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夢
1988年2月,我從湖南調入二汽(現在的東風汽車公司)之后,逐漸地品味到一些不相適應來。最讓我感到不是滋味的,是一紙文憑。
作為“老三屆”,夢寐以求讀大學的愿望成了泡影,被迫走上自學成才之路,讀書,寫作,慢慢地發(fā)表不少作品,成了作協(xié)會員,并由湖南省勞動人事廳通過考試錄用為國家干部,享受科技人員待遇,妻與孩子也因此轉為城市戶口。遺憾的是,差那一紙文憑。
不就是一紙文憑嗎?若不是文化大革命,我也許早就有了。不是我沒本事拿大學文憑,而是沒機會去讀大學。盡管可以這么自我安慰,但失落之感依舊油然而生。
于是,我找到廠長,要求去讀書。廠長很開通,說,好吧,你考上就讀。正巧,武漢大學89級作家班招生,考大學一、二級的課程,錄取后插班到三年級學習,畢業(yè)后發(fā)本科文憑,授于文學學士學位。這機會太好了!
考試前一天,我趕到武漢大學。沒有參加考前輔導班學習,匆匆進了考場。我很自信,因為那些文學概論之類我自學過,也考試過。結果當然令人滿意,考了個第五名。收到入學通知書,看到武漢大學鮮紅的印章,好興奮好激動。過了不惑之年還能圓大學夢,能不興奮激動?
興奮之后,我對上學又產生了動搖。我已經不年輕了,我已經有了妻兒子女。老大正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讀書,老二老三正準備考高中。我與妻調來才一年多,工資很低,每個季度還享受30元錢的困難補助。倘若我去讀書了,低微的收入能運轉得過來嗎?
說與妻聽,妻接過入學通書,看了好一陣,說,你做夢都想讀大學,這也許是最后一次機會了。說完,將入學通知書遞回給我。
一紙入學通知書,好沉好沉。
是的,我做夢都想讀大學。老父母變賣家里所有值一點錢的東西送我讀書,是為我營造一個大學夢;十二年寒窗苦讀,是在大學夢里遨游;一場文化大革命將我的大學夢打得稀爛,但大學夢的碎片殘塊并未失去,還一直藏在心中。我無時不在想收拾碎片殘塊,圓一圓大學夢?,F在,大學入學通知書在手,眼見得可以如愿以償圓一圓大學了,難道還讓它失之交臂?
妻最了解我心中的大學夢。1988年寒假,老大從學校回來,我拿著他的華東師范大學的學生證,癡呆呆地看得淚盈眼眶。那情那景,妻自然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她對老大說,你爸一輩子想讀大學沒讀上,看到你的學生證發(fā)呆了呢。她對我說“這也許是最后一次機會”時,一定是想起這一幕。
妻的話讓我一咬牙還是去了武漢大學,一讀就是兩年。兩年,七百三十個日子,妻算計著一分一厘,支撐著一個“四分五裂“的家。下班之后,常常去找裝車卸車的活干,為維持家庭開支掙點錢。一次裝卸廢鐵皮,不小心將一個手指弄傷了,縫了三針,至今每逢天涼還會發(fā)痛。一家五口,四個人讀書。許多人對妻說,你們家是“讀書專業(yè)戶”。妻將這些話說與我聽時,我不知如何對答。我好想說,只是苦了你這個“讀書專戶主”!
結果,我終于圓了大學夢,三個孩子也都大學畢業(yè)參加了工作。一家人,唯獨作為“讀書專業(yè)戶主”的妻不是大學生。妻卻極滿足,常常自豪地宣稱:大學生有什么牛的?我是領導大學生的!
聽了妻的笑話,我在心里默默地說:關鍵時刻幫我圓了一個永遠的大學夢,你這個“領導”真的當之無愧……
說明:這是我參加《工人日報》征文的獲獎作品。后在別的網上貼過,今貼到人網。我還會將以前貼于別的網上的文字一并轉入人網,以作長期保存。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周宜地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