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圓場戲
(原載《舞臺與銀幕》)
《巍巍昆侖》這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給觀眾再現(xiàn)了歷史的畫面。其中有好幾組鏡頭是表現(xiàn)毛澤東、任弼時、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人圍繞“中央放在哪里”這一問題所展開的激烈爭論的情景,大有“箭拔弩張”之勢,“火藥味”很濃,這樣的爭論有兩次。一次是他們特意召開關于“中央放在哪里”的討論會。任弼時走到劉少奇身旁說:“我主張把中央放在晉西北,主席你應該過黃河。”劉少奇說:“弼時同志的意見值得重視,目前陜西敵我兵力懸殊太大!”任弼時興致更濃的補了一句:“十比一。”于是,足智多謀很有領導藝術的周恩來問弛騁沙場的總司令朱德:“老總,你的意見如何?”朱老總直言不諱地說:“中央放在哪里,我們聽主席的!”在這個時候,手握重權的毛澤東只是一個勁地抽煙不語。于是,劉少奇問周恩來:“你的意見呢?”周恩來付之一笑地說:“中央放在什么地方,關系到戰(zhàn)略全局……”在此,周恩來并未象朱德那樣表態(tài)“我們聽主席的!”也不象劉少奇那樣表態(tài)“弼時同志的意見值得重視。”他運用了巧妙的說話技巧,緩和了箭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他既不明顯地肯定什么,也不明顯地反對什么,具體地說,在“中央放在哪里”這一問題上,他不偏不倚,只是講了“中央放在哪里”這一問題的重要性的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沒有說明具體的作法。
恰巧,收到來電提供的情報,于是,毛澤東宣布:“好,散會,散會,現(xiàn)在是青化砭高于一切!”至此,“中央放在哪里”這一抽象的問題在青化砭這一具體問題前,處于了暫擱地位,爭論的氣氛得以緩和。另一次,在一陣飛機聲、汽車聲、機槍聲、爆炸聲、馬蹄聲、喊叫聲、痛哭聲之后,毛澤東他們席地而坐,又舉行戰(zhàn)地緊急會議。劉少奇率先發(fā)言:“看來,中央留在陜北,并非萬全之策!弼時,你的意見呢?”任弼時說:“敵人的飛機剛才替我說過了!”他們二人的意見看來始終是統(tǒng)一的。這個時候,先前“聽主席的”朱德似乎在現(xiàn)實的困難面前,有了贊同劉少奇、任弼時意見的傾向,朱德帶有懇求的口氣說:“主席,是不是再議一議?”誰料毛澤東竟發(fā)起火來了,“要走你們走,我和恩來留下!”坐在對面的任弼時轉過身去:“有話慢慢講,好好商量嘛!”看來,這樣的碰頭會既帶有緊張的氣氛,又反映了當時黨內的民主氣氛很濃。在這“劍拔弩張”、“火藥味”很濃的緊張關頭,周恩來望著毛澤東;朱德、劉少奇望著毛澤東;毛澤東坐著一動也不動;劉少奇、朱德轉而看著任弼時;毛澤東抽煙不解;任弼時抽煙不語;全場靜默。
各自的座位也變了:任弼時、劉少奇、朱德坐到了一起,毛澤東一個人坐在一邊。這既符合生活的真實,又體現(xiàn)了民主,也反映出爭論分歧之大,就連觀眾也為他們會繼續(xù)爭論下去卻又不解決問題而擔憂。在這緊張的氣氛中,始終保持中立的周恩來開腔了:“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兵分兩路,一部分人過黃河,一部分人留在陜北?”誰知周公這一句話頓時消散了全場緊張的氣氛,來了一個皆大歡喜,說得劉少奇連聲講:“好!好!”朱德高興地贊成“對頭!”任弼時也點頭贊成,就連毛澤東也點頭同意。沙場老將朱德感慨萬分地夸張周恩來:“天大的困難也難不倒你呀!”然而,周恩來卻風趣地說:“我只不過是把主席剛才講的那句話變了一個方式說出來而已。”這一句話又說得所有在場的人都笑了。
就這樣,一場激烈的爭論得到了好的結果,取得了意見的一致,緊張的氣氛和觀眾心頭的疑云頓消。仔細想一想,如果沒有周恩來的圓場戲,其結果又會怎樣呢?看來,在生活和工作中,既要大有堅持原則的人在,必要時也還得有打圓場的人。
1994年4月16日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鐘文暉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