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朋友新開的制衣廠玩,朋友很熱情,一定要帶非制衣行業(yè)的我,下車間“指導”工作。
在車間遛跶的過程中,朋友指著一條生產線,很自豪地告訴我:“線上所有的衣車,全從香港訂貨,代表目前東南亞制衣業(yè)領先水平。”
朋友說得如此隆重,我難免仔細多看幾眼。也就是這幾眼,我看到一個很別扭的現象:生產線上衣車前的員工,幾乎都在側斜著身子工作。
我馬上問朋友:“為什么你的員工,個個都要將身子側向一邊工作,是工廠的規(guī)定嗎?這樣很舒服嗎?”
朋友搖搖頭,竟一下子沒答上來。
我立即拉了身邊衣車上的一個員工來問:“你為什么要這樣側斜著身子工作?這樣的工作姿勢很舒服嗎?”
員工有點緊張,但回答很老實:“因為衣車上的線托盤裝得太低了,我們如果不側斜著身子拉線,就很不方便。不過這樣的工作姿勢,確實很不舒服。一天干下來,半邊身子酸痛得要死。”
我再問:“這個問題,你跟主管提過嗎?”
員工說:“提過。主管說,這是最新的機器,香港人都這么干,你還想怎樣?”
我把目光投向朋友,征詢他的意見。
朋友點點頭,說:“我去香港考察時,到一些制衣廠去過,他們確實也是這樣干。我現在整條線的模式,全是照著香港工廠的方式來做的。”
“哦,這樣!”我就沒再做聲,但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心里糾結,那些制衣員工側斜著身子工作的身影,老在我腦海里晃來晃去。
從朋友處回來后,我突然想起我還認識一個制衣行業(yè)的資深商人,剛好他就是香港人,正好可以好好向他請教。
當我打電話向他說清事情原委后,香港人哈哈大笑,“你說的那種衣車我知道,我們工廠也在用,但我將線托盤裝置全部加高了。經這樣一改,工人干活舒適度大幅提高,效率至少提升30%。”
我很疑惑,又問他:“可我聽說,你們香港工廠,可全是這么干!”
香港人繼續(xù)大笑:“兄弟啊,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香港地盤緊張,空間寶貴,一般的制衣廠房,都比較矮,工人一不小心,直起身子就碰到頭上的閣樓或天花板了。當初發(fā)明者設計這種衣車時,是根據香港廠房的高度來度身訂做的,所以線托盤的高度就設計得很低??纱箨懙墓S,廠房都比較寬大,樓層都比較高,空間要多大就有多大。我們完全可以不拘泥于機器原有的設計方式,自己根據需要重新進行技術改造啊!工人在衣車前坐得端端正正的,身子自由,動作方便,效率不是會更高嗎?你那個朋友啊,真是死腦筋,只知迷信香港人,簡直就是死搬硬套,哈哈!”
我立即將香港人的話,原原本本轉達給了辦制衣廠的朋友。朋友聽了,馬上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之下,立即召集相關技術人員,將衣車上線托盤裝置進行了加高處理。
過了幾天,朋友打電話興奮地告訴我:“現在我的員工普遍反映,工作時舒服多了,產量大幅提高,員工流失率也下降不少!同時我又要求車間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一線員工,對車間各種不合理的工作現象進行提報、篩選、改良,準備進行一次全面的管理革命和技術革新。”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舟子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