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詞玩穿越”誰之過?
林日新
新版《三國》第三集,劉備在參加會盟時義正辭嚴地高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聽著是不是有點耳熟?這句名言實際上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日知錄》,但是由劉備口中說出來就太穿越了。(4月20日《山西晚報》)
新版《三國》中說話玩穿越不只劉備一人:公孫贊他對曹操說的“正可謂天下何人不識君啊”,穿越的是唐代邊塞詩人高適的《別董大》;“人中呂布”則穿越到宋朝:“酒逢知已千杯少”。其實,何止《三國》玩穿越,拍攝更早的《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在回敬老婆馬氏的“酒甕飯囊”(穿越東漢王充之語)時,竟嚴肅地引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空乏其身”;此外還有許多歷史劇的人物臺詞玩穿越。對此,有些網(wǎng)友譏諷說:編劇的語言匱乏,創(chuàng)作能力黔驢技窮了。但筆者卻認為,歷史劇中的人物臺詞玩穿越彰顯的豈止是“編劇的語言語言匱乏”呢?
歷史劇臺詞玩穿越,還彰顯了創(chuàng)作者態(tài)度的不端正,工作作風的不嚴謹,對歷史的尊重,明知這句臺詞不是劇中人說的,卻隨意拿著后人的話來濫竽充數(shù),想忽悠人,這是在誤導、愚弄觀眾(特別是歷史知識缺乏的少年兒童),久而久之,只會讓人們對歷史劇喪失應有的敬畏,讓國人遺失對歷史的神圣感——如此歷史又與那些以專門搞笑的“戲說”“大話”等無厘頭娛樂(愚樂)劇有什么區(qū)別?
歷史是神圣的,她不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何為歷史?歷史學家麥克內說:“歷史是人群的集體記憶,而集體記憶是集體的自我認知所必須的。”我們每個人應當尊重歷史,特別對于歷史劇創(chuàng)作或古代經典名著的改編來說,觀眾對它們寄予更多的希望,然而,往往是希望值越高,失望也就越大:君不見如今的精致的歷史正劇少了,胡編亂造的古裝神劇多了,不是戲謔歷史,就是在顛覆經典。歷史劇大多玩戲說,讓尊重歷史幾成笑話;創(chuàng)新無底線,爭相“雷”出新境界:如飽受詬病的“抗日神劇”。如今“越雷收視越高”,似乎成了古裝神劇追求的方向,一味靠惡俗、惡搞元素來吸引眼球,這其中折射的,其實是影視產業(y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tài)。“歷史老師要被氣死了”,雖是網(wǎng)友調侃古裝神劇的一句玩笑話,卻透著深深的無奈。
總之,歷史劇臺詞玩穿越彰顯的不只是“編劇的語言語言匱乏”,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影視劇創(chuàng)作人員格守多一些嚴謹之風,少一些浮躁之風,尊重歷史,多為世人創(chuàng)作出的精品力作,少一些次品廢品。(邵陽日報時評)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