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知路遙
——越是智者越繞不過的坑
都梁記憶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衛(wèi)國,中國當代作家,生于陜北榆林清澗縣,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路遙1949年12月3日生于一個貧困農(nóng)民家庭,7歲時因家庭困頓,被過繼給延川縣農(nóng)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念過書,1969年回鄉(xiāng)務農(nóng),這段時間他做過許多臨時性工作,并在農(nóng)村一小學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大學畢業(yè)后,任《陜西文藝》(后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fā)表《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fā)表《人生》,后改編成電影,一時轟動全國。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表現(xiàn)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xiāng)的社會生活,和人類情感的巨大變遷。此篇還未完成,就在中央人民電臺廣播,路遙因此榮獲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因肝硬腹水醫(yī)治無效,在西安逝者,年僅42歲。
路遙,以其年輕的生命,作為當代文人,同樣沒有繞過李國文那聲激越千古的慨嘆:
“中國文化人非正常死亡!”
路遙的死正常嗎?
屈原之死正常嗎?
當孩提到少年,再到青年,無法想象的饑餓記憶激發(fā)靈魂,讓文字傾訴筆下時。本想讓自身的痛苦震醒這世界的時候,這世界仍然沉睡:他去北京領獎時沒有車費。他去北京領獎,以為被肯定了,誰知還路遙!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他再一次選擇了堅持,于是他開始了洋洋百萬字的《平凡的世界》,他想用非凡激動這平凡,然而這平凡太浩大,讓他的非凡跌落成微塵。
他在饑渴中堅持,在困頓中堅持,他知道億萬生靈的饑渴困頓源于文字的感化,所以拼命生產(chǎn)文字。
他去了,因為這感化的路程很遠,他沒能等到這一天。哪怕他活動現(xiàn)在,這一天遠不及到來。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奧地利)感嘆過,“在這種貧窮的國度寫詩作文是不能謀生的!”
路遙?我知道你餓過累過苦過,只差沒死過。所以你要用死去驗證,文化人能否讓世界美好? 你動機很美,跟武化人的動機差不多。武化人想得到的,用武力去拿來;文化人不是也想“書中自有黃金屋……”么?
從理想到現(xiàn)實,這段路遙遠!得先讓生命富足起來,然后讓他們在富足中掙扎無聊。這個時候,你就不會生不逢時了!
以寫作為名,你酗酒抽煙,你不能權衡利弊么?
追本溯源,還是饑荒本源太深:
為了減輕因饑餓難忍的腸胃痙攣,你像野兔一樣,在收獲過的玉米地里,找尋萬分之一的遺漏……
為了解決腸胃問題,九五至尊的圣上,曾經(jīng)也操過“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屠刀。
為了腸胃問題,男人當了太監(jiān)女人淪為妓女。
為了腸胃問題,魚類也有尾隨別魚后面,吃浮食的行徑。
還是因為腸胃問題,這世界“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互不相讓,武人第二被第一斃掉。
路遙?王衛(wèi)國?好在你42歲的生命,加重了這個問題的砝碼:這教育,這政治,已向技術職業(yè)教學轉移。有了技能,做實事的人多了,這世界物質(zhì)富足了,這軍事政治和文化就不會如此復雜。
2018.07.25于珠海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都梁記憶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