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字深閨的半江湖《新花》 林日新 元旦那天中午,無風也無霧,冬陽暖照,讓身處寒冬的我像已提前來到春天。我駕車從家鄉(xiāng)出發(fā),北走高沙,西轉李家渡,往雪峰山脈東麓的毓蘭鎮(zhèn)挺進,再在小鎮(zhèn)街心公路駛上百來米,向左拐進鎮(zhèn)西田疇,舉目一望,便見一個V形大峽谷,連綿的雪峰山脈在此似乎被神斧劈開一道山門……    
向前駛行兩百米,公路左旁有三兩座高樓,樓前一堵矮墻,墻頂砌有朱紅色的琉璃瓦,中間涂有一板黑板,書有金黃色的大字:半江生態(tài)旅游度假村。想必這是度假村的管理處了。這時,我看見一個瘦高個的男子在向我招手——這就是邀我來游玩的洞口文友歐陽君。 歐陽君向我介紹道:半江景區(qū)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群峰聳峙,山巒陡峭,覆蓋半江湖、湯家園水庫、光沖水庫、鳳凰嶺、打鼓嶺等三庫六嶺。景區(qū)內的半江生態(tài)旅游度假村,集旅游觀光、餐飲住宿、溫泉水療、會議接待、休閑燒烤于一體,是現(xiàn)代農業(yè)和鄉(xiāng)村旅游度假相結合的莊園。 隨歐陽君往谷里走,只見峽谷兩邊的懸崖陡立,青灰色的巖石在低矮灌木林中若隱若現(xiàn),山勢崔巍。崖下有一條小江,江水清澈,水流極緩,一群白鵝浮在上面,隨水悠然地漫游……江上橫跨一座古老的風雨橋,曰賀仙橋。橋另一端是座四合天井的寺廟,曰半江寺。寺內梵鈴聲聲,青煙裊裊,梵香淡淡,彌漫在山谷之間,似是佛語。我踏入禪院內,一股清風迎面撲來,頓覺身體即刻融入院內幽靜的環(huán)境中,浮躁的心就變得寧靜。清風仿佛一下就把俗世紅塵的一切煩惱、焦慮、憂愁拂去,整個人便有一種超然脫俗、飄然欲仙之感。 歐陽君說:半江寺及周圍這些古建筑皆是為紀念賀大仙人的。   
我恍然大悟:原來是有仙氣的提攜,我才有幸享有先前那片刻的超脫之感啊。 這時,歐陽君便對向我說起半江仙氣的由來:明代天啟年間,朝廷昏暗,奸臣當?shù)?魏忠賢讒亂朝綱,不少皇親忠臣被害。時任巡檢樞密的賀丕成為人正直,剛正不阿,多次向皇上呈奏章無果,于是便憤然辭官、南下,云游四方。1633年賀丕成從京城赴長沙,進益陽,沿莽莽蒼蒼的雪峰山脈一路往南……一日,他來到湘西南的洞口縣毓蘭鎮(zhèn)的這個小山溝,只見此地“嵐凈天空青嶂聳,雨余煙斂翠華重”。最奇的是一清一濁的兩條小河從山中蜿蜒而出,在峽谷口匯合于此,奔涌而出,他有感于自身與當朝關系,恰如這兩條江水,雖然同流,卻不合污。頓悟道:古詩里有“半江瑟瑟半江紅”的佳句,此地有“半江清澈半江濁”的奇觀,何把此地喚為“半江”呢?從此,這個無名小山溝便有了“半江”之名。 賀丕成登上北邊雷公嶺,見半山腰有一座突兀難攀、險峻異常的石崖,崖下有一個約十平方米洞,他便在洞前搭起茅草棚,過起隱居生活:白天開荒種地或上山采藥,晚上在松明火下打草鞋。他把打好的草鞋掛在洞口,進山砍樵或翻山越界的遠行客瞧見了,可花一個銅錢取一雙,沒錢的只要說聲“下回補”,也就送一雙。有時,見挑腳擔的人餓了,他就給個紅薯或山芋或狝猴桃充饑,誰若有個傷風感冒或跌打損傷了,他就上山尋點草藥,幫其治療。于是,方圓數(shù)十里的村民都知道毓蘭半江的半山腰住著樂善好施的賀老翁,一旦身體有恙,便到山里來請老翁幫忙醫(yī)治。賀老仙人或是到鳳凰嶺下的水井里舀一勺水讓村民喝,或是到雷公嶺的水井里舀一勺水讓村民擦洗,更多的時候則是送些草藥讓村民拿回家熬水喝,每次都能藥到病除。由是,村民感激不已,敬重他是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賀大仙人。   
1644年賀大仙人去世后,村民們紛紛捐款捐糧,操辦喪事。出殯那天,村民們自發(fā)披麻戴孝來為他送葬。送葬的隊伍從雷公嶺的草棚出發(fā),沿著狹窄的山路往鳳凰山那邊走。誰知剛走到獅子山下,突然烏云密布,天日無光,峽谷里刮起龍旋風,令人寸步難移,便放下靈柩,紛紛逃散。待風定雨息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靈柩不見了,抬柩的漢子和送葬的村民就到附近的山上尋找,幾百號人花了整整一晌午功夫,才在獅子山的山頂上找到。其時,靈柩已被黑壓壓螞蟻銜土掩埋了半截……送葬人中有一個秀才見了,高聲大呼:“好事,好事!螞蟻壘墳,此乃天意?!庇谑?,村民們便順天而行,就地給賀老壘起了高墳。完工下山后,半空出現(xiàn)一道彎彎的彩虹,虹的一頭就在新墳,另一頭則搭在賀老翁的茅棚上。村民便說那彩虹系賀老翁的魂魄所化——賀老翁得道成仙了。為了紀念賀老仙人,村民于1667年在長生洞前修建“賀仙殿”,殿東修“三笑亭”,殿西掘有“賀仙井”,井水清澈甘甜,長年不涸,當?shù)厝朔Q為“仙水”。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當?shù)剞r村醫(yī)療條件差,時而有人來舀水治病,想不到還真的治好不少病。于是,一傳十,十傳百,方圓三十里的民眾皆來舀仙水治病,一時,來取仙水的人絡繹不絕。 我不由得走到仙井旁,蹲下,捧起“仙水”就喝,仙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這時,歐陽君指著長生洞下方的井說:“這是可喝的賀仙井,那邊那眼井是藥泉,不可喝只能用來涂抹身體的。當年紅軍長征,賀龍元帥率隊伍路過此地,戰(zhàn)士們染上瘴氣,全身長滿毒瘡,痛癢難堪,部隊就在這里休整了三天,喝的這這眼井的水,而用梽木葉沾上藥泉水擦拭身子,居然痛癢全消,毒瘡奇跡結痂脫落,戰(zhàn)士們全都奇跡般的痊愈了。解放后,賀龍元帥為感謝賀仙泉治病之恩和當?shù)厮喔戎?,向毛主席提議要修建半江水庫(如今已改稱湖了)的?!?br/> 說完,歐陽君手指前方:“看,那就是半江湖的大壩。大約100米長,40多米高呢。”
我順著他的手指望去,一堵差不多垂直的水泥大壩將高高有橫臥在哪里,像一張巨大的豎琴把一條峽谷隔成兩個世界。 沿盤山公路往上走400多米,到達壩頂。壩頂有一座檐角高翹的四柱涼亭,亭外壩面有兩排鐵欄桿防護,憑欄而望,但見高山出平湖,波光映云影,湖邊層林如黛,翠色欲滴,樹影倒映,水天一色,千嬌百媚,美不勝收。
歐陽君指著亭右邊的沿山公路,說:“幾年前,水庫湖里兩個村的村民要坐船出入。湖里有專供游人游覽的快艇或木船,游客可坐船泛舟半江,盡情觀看水庫四周的湖光山色。給人真正有‘舟在湖中游,人在畫中走’的感覺?!?/p> 我不由得遺憾自己來晚了,未能享受到蘇軾泛舟赤壁那種“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絕妙體驗。 歐陽君安慰道:“世上的事,有得有失。如今半江湖的水被劃為洞口縣居民用水之源,禁止泛舟,但我們可以沿這條新修的公路,腳踏實地走上三公里,一直走到湯家園水庫,飽覽大半個水庫的美景——看那就是‘金龜下?!??!?/p>
我順指望去,庫中有一長滿茅草長條的石頭伸入湖中,石后有一座長著密匝匝松樹圓形小山被綠水環(huán)繞,酷似一個巨龜半沉半浮地游在湖面上…… 忽然,我發(fā)現(xiàn)龜山之后的高山中有一個灰色的巨石,像七星堆博物館中“長舌俑”,造型奇特,美妙絕侖。它身旁似乎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石頭,可惜距離太遠,即使用手機拉近,也看不清楚。不過,這更能激起人的好奇性,令人浮想聯(lián)翩…… “群峰競秀接青天,高峽平湖鑒云影。半江畫廊何所似,疑是深閨待字人?!睔W陽君竟吟起詩來。我不由得拍手叫好。歐陽君告訴我這是當?shù)卦娙藢懙模栁宜饺绾巍?/p>
我說:“前兩句的寫景很好,后一句把半江風景比作‘深閨待字人’非常精準。這次到半江湖旅游,心情特別舒爽。在這里,看到的是靜謐純的風景,清澈見底的水,遇到的是安靜純潔的人。這里雖說是AAA級旅游景區(qū),卻沒沾染上一絲一毫的銅臭味:不設景區(qū)門卡,無需門票,也無人推銷景區(qū)紀念品,無人拉客…… 半江景區(qū)猶如一條巧奪天工的畫廊,既有原始的野逸幽深自然之美,又有千古流傳的佛仙傳說的人文之豐,兩者輝映成趣,相得益彰,確實稱得上是一處令人神往的風景名勝。 我與歐陽君邊走邊看邊說,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湖的邊沿,抬頭一看,遠方矗立著一座褐色的土壩,株紅色的圓餅上面書著白色的五個大字:湯家園水庫。 歐陽君說:“半江湖半日到此結束。若是你春天來,半江湖的景色將會更美。那時,我們從左邊往道箕江漂流,還可見高達90多米的‘巖鷹窩’白霧迷茫三級瀑布?!?/p> 我趕緊接過話茬:“好。等到來年春潮旺盛時,我一定選一個好日子來重游半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