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小學的時候,成績比較好,因為想著要考大學,去城里當干部。城里有自來水,水龍頭一擰,水就會出來,不會象在家里,每天早上都要用扁擔,挑著厚重的木水桶,去三里外的一口水井挑水。那時候羨慕城里人很多東西,不用挑水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
我已經記不清,在什么年紀的某一個早晨,第一次挑著水桶去三里外的水井挑水了。反正剛開始時,老爸專用的那對大木桶,我是沒辦法用的。套上索子,水桶已經超過身高了。只能用家里的兩個小鐵桶,簡單的套上索子,剛好挑著離了地。若是碰上陡一點坡,還得踮著點兒腳才行。
挑水不光是體力活,還得有點兒技巧。記得剛開始時挑水的姿勢,常被村人戲稱為雄鷹展翅,兩個胳膊展開,兩手都搭在扁擔上,背弓著,走起來都踉踉蹌蹌的,這樣的姿勢是換不了肩的,常常走不了多遠就要歇干。這些都是次要的,要命的這種走法,一擔水辛辛苦苦挑回來,路上會晃掉三成多。
早上去挑水的小孩,都是一群一群的。大人們知道往后的辛苦,大多老早就開始鍛煉我們了。大的兄姐,有些會偷笑我們的姿勢,有些也會好心的教我們正確的姿勢。但我們一般是經過最初的一些日子的晃蕩之后,基本上都會轉過姿勢來。用一個肩挑,一手穩(wěn)住前面的扁擔,另一個手還可以往后頭抬著扁擔,以減輕些許壓力。而且知道了,讓扁擔稍稍的上下顫動,水不但不會蕩出來,而且這樣走起路來,也輕松一些,歇干的次數也在不斷減少。
挑水自然是辛苦的事。挑的水放在水缸里,不但供家用,而且是直接可以飲用的。所以我們往往是很早就要起來,起來臉都不洗,就打開堂屋的在門,挑著水桶去三里外的水井挑水。一路晨光里,不時會有來回挑水的人們。我們幾個小伙伴們,常常約了一起去,在井邊先美美的喝幾口,再洗個臉。把水桶裝滿了水,挑著就往回趕。路上大伙兒有時也會比賽,看誰的水桶不往外蕩一點水,還有歇干的次數。其實路上是不能耽擱太久的,因為挑水回去之后,還要放牛。放了牛之后,才去學校。
有時早上挑了水之后,下午放學回來,還要去挑一回。
個子稍長高一點了,就要換水桶。換成老爸用的那對木桶。那水桶,光是空的,就有二十來斤,裝滿了水,沉得要命,但也得咬牙挑起來。木桶比鐵桶雖然重很多,但倒是不會象鐵桶那樣老是晃水。一口氣挑回家,有時在井邊裝的是多少水,挑到家里,也是那么多水。但是木桶致命的地方,在于易破。記得有一回下著雨,路滑,挑到一半里,摔一跤。一對水桶掉到旁邊的田坎下,可憐一只被摔破了,成一塊塊木片。嚇得在那里呆呆的坐著哭,不敢回去,怕打。
那里水桶是特別重要的生活用具,而且水桶破了,要請專業(yè)的桶匠上門來弄。去別人家借水桶,總是低三下四的。
天氣不好,挑水對我們是一個嚴重的考驗。特別是冬天下雪的時候,或冰凍的天氣。
歲月悠悠而過,已把這段挑水的日子,塵封在那個山村久遠的過去了,恐怕也再難有機會,展現在人們面前?,F在各家各戶跟城里人一樣,也都有了水龍頭。我雖然沒有當上干部進了城,卻在這外面打著工,很多年沒有挑水了,也沒有挑過別的什么重物。雖然日子還是一樣的辛苦,但總算是了卻了心愿,長大后不再挑水。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黃高遠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