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日新
記者近日在山東省滕州市南沙河鎮(zhèn)北古石村和上營村調研了解到,以宅基地為主的農村建設用地浪費現(xiàn)象觸目驚心,近兩成院落房倒屋塌、長滿荒草。當?shù)鼗鶎痈刹空J為,農村大量閑置、廢棄宅基地一直處于沉睡狀態(tài),盼望國家出臺引導和支持政策,盤活這塊資源。(5月5日《經濟參考報》)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想當初,這樣的美景在鄉(xiāng)村隨處可見,而如今卻在大量消失。五一假期,筆者回湖南鄉(xiāng)下老家,發(fā)現(xiàn)老家及相鄰的幾個自然村大多破敗不堪,沒幾個人居住,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村”。有的村莊雖然建起了不少新房,但大多建在公路邊或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方。哪里有空地,哪里就建房,整個村莊沒有規(guī)劃設計,房屋錯落無序,朝向不一,不僅破壞了村子原有的自然美感,而且還會造成交通不暢,排水不利,引發(fā)鄰里糾紛,影響環(huán)境整治。
有人概述農村房屋建設亂象是“只見新房,不見新村”。村外是越來越多的耕地被濫用成宅基地,村內卻是由諸多危房構成的空心村——自然村“空心化”,農村大量閑置、廢棄宅基地一直處于沉睡狀態(tài)。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一是部分在外打工的農民,由于受身份的限制,只能離土不離鄉(xiāng),即使是在城市買了房子也不敢賣掉村里的老房子;二是留守在村的農民們在村外修建了新房,可舊房不拆,一戶占據(jù)了兩個或多個宅基地。這種大量浪費土地資源的現(xiàn)象并非是某個地方或少數(shù)地方的個案,而是全國農村的普遍性現(xiàn)象,亟待政府著手規(guī)范和整治。
首先要加大普法力度,特別是對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的宣傳,好讓農民知法懂法維法,并依據(jù)法律監(jiān)督村干部或其他特權階層的違法占地行為;其次,基層領導應當有所作為,嚴格推行“一戶一宅”措施,杜絕“一戶多宅”的現(xiàn)象,對于舊宅基地應該實行“有償收回”等政策,從而有效地激活“沉睡的土地資源”,充分保護和利用好農村有限的土地資源;最后,政府要加強農村建設的規(guī)劃布局,讓農村建房科學有序,更好地建設美麗的鄉(xiāng)村,重現(xiàn)“世外桃源”美景。(2015年5月10日《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