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后評論
在敘述完事例后,為了密切所舉例子和觀點的關系,或為了突出事例所蘊涵的意義,要對其進行評論。 如: 舍棄應該舍棄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爾基在他的房間失火時,他沒有顧及衣物、家具、財產,甚至沒有顧及生命,從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幾箱書。
他舍棄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財富,守住的是啟迪心志、凈化心靈的真正的財富。正確的舍棄,使他的人格獨具魅力。
2.例后歸納
即將所有材料的共同特點歸結在一起,凝煉成一個鮮明的觀點或發(fā)人深省的問題,進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進入一個新的、更高的境界。
事例如下:
中國有句古語:“蚌病成珠?!眱r值昂貴的珍珠,恰是牡蠣體內病痛的產物。德國詩人海涅曾發(fā)問:“詩之于人是否如珠子之于牡蠣?”而法國作家福樓拜則用更鮮明的語言展示了他的理解:珠子是牡蠣體內生病的產物,而作家的文筆則是作者內心深處沉痛感情的流露。失戀的痛苦催生了歌德的千古力作《少年維特之煩惱》,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可見痛苦雖使人失去了 快樂,卻又可能 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
3、正反對比
一個正面的例子,一個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來要對這個例子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照分析。
如:孫臏與龐涓同出于鬼谷子門下。他們二人可說是精于謀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當孫臏來到龐涓任職的魏國時,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內心狠毒,多次向魏王進讒言,以致使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齊王聽說孫臏之才,不惜費盡心力,將孫臏請到齊國,委以重任。齊軍才有了馬陵道之勝 。
矛盾:同是孫臏為何落得兩種境遇呢?
就是因為他效勞于優(yōu)劣不同的兩個統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圖私利,妒賢嫉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里馬的伯樂眼光。孫臏在這樣一個集體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齊王任賢用能,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正得以充分發(fā)揮作用??梢姡眉w不會埋沒人才。
畫線部分是對事例進行的對照分析,只有這樣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的觀點。
4.一線串珠,高度凝練
即把很多具有共同主題思想的事例高度錘煉,使之成為一組句式整齊的排比句或排比段,憑句子結構的整齊、事例的豐富去征服閱卷老師。
事例如下:
試想,從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為選賢用能,“兼聽”,而開創(chuàng)了一個個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劉備三顧茅廬求賢才,終有三國鼎立;蕭何月下追韓信,方有后來劉邦的強兵壯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為輕信讒言,“偏聽”,而使國家走向衰落、滅亡。楚懷王親小人遠賢能,怒疏屈原,楚國不久就走上了亡國之途;吳王夫差偏信伯否逼死伍子胥,終致國破身亡。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畫線句子從正反兩方面列舉事例,使事例由前面的句子一線貫穿。
5.組例成排比段。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把所選的材料進行錘煉、歸納,再稍加調整,組成一組句式整齊的排比段。
我們要向包拯學習,他公正廉潔,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鍘刀上斬昏君,下斬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閃光,只要有罪惡貪婪,一律逃不過他公正無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遠鐫刻著他的名字。 我們要向岳飛學習,他訓練的岳家軍,行軍迅猛,殺敵勇武,這與他的公正無私是分不開的,兒子岳云,犯軍規(guī)違紀按軍法處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兒子而有所偏頗,于是全軍上下,無人
不服,無人不贊,因此,岳家軍才使金軍聞風喪膽,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飛的精神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治病如此,治國亦然。
我們要向包拯學習,他公正廉潔,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鍘刀上斬昏君,下斬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閃光,只要有罪惡貪婪,一律逃不過他公正無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遠鐫刻著他的名字。 我們要向岳飛學習,他訓練的岳家軍,行軍迅猛,殺敵勇武,這與他的公正無私是分不開的,兒子岳云,犯軍規(guī)違紀按軍法處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兒子而有所偏頗,于是全軍上下,無人 不服,無人不贊,因此,岳家軍才使金軍聞風喪膽,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飛的精神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治病如此,治國亦然。
例如:
面對鴉片泛濫,長此下去,全中國將無御敵之兵且無充餉之銀的危難境況,林則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門銷煙壯舉威懾中外;面對元人的種種威逼利誘,文天祥決然赴義,“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敝两褡x到這震撼人心的詩句,仍讓人激動不已。 從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壯士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為了祖國的尊嚴,面對生與死的激烈碰撞,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蹈死不顧,至死不悔。
這不悔正是他們心中做出的正確的選擇,他們的豪言壯語、英勇事跡激勵著一代代成長中的青年,他們的選擇已在我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們的舉動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最后展開議論)
另外,議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事實論據與道理闡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綜合運用并恰當分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