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聽起: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知道,我特別戀家。
有一件小時候的事每每被父母提起時,我內心都會泛起感動并驕傲的小波瀾。我依稀看到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光著腳丫踩著泥巴水路,從鄰居小蘭姐家偷偷溜回自己家的堂屋里,搬來一條板凳,踮著腳站在小板凳,搖搖晃晃地伸手去夠墻壁上的斗笠。拎或拖著三個斗笠出了門,經過了灣里的田埂路,禾葉已經絆下了一個斗笠,她居然不知道,只顧著急的往前走,遇上院子里的一位趕著回家的爺爺問她:“海燕,你到哪里去?”她答:“我去給我爸爸和媽媽送斗笠。”“你曉得你爸爸媽媽在哪里不?”“知道。”其實爸媽在哪一塊田地里干活,她哪會知道。她沿著小路上了公路,經過了小學堂,這條路有點熟,去城里和去外婆家都要經過的。但畢竟小女孩還只有三歲,雨又越下越大,路比以前更爛,還好路上基本上沒有車,偶爾只有拖拉機經過......小蘭姐已經被嬸嬸罵盡了,怎么辦,一下子這么大的山洪水,會不會是玩水玩到塘里去了?她們開始在魚塘里撈,想想都心驚肉跳。還好那位爺爺回到了村口,"你們在撈什么?""看到我家海燕不?"媽媽急切地問。“哎喲,你們家海燕剛剛在壩塘還看到,拎起兩個斗笠說去給你們送斗笠哦。快往學校那邊去追!”這個小女孩就是我。二十幾年前的事情,我根本沒有映象,但爸媽每每說起時,我鼻子都酸酸的。
妹妹比我小六歲,家里沒有老人,照顧妹妹就成了我上學以外的主要“工作”了。這個小屁孩太粘我了,艷麗她們家兩姐妹又老是叫我去玩,看動畫片啊,摘桑葉養(yǎng)蠶啊,打刺苔啊........最高興的事情也不過如此了,我親愛的妹妹啊,你快點睡覺吧,我好出去玩一會啊。這不,還真聽話,用手掃摸一下她的眼睛,她還真閉著了。抽空溜了出去,忙里偷著玩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太快,媽媽回家了只聽到哭聲,但堂屋里和床上都找不到人,原來妹妹醒來后,翻下床,想開門也打不開,正蹲在門后,聽到開門聲又不哭了。還好妹沒事,但我因為“玩忽職守”免不了一頓修理。后來爸媽基本不提這件事,妹也不記得的,但我想起時,還經常會傻笑。
小時候,覺得爸爸好嚴厲,雖然有時候對我們照顧得非常細心,但還是懼怕他,生怕他發(fā)脾氣,特別怕他和媽媽吵架的樣子。媽媽呢,雖然嚴格,但最能給我安全感。只要有媽媽在家的日子,即使停電,也可以數星星當玩樂。爸媽常說我小時候吃的苦比同齡人多,他們所指的是那些別人家由老人來做的家務活我分擔了不少,記得的是我如何跟大人們外出挑水,打禾,以及送公糧的往事,現在她還常說當時不懂得好好打扮我們。其實,媽媽給我們挑的新衣服我都好喜歡,特別是那個時候家境不寬裕,但每年媽媽會像操辦年貨一樣記得給我們買花戴,別的小朋友都會羨慕不已。從小到大,她對我們都實行鼓勵教育,喜歡在親戚面前表揚我們,卻很少當眾批評。如果說在逐漸成年的我還做得比較合格的話,那也都是在他們的褒獎中進步的,因為我知道他們的鼓勵就是他們的期待,是我的目標,這也已經是一種習慣了。除了鼓勵,還有一種精神就是支持,特別對學習的支持。1994年小升初的時候,試行一百分的附加題,我的成績在聯校是最優(yōu)秀的,但對于附加題這種題型,我們少練習,最后全校在一二三中錄取中全軍覆沒。班主任楊建平去我家做過思想工作,爸媽認真商量后,做了一個了不起的決定:在那個時候,我都不知道他們怎么拿出的兩千元的擇校費讓我上了一中。愧疚與自責難當,唯有努力學習了??墒堑匠跞厴I(yè)的時候,老師不讓我報考中專了,因為中專開始實行雙向分配,沒有鐵飯碗了。老師是一片好心,說我年紀較小,成績上升也快,應該讀高中以后考大學。我在學校急得哭的事也傳到媽媽耳里,她趕來只告訴我:讀高中是一樣的,老師說好就是好!最后,我還是堅持選擇了中專,因為我想做“接力棒”,早點工作,能為父母分憂。從那一年開始,我離開了家鄉(xiāng)。
外出求學的那三年,與家的聯絡從書信到電話幾乎每周不斷。每學期回家一次,也不愿去東站等車,因為我們那路車太難等了,車體破爛不說,還沒個準點,不塞滿是絕不走的。我通常會讓師傅在那個叫大炮臺的地方停車,然后沿著公路走路回家,這條路開車也就二十幾分鐘,我走起來也就四十分鐘內能到家,畢竟在一中的時候,每周要抄近路回家,怎么和參照物玩“超躍”已經成了心里暗示了。工作后,我每年請假回家一次,記得第一次從深圳回家,輾轉到了武岡,我又從大炮臺下了車,背著重重的大牛仔包住家趕路,碰到大姨父說我怎么從深圳走路回來了,怪不好意思的。后來,也拖著箱子去東站等車了。每一次從家里起程時,都戀戀不舍,眼淚不爭氣地掉下來,家里的爸媽,和妹,一個都放心不下,如果能在一起就好了!
老公好像知道我的心愿一樣,第一次和我回家后,就商量起接我父母一起到深圳生活的事情。他的主意總是很多,他游說:“我們上班都很忙,要是爸或媽能上來幫我們就好了。”那幾年,爸時不時上來照看我們一下,武岡深圳兩頭跑。2007年,妹考了大學,我也計劃要寶寶,所以就成功地把兩位老人都接來深圳。有了爸媽的陪伴與照料,我們更能投入工作了。他們有了可愛的外孫,更是全身心的愛護著他們的開心果。現在,我們一大家子在深圳生活有五年了。每逢天氣巨變時,我們都會想起武岡的那座小屋,會不會經不起吹打?爸爸偶爾會提起,等寶寶能獨立上學了,他和媽媽還是回老家去算了。我從心底里告訴他:親人在哪,哪兒就是家。我和妹妹都會很努力地干好事業(yè),希望能給他們一個幸福的晚年。我們離開故土,留在了深圳。從武岡到深圳,我們把家安到了這里,希望你們能安心地住下來。
家鄉(xiāng)這張照片是三年前是我在人網找到的,這就是我的村莊。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新旅程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