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煉獄》是部詩情飛揚的白話《孔子》
——賞析洞口詩人袁昕的《圣人的煉獄》
武岡 林日新
最先知道詩人袁昕的名字還是十年前,當時在洞口一中讀高中的外甥龍敏飛(如今已是云南某報社編輯及全國有名的時評家和詩人)之口,他從小就愛好文學,積極參加校文學社,曾得到校報的主編兼輔導老師袁詩人的細心指點和大力栽培,有不少習作發(fā)表在??希蚨鴮υ蠋熖貏e崇拜。每逢節(jié)假日,他到我家來時,常贊曰:袁老師的文章寫得特捧,在全國不少報刊雜志發(fā)表不少的詩歌、散文和評論,他還特地拿著袁老師發(fā)表在2002年第四期《書屋》上的《蘇東坡真的“不辭長作嶺南人”嗎?》,是篇隨筆,切合我的口味,便記住了“袁昕”這個挺富詩意的名字,以后就留心他的文章,從此,經(jīng)常從報刊和雜志中看到了他不少的詩作。
近幾年網(wǎng)絡(luò)逐漸普及之后,人們交際工具中增添了QQ,QQ群等,認識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某日,我在“邵陽.詩歌”群中發(fā)現(xiàn)了“洞口袁昕”的網(wǎng)名,立即有一種老友相逢的驚喜,于是便時常進入他的QQ空間。這才發(fā)現(xiàn)袁老師不僅在文學創(chuàng)作很有造詣,而且在篆刻,攝影方面均有建樹。近期,得知他創(chuàng)作的《圣人的煉獄》(詩集)出版了,在圈內(nèi)廣為流傳,并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后,便冒然向詩人索書,熱情的詩人很快親自把《圣人的煉獄》送到我的學校,令我受寵若驚,欣然捧起了詩集……
《圣人的煉獄》封面是一張橙黃色的牛皮紙,正上方印著黑體的書名,書名是印著作者名,正下方印著兩行小字“中國出版集團”和“現(xiàn)代出版社”,整本書顯得古樸、簡潔而又精致的小書,令人“一見鐘情”,愛不釋手,不上兩三天,我便抽空看完了。下面,便是我閱讀后一點收獲。
《圣人的煉獄》共分三輯。第一輯“河畔.洲”,共十七首詩;第二輯“圣人的煉獄”,是一首長詩;第三輯“荷的二重奏”,共十一首詩。第一輯和第三輯中的詩歌短小精悍,節(jié)奏明快,語言清新,想象豐富,給人一種空靈之感,令人愉悅無比。如他的《河畔》中“河邊的垂釣人\張開長長的哈欠”,“翹首楚天\云舒云卷”,心態(tài)坦然,神態(tài)超然,大有“姜太公垂釣渭水”之態(tài);他的《洲》中“洲在水中央\沐浴著和藹的陽光\嫩黃的天真發(fā)育成濃綠的嬌艷\仿佛遠古的那一葉扁舟\在夢幻的煙波上飄搖\裝載著西子的美麗憂愁”,令人體會到《詩經(jīng)》的詩意,似乎看到了愁腸欲斷的西子;他的《詩人》“屈大夫縱身一跳\楚國的天空殷紅殷紅\江水沖刷了幾多情仇\龍舟競渡\欲裝載千年的沉重”,令人聯(lián)想到遙遠的戰(zhàn)國時期楚天沉重的“陰霾”,屈大夫憂國的愁容,后世人龍舟競渡的端陽盛況;他的《七夕》“水邊的莊周\沿著這七夕的河流\他的長發(fā)飄灑的風\今晚沒有唱歌,他\時而疾走,時而停留”,在鵲橋的七夕夜晚,道家莊周長發(fā)飄逸,似癡似癲似悲似哀似吟似唱,沿著悲鳴的歲月之河時走時停,一直向讀者走來……
下面,我對本書的壓軸之作,也是凝結(jié)了詩人半輩子心血的長詩《圣人的煉獄》進行重點的賞析: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堪稱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神靈詭異,但白話《聊齋》更易讓人喜歡;李耳的《老子》是道家經(jīng)典,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最高結(jié)晶,但白話《老子》更能獲讀者青徠;作為語錄體《論語》,可能是最為通俗的儒家經(jīng)典,可白話《論語》更能讓人接受。平素了解孔子,一般人是從《春秋》《尚書》《史記》等古代經(jīng)典入手,許多人因受對文言文理解力的影響,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閱讀會由此中斷。由是,呼喚出版經(jīng)典的普及本——白話本已成為大多數(shù)讀者的心聲……央視的《百家講壇》可能是因此順運而生的,它的紅火長久不衰、收視率居高不下就是最好的名證。袁昕詩人的《圣人的煉獄》就是一本雅俗共賞白話《孔子》,而且是一本詩情飛揚的《孔子》。
《圣人的煉獄》是作者依據(jù)《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家語》、《論語》等典籍記載的有關(guān)孔子的生平和言行選取了28個小故事,用沉重而深刻的詩句概述圣人的一生,每節(jié)用兩字作小標題:如“早歲”、“出游”、“居陳”等。長詩以歷史為經(jīng),故事為緯——每節(jié)詩前簡短地概括圣人的生平,然后再述以詩意的故事。全詩扣住了“仁”和“禮”的政治思想:仁,是圣人認為的一種很高的德性,但是他并沒有給“仁”下了死定義,而是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或要求;“禮”就是禮制,圣人最推崇周禮,他的理想是用禮樂治國。詩人極力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的翅膀,試圖還原圣人坎坷曲折的一生,讓讀者隨著自己的筆觸,走進圣人的思想深處,而進一場“圣人的煉獄”般的詩意之旅。
長詩的開篇之作是“早歲”,詩人簡介了圣人的家庭背景和出生年月后,便非常浪漫地描寫圣人父母“野合”的情形:“叔梁紇與顏氏女牽手并肩/行走在繽紛的青春旋律中/陬邑的天空/彌漫著嚴寒也彌漫著溫馨/陽光如金/照耀著陬邑,照耀著世界/叔梁紇與顏氏女心間/流動著溫暖,回蕩著閃電”,于是開始圣人的煉獄的人生。“觀周”同樣是先簡介少年圣人游歷魯齊宋諸國再返魯,然后適周拜老子為師“問禮”,詩曰:“孔子對老子行跪拜之禮”然后進行短暫的問禮,當時“天空排起一行雁陣/幾朵白云漂浮在碧藍的大海/不知從哪里傳來一串鴉聲/孔子一聲長嘆/拜別老子/啟程”,在以后的人生中,博學多能的圣人周游列國14年,雖然得到了不少國君的禮遇,但更多的遭受到人們的白眼和冷遇,因為周代的禮制周禮是西周初年周公所制定,是一整套的治理國家到規(guī)范人們?nèi)粘P袨榈闹贫龋ト说睦硐胧嵌Y樂治國,維護周王朝的權(quán)威,而諸侯的理想是霸業(yè),稱霸,這與孔子的理想是不可調(diào)和的,所以沒有一個當權(quán)者真正想用他的那一套,這必然造成了他“累累若喪家之犬”的悲劇——孔子是一個英雄,但他卻是悲劇英雄。最后,他只得“歸魯”,其時,圣人已是“兩鬢蒼蒼/面目黧黑”一個老頭,“一只狗正在他面前耀武揚威”,雖然魯哀公和季康子皆與其“論政”,但依舊不啟用他,他亦不求仕,乃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正《雅》《頌》,弦歌詩篇,推衍《易》理,編纂《春秋》、修訂《六經(jīng)》、創(chuàng)辦私學,以詩書禮樂施教,從而開創(chuàng)儒家,奠定了泱泱中華的人文基礎(chǔ),成為歷代人民尊稱的“圣人”。
全詩語言質(zhì)樸,通俗易懂,既可讓讀者了解圣人的坎坷人生,也可以探究圣人圣哲的思想,這是一本詩情飛揚的白話《孔子》,一部對圣人精神禮贊的頌歌,一曲心靈的煉獄,讓人讀后受益匪淺。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