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陽明有一次跟學生出游,路旁有兩個人在吵架,一個罵道:“你沒有天理!”一個反駁道:“你沒有良心!”
王陽明就對身旁的學生說:“你們聽,他們在演講。”
學生說:“老師,他們是在吵架。”
用天理、良心要求別人,是在罵人;若用來要求自己,則是在講道理。與人相處,“講話”是一種很切實際的修行。語言的贊美是一種布施。是非常因講者、聽者、第三者無心的搬弄而惡性循環(huán)。彼此能聚在一起,不要因逞一時口舌之快,而破壞掉這份難得的因緣。
二
語言是溝通感情、傳達思想的工具,但不得體的言語或過多的聲音,常是是非煩惱的因由,故佛門常教我們要“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還有維摩居士的“一默一聲雷”,也是很發(fā)人深省的棒喝。
蘇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說,以教人講話為職。有一個青年前來請他教導演說,并說明演說如何重要云云。蘇格拉底等他說了半天以后,向他索要兩倍的學費,青年問為什么。
蘇格拉底說:“因為我除了要教你講話以外,還要教你如何不講話。”
俗云:“一言折盡平生福。”謹言實在是修身要件。
三
“言語之于我們,乃在使我們互相做悅耳之辭。”無意間聽到徒眾的談話,措辭實在值得商榷。如:
“是我拉他來的。”為什么不說“是我請他來的”?
“這是我管的。”為什么不說“這是我負責的”?
“你聽我的。”為什么不說“我們來溝通一下”?
“你可別后悔。”為什么不說“你不再考慮嗎”?
“你要給我小心!”為什么不說“你還是謹慎點好”?
……
同樣是中國字,為什么不加點兒潤滑?不然,不僅聽起來不舒服,也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辜負了中國文字之美。
(轉(zhuǎn)載《讀者》2010—24第6頁)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故鄉(xiāng)的云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