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橋,既將兩塊陸地連通,又把匆匆水流隔斷,同樣在古詩詞世界里,橋便不單單是一座虛浮的建筑,它既是連接詩人情迷傷懷的紐帶,又是斬斷相思疾苦的利刀,每當詩人把腳面踏在橋面,心中的韻律就會驚起,橋的詩便會從詩人的口中徐徐吟出。
一座橋,一首詩,千座橋,千首詩,橋經(jīng)過歷代詩人的吟誦,充滿了詩情畫意。
穿越時空,我仿佛看到歷代詩人或佇立橋頭,或遠望畫橋,輕輕地吟誦著橋的詩章,詩里有悲有喜,有恨有愛,青青橋下水,癡癡橋上人,橋和詩,將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借橋抒情,揮灑得淋漓盡致,橋因詩添彩,詩因橋聞名。
一首天凈沙,讓馬致遠流芳萬世。詩中的景渲染著情,情又融入景,將秋的荒涼,橋的意境,心的愁苦,寥寥數(shù)語,在人們的眼中成了一幅畫:
枯樹老藤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人們最動容的是詩中的小橋流水人家,以至成了一種向往,向往著田園中的別致,清幽,優(yōu)雅,寧靜,溫馨的生活。
更有那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將橋與寒山寺的鐘聲互相對襯,使橋具有了一種深深的禪意: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橋下的船,船中的人,天上的明月,樹枝的小鳥,江中的漁火,飄來的鐘聲,夜啊,你布滿的是愁云苦霧,怎讓詩人入眠?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枚的詩總是盡情的描景,將景描繪得使人心顫,再筆鋒直轉,抒發(fā)自已的感嘆,讓人心顫之后繼而深悟:二十四橋的明月在哪,橋上吹簫的美人又在何方?
人們永遠記住的是橋與月,人與簫。
一座橋,跨越數(shù)百年上千年,它本身的經(jīng)歷已是歷史滄桑,它的故事里有神秘,它佇立的是一個神話,它充滿的是詩情畫意。
詩人眼中的橋,是一方故土,哪怕千里萬里,步過異鄉(xiāng)的橋,就像走在故鄉(xiāng)的橋上,橋下那流水,也許是從故鄉(xiāng)來,也許是向故鄉(xiāng)去。

童年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夢幻;青年有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的浪漫;老年有暗移梅影過紅橋,裙帶北風飄的落寞。
橋啊橋,你跨越的是江河的碧水,你承載的是歷史的厚重,你渲染的人間的風情。佳人是你的紅顏,詩人是你的知己。
還背垂虹秋去,四橋煙雨,一宵歌酒。
你聽,詩人又在為你誦詩了……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大海34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