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渡晴嵐
2017/7/23 7:59:00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曾游遍祖國名山秀川,寫出過很多膾炙人口的詩作。從嶺南回京于晚年來到武岡十景之一的龍?zhí)镟l(xiāng)里仁村的渠渡江口。見此地景色旂旎,山水秀麗,忽發(fā)感慨。提筆作詩:盈盈曉氣濕林函,谷轉溪回窅蔚藍。欲向渠流尋渡口,靈幢裊裊指晴嵐。詩下有注:渠渡晴嵐,武岡十景之一,在州西二十里,玉屏山下,有渠渡廟、晴嵐橋。
誰能知曉,這渠渡晴嵐竟然有如此悠久的歷史!小時候,我也曾跟著大人去渠渡廟看過大戲。沿著一條鵝卵石鋪成的大路向渠渡廟走去,接近廟時,只見一條蜿蜒澄清的小溪擋住了去路,小溪繞著一座小山拐了一個灣,又見小山被辟成了一半鑿而成路,一座長約二丈、寬約丈余的古色古香的石拱橋橫在溪水之上,連通了腳下的路和渠渡廟。渠渡廟前有座石牌坊,四柱三間,像兩個長短不一,部分重疊的“開“字,究竟是“慈善坊““功德坊“還是“百歲坊“、“貞節(jié)坊“?我不淸楚。 進了廟門,里面是一個約一畝地寬的坪,坪里有幾棵古柏樹,枝繁葉茂,撐托出渠渡廟的歷史滄桑。中間有通道,坪的前面是戲臺,坪的后面是大雄寶殿,里面有幾尊威武的菩薩。有紅臉、黃臉、也有黑臉綠臉的。中間那個更高大一點,就是渠渡菩薩了。菩薩面前香煙繚繞,有幾起信徒在跪跪拜拜,有幾個身披袈裟的和尚一邊敲木魚一邊囗里念念有詞。
岀了廟門站在晴嵐橋上往回望,我才看到渠渡廟建在一個緩緩的山坡上。面前是重重疊疊的山脈。白云在山間流淌,夕陽掛在山峰上,發(fā)岀刺眼的光芒。此時我想起一首元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也許是晩年游歷此地的王昌齡或馬致遠見景生情的凄涼寫照吧! 后來,我到了十幾歲,有了點力氣,就擔任了家中樵夫的角色。常常走這條古道去大山里砍柴,時間久了,這晴嵐橋和渠渡廟在我眼里已然不新鮮了。饑餓已經將它從我腦子里淡化,邊緣化,更無心思去判斷它的文化價值。由于吃不飽,人瘦弱無力,挑柴岀了冬瓜沖,就挪不動腳步。把柴放到路邊去廟里坐著等著家里人來接,傻傻的看著那些紅臉的黑臉的菩薩。多么期望他們能帶給我好運。
歲月就這樣流逝,后來我長大了,從樵變做了農夫,又取妻生子。生計像千斤巨石圧得我喘不過氣來,再沒有雅興去看渠渡廟晴嵐橋這些古老的風景了。再后來,我已經被生活的風霜剝蝕成一樽木偶。白天躬耕壟畝。晩上,聽風聽雨話凄涼。有時我也偶爾想起這地方,多少次想去看看,可終究沒有去成。 直到我躬背彎腰的時候,我突發(fā)雅興,來到這個地方,驚訝的情景難以形容:廟沒了,橋兩邊的欄桿石塌了,那塊由清初寶慶府府尹書寫凋刻的石碑也不翼而飛走了。再看看自己的龍鐘老態(tài),對著此地大發(fā)感慨:渠渡廟,晴嵐橋,我老了,你毀了。你千年的蹤影不見了,可我才幾十年,我們共同見證著這凄苦歲月滄桑。 天尊山,玉屏山依然巍峨聳立,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天不老,地不荒,可是活著的生命會隨著日岀日落湮沒在歷史長河。人們刻意裝點自然的構思也會蕩然無存。真是傷心秦漢徑行處,萬間宮闕都作了土。
如今,生活在繁華鬧市的人們又厭倦了本來的活法,有了思古之心。要重建渠渡廟,重修晴嵐橋,去尋覓古人的足跡。去領略渠渡晴嵐的昔時風貌。 我只有遐想,感嘆,不會附和“勝地偏然景物饒,溪流淸澈轉山腰。嵐光旦夕藏鐘鼓,夢想靈祠對古橋。“
顏 學美 于2017. 7月
累計閱讀量:25526人次
水云生12
作者您好,此地我前不久也特意去尋訪過,廟在,橋在。您為何說都毀了?
2017/7/23 9:31:36
知足常樂_xEIz412
親們,廟還是哪廟,橋還是哪橋,山也還是哪座山!只是人已不是當年的人了!渠渡圣人保佑著勤勞善良的里仁村民!
2017/7/23 11:05:42
旋風20179
作者龍?zhí)镄潞腿?/p>
2017/7/23 13:50:52
見面是友9
顏先生文彩值得學習,有感而書,其處景色山水之間,妙語靈言,美學之文,略顯凄涼。勝似心露幽怨,可見當時時政,美哉,妙哉,呼者。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冷面書生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