周室衰亡而作《黍離》。今天,家鄉(xiāng)啊,你的不學(xué)無術(shù)的游子卻用來吟唱漸行漸遠(yuǎn),面目全非的故土。
          清明節(jié)文化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人人文情懷的文化,通陰陽之變,窮生死之義,也不過如此。在這個節(jié)日里,我們祭奠先人,生者與死者對話,其實是說給后人聽,做給后人看的,在煙霧繚繞中,在跪拜起伏的身影里,那些喃喃的祭辭和祝語會融入我們的血液里,使我們無論身在何處,不管是月白風(fēng)請的鄉(xiāng)野,還是光怪陸離的城市都能放飛我們的靈魂,尋找我們的根。

    閱讀 1.5萬
    分享到:
    評論列表

    歐廷政

    我也姓歐了,廷字輩的,老家是龍?zhí)锏模瑲W氏的祖墳就在我們那里,好像清明節(jié)時分了房數(shù)每年掛大清的。

    2112年前

    flylong

    每一個家族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傳奇。清明掃墓,緬懷先輩,還是隆重的好。

    2012年前

    周宜地

    鐘文暉:

    2樓評論時間:2013-4-12 16:47:39周宜地:
    樹最重要的是桿,桿最重要的是根,根最重要的是土。記住養(yǎng)育自己的那塊土地,人之常情。
    樓主于 2013-4-12 16:53:07 寫的回復(fù)
    得先生教誨,不勝感激。
    -------------------------------------------
    竊以為,“樹最重要的是桿”,是“樹最重要的是干”,樹干。不知當(dāng)否?

    樓主于 2013-4-14 16:46:30 寫的回復(fù)

    在先生們面前我仿佛還是原來那個懵懂少年。我中午休息敲出的這篇文字就不知有多少紕漏,譬如我將“發(fā)揚光大”寫成“發(fā)揚廣大”,“印象”寫成“映像”。好在您知

    1512年前

    言宋

    寫得好,樓主原本可以多寫的。

    1112年前

    作者回復(fù):

    謝謝言宋老師。老師“樓主原本可以多寫的”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有些村落因其人物在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中有過活動,可以說是歷史的一個縮影,有太多東西可寫,可惜我因為時間,因為水平,就只寫了這么多。

    2013/4/15 13:16:49

    鐘文暉

    2樓評論時間:2013-4-12 16:47:39周宜地:
    樹最重要的是桿,桿最重要的是根,根最重要的是土。記住養(yǎng)育自己的那塊土地,人之常情。
    樓主于 2013-4-12 16:53:07 寫的回復(fù)
    得先生教誨,不勝感激。
    -------------------------------------------
    竊以為,“樹最重要的是桿”,是“樹最重要的是干”,樹干。不知當(dāng)否?

    3412年前

    作者回復(fù):

    在先生們面前我仿佛還是原來那個懵懂少年。我中午休息敲出的這篇文字就不知有多少紕漏,譬如我將“發(fā)揚光大”寫成“發(fā)揚廣大”,“印象”寫成“映像”。好在您知道我這學(xué)生從來就是粗心。在此再次謝謝老師。

    2013/4/14 16:46:30

    黃三叢

    能夠認(rèn)祖歸宗的游子,一定是質(zhì)樸勤勉、事業(yè)有成的人士。

    2412年前

    作者回復(fù):

    謝先生夸獎,不過這次先生還真看走眼了,我光陰虛度而無半點建樹,我的“黍離”之嘆一是感概滄桑變遷,二是對自己碌碌無為的失落感。

    2013/4/14 16:32:31

    馬莊

    名門望族,古老村莊,慎終追遠(yuǎn),源遠(yuǎn)流長。

    3112年前

    作者回復(fù):

    先生過獎了,我只是用最平實的語言記敘一個普通的村落。剛看過先生的文章,您應(yīng)該是在北京工作吧?不知是否認(rèn)識本村在北京的德住和明剛否?我只是個粗人,文章讓您這樣的大學(xué)者看了,心理很是惶恐,在此謝過。

    2013/4/14 12:11:14

    阿麗

    到過楊柳那里,有個“歐氏宗祠”的,頗具氣象,記不清是在哪個鄉(xiāng)哪個村了。

    2612年前

    作者回復(fù):

    那就是田中“歐氏宗祠”

    2013/4/13 22:48:39

    老特務(wù)

    好一篇地方史記 !

    3212年前

    作者回復(fù):

    謝謝先生首肯。

    2013/4/13 22:34:01

    張一

    原來樓主與湘大歐愛民教授是本家兄弟?

    3712年前

    作者回復(fù):

    愛民是我兄弟,也是我光屁股長大的同學(xué)。

    2013/4/13 21:50:47

    鐘文暉

    德軍,你的文筆大有長進(jìn)!老朽在此給你豎一下大拇指!

    3112年前

    作者回復(fù):

    所有的一切離不開老師栽培,向鐘老師全家問好。

    2013/4/13 21:48:33

    兵子駝

    清明我也回家掛清了,祭奠先祖。....

    3512年前

    作者回復(fù):

    謝謝關(guān)顧。

    2013/4/13 22:37:10

    周宜地

    樹最重要的是干,干最重要的是根,根最重要的是土。記住養(yǎng)育自己的那塊土地,人之常情。

    2412年前

    作者回復(fù):

    得先生教誨,不勝感激。

    2013/4/12 16:53:07

    秋一

    好文!
    對自己前輩的事如此了解,
    讓人佩服呀!

    3112年前

    作者回復(fù):

    謝謝,我只想用最平實的語言記下故鄉(xiāng)的點點滴滴

    2013/4/12 16:15:01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guān)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