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向下比較,我們應(yīng)該如何知足、感恩、同時更要包容、同情、憐憫
向上比較可以讓你生出妒嫉、忿怒不平之心,以暴力傷害比你更美好的人,卻也可以使你急起直追、努力向上。
看過這篇故事:兩位友好虔誠的修道士一同跋山涉水要去朝圣,途中遇到一位白發(fā)長者,說道:你們的誠心感動上帝,許諾你們實現(xiàn)一個心愿。你們可以推派一位許愿,愿望會馬上實現(xiàn),另外一位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愿望的兩倍。
這兩位修道士心想:我若許愿,另一位可以得到雙倍愿望,那我何不讓對方許愿?兩個人開始各懷鬼胎、勾心斗角,于是彼此客氣、謙讓要對方許愿。最后兩個人爭執(zhí)不下,由客氣變成生氣,其中一個人終于許愿說:“讓我的一個眼睛瞎掉”,愿望果然立即兌現(xiàn),當然另一位修道士的兩個眼睛也馬上都瞎了。
本來是一件難逢的好事,結(jié)果卻變成悲哀的結(jié)局,只因為有了“比較”,另一個人比他多了一倍的愿望。
大家可能都讀過或聽過白雪公主的故事,該故事的配角是皇后,身為一人之下,眾人之上,又是世界上第二漂亮的女人,本來應(yīng)該過著美滿幸福的日子,但是她的臥室中有個魔鏡,告訴她:這個世界上有個比她更漂亮的女人。結(jié)果這位皇后就因為這句話,落得悲慘的命運。“魔鏡”其實就是“比較”的同義詞。
心理學有個實驗:剛開始心理學家讓一群小朋友在一間玩具室玩游戲,這些玩具都只是半套,譬如:有電話機,卻無話筒;有臉盆、小船,卻沒水;有洋娃娃卻沒有衣服。雖然玩具只有半套,小朋友自然而然發(fā)揮想像力,玩得不亦樂乎!當他們玩得興致高昂時,落地窗簾忽然拉開來,露出整片的玻璃墻壁,小朋友看到另一間玩具室,里面有著一模一樣的各種玩具,但是都是完整的。小朋友個個想到另一間玩具室玩,卻不得其門而入。此時心理學家看到──這群小朋友如所預(yù)期:踢玻璃墻壁,摔玩具等等各種暴力行為。心理學家稱之為“相對性的挫折”。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向上比較,永遠會覺得自己的不足,面對那些比我們更美好的人,妒嫉心便油然而生,忿怒不平使人暴力相向。因此,輔導(dǎo)專家屢屢教人:不要與人相互比較。
可是除非離群索居,在熙熙攘攘人群之中,相互比較難以避免。我們每天外出,就會看到各色各樣的人,環(huán)肥燕瘦的身材,西施與東施截然不同的長相。有人錦衣玉食或有人身著破爛布衣、三餐難以為繼;有人居豪宅、開千萬名車,有人處處以天地為家、以雙腳行遍世界。人我天差地別,如何避免比較?
我在一個演講的場合,提到白雪公主的故事之后,問底下的聽眾:“你家中有沒有魔鏡?”大家異口同聲說:“當然有?。∵€不只一個!”
其實向上比較,雖然會引起妒嫉的心里,若能反向思維,看到別人榮華富貴、或?qū)W富五車,反而可以激起見賢思齊、向上奮斗的動力。
古代劉邦與項羽看到秦皇出巡威風凜凜,劉邦想到:大丈夫當如是也。項羽卻說:吾可取而代之。心思不同、作為迥異。
仔細思量,比較確實未必全是壞事。底下的故事是很好的說明。有個瞎子坐在大廈的樓梯邊,身旁擺著一頂帽子,還立著一個告示牌,上面寫著:“我是個瞎子,請幫助我!”有個人走過,看到帽子里只有幾個銅板,于是掏出口袋里的銅板,放進帽子里,并且拿起告示牌,在背面寫著:“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可是我看不見。” 然后將告示牌反轉(zhuǎn)過來,好讓來往的人能看到它。
下午那個男人再度走過來,看看那頂帽子里面一如所料:放滿了銅板、紙鈔。那位瞎子聽得出他的腳步聲,問道:“您在告示牌上,寫些什么?怎么今天這么多人給我錢?”
其實,第二個告示牌和第一個的差別是──多了“比較”。第一個告示牌只讓人知道他是個瞎子;反面的告示牌讓人群知道:他們看得見美麗的世界,與那個瞎子相比,是多么幸福!所以勾起同情心。
美國史丹福大學一位教授最近發(fā)表一篇叫做“地球百人村”的報告提到:如果你早上醒來身體還算健康,那么你真幸福!因為有一百萬人活不過一星期;如果你的冰箱還有食物、有衣服穿,你贏過地球上75%的人;如果你可以參加宗教活動不受逮捕、凌虐、死亡,你比30億人自由;如果你銀行還有存款,錢包里有些許鈔票、銅板,你是世界上前8%的首富。菲立普馬特教授這篇報告顯示:我們?nèi)绻蛳卤容^,我們應(yīng)該如何知足、感恩、同時更要包容、同情、憐憫、關(guān)懷許許多多不如我們的人。
俗語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馀。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事情時,找個比你不幸的人相比,不如意心情往往立即釋懷、甚至煙消云散。我一生面對無數(shù)殘障者的家長,許多人淚流滿面走進辦公室。當我告訴他們有無數(shù)比他們更悲慘的諸種狀況后,個個擦干眼淚,懷抱希望、繼續(xù)奮斗。
由此看來:問題不在于比較,關(guān)鍵還是人的心態(tài)。向上比較可以讓你生出妒嫉、忿怒不平之心,以暴力傷害比你更美好的人,卻也可以使你急起直追、努力向上;向下比較會使你感恩、知足,免于沉淪、自憐、墮落,可是你若心術(shù)不正的話,它也可能加重鄙夷、輕蔑、唾棄他人的心懷。
古人說:“佛在心中”,個中三昧是:想要成仙成佛,真是還得從心修起。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黃金源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