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新
數學一直是我國是低年級小學生的“標配”課程,然而在山東省聊城市的一所公立小學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卻取消了數學課,校長稱,邏輯性強的數學課程并不適合低年級的學生,這項大膽的改革也引發(fā)了不少的爭議?!?10月22日央廣網)
筆者一看到這則新聞,頓時目瞪口呆。不可能!肯定這又是一則假新聞,是某個別有用心的人想捏造新聞,炮制噱頭,來吸引網民眼球,達到混淆是非的目的,過不幾天,再出面辟謠……這樣的事情近期就發(fā)生了幾樁,我們不能不引起警覺,以免再次上當。當然,既然是權威媒體“央廣網”的新聞,我們就姑且把它當作真新聞來評吧。
首先,此舉完全是反傳統(tǒng)的。數學一直是低年級小學生的標配課程,自從有學校以來,除了語文(國語)課外,數學(算術)課是最早進入小學課程,其實在國外也大多如此。像德國,數學作為小學課程科目一直受到格外的重視,數學教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學校——寺院學校。從一年級(6歲入學,小學學制四年)起也開設數學,直至現在,沒有因為數學的邏輯性強而減少數學課程的教時,更不要說取消數學課程了。
其次,此舉是完全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數學是自然科學最基礎的學科,是中小學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礎學科,對發(fā)展學生智力,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替代的作用。自然科學如果沒有數學基礎,那將一籌莫展。當然,筆者不否認數學的邏輯性強,正因為它強,才更需要重視它,早點接觸它,可以從數數開始,然后通過游戲學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這樣可以把邏輯性減弱,讓小學生在游戲的快樂中獲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曹沖稱象當時不過六歲,可他卻能完成一個成年人難以想象的邏輯思維過程?,F在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大多比當時的曹沖要大,憑他們的智商完全可以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祵W和語文等許多學科本來就有貫通的關系,學生在平常生活方面也時刻在應用數學。取消了數學課的不妥之處還在于,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一二年級不開數學課,進入小學三年級一下子就學習邏輯性強的數學知識,會一下子加大學生學習的壓力。
再次,筆者懷疑此舉創(chuàng)新是否是受了網絡的影響?從2011年起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一本科生給校長寫信,呼吁取消文科生數學課程,一時間網絡上興起了“文科生要不要學數學”的大討論。一些人認為“寫新聞稿基本上用不上數學”,“不用函數去買菜”干脆取消得了。用不上就取消,這看似合理,卻是一種簡單而又粗暴的邏輯。那么,因邏輯性強而不讓小學一二級學生學數學,不也是犯了同樣的邏輯錯誤嗎?
總之,筆者作為一名有30多年教齡的中學教師認為,邏輯性強完全可以降低教材的難度,改進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在快樂中讓學生學好數學。而不能因邏輯性強就取消數學課,這一創(chuàng)新本身就不合邏輯,決策者應當三思?!颈疚南群筮x登在《天水晚報》(2015、10、24)《北京日報》(2015、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