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崇志是個勤奮好學(xué)的好青年,他很想在各個方面比周圍的人強,但經(jīng)過了多年的努力,仍然沒有干出突出的成績。
有一天,一家公司招聘人才,孫崇志前往應(yīng)聘,比他學(xué)歷低的被招進去了,唯獨他高不成低不就,沒有選上。他很苦惱,獨自一人走在街頭,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個‘易半仙’擺著卦攤,招牌上寫著‘指點迷津’、算命不準(zhǔn)分文不取‘。
“我倒要看看這易半仙有何本領(lǐng)?”想到這里,孫崇志走了過去。
“先生,給我算一卦,看看我前路如何?”孫崇志問道。
易半仙翻著白眼問道:“小伙子,你是看財運還是官運?”
“兩樣都看,要是看不準(zhǔn),我砸了你的招牌。”孫崇志根本不相信迷信,想到今天的倒霉,他又不得不相信命運捉弄人,他報了自己的生辰八字。
孫崇志是一所出了名的高校研究生,畢業(yè)之后,自以為憑著文憑飛黃騰達,吃香的喝辣的,可是,走出校門,一直沒找到適合的工作。
當(dāng)普工,工資低,他不甘心;搞科研,工資高,可他不專業(yè),沒人要;坐寫字樓,他耐不住,也沒那個水準(zhǔn),同事也看他不順眼,被炒魷魚。
下海好幾年了,他這個高材生最后只能電線桿當(dāng)筷子,大材小用,給一家跨國公司當(dāng)保潔員,打掃廁所。他感到羞辱,憤然辭工而去,可是,他走出公司,四顧茫茫然。
“有錢路路通,無錢死廣東”這句家鄉(xiāng)話一直在他耳畔回響,他想干一番大事業(yè),讓家鄉(xiāng)父老刮目相看,可是,一年又一年,一事無成。
“先生,你覺得我前途如何?”孫崇志試探著問道。
易半仙掐指算了算,嗟嘆一聲說道:“唉——小伙子,你屬龍,生于六月初八,八字好,命運差,只可惜是旱龍,旱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要想大有作為,還得深挖井。”
“先生,怎樣才是深挖井?還請指點迷津。”孫崇志虔誠的問道。
“恕我直言,兄弟是一個各方面都不錯的青年,只是各方面都不專業(yè)。這就好比開池塘和挖井,池塘再寬,沒有水源也會干涸;只有深挖井,才會有活水源源不斷涌出來,井越深,水越多,水質(zhì)越好,不會干涸。知識也是如此,全面不如專業(yè),學(xué)富五車不如一技之長。”易半仙說道。
孫崇志聽了有所明白,但他還是不太理解。
易半仙猜到了他的心思,于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老禪師,收了兩位徒弟,大徒弟身材高大,力氣也大,小徒弟個子小,力氣也小。一天,老禪師想考驗兩位徒弟的聰明才智,對兩位徒弟說:你們倆上山打柴,越多越好,誰做得最好,就送一本經(jīng)書。
兩個徒弟聽了,分頭行動。
日頭偏西,老禪師在門口等候,大弟子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回來,扛著一捆柴,看樣子已經(jīng)很累。老禪師問大弟子打柴的經(jīng)過,大弟子說:“我趟過河水,一口氣砍了六捆柴,走到半路,扛不動了,扔了兩捆,走了一會兒,實在不行了,又扔了兩捆,趟過河水的時候,被水沖走了一捆,最后只好扛著這一捆回來,師父,我已經(jīng)盡力了。”
老禪師聽了沒有說話,等著小弟子回來,過了片刻,小弟子回來了,馱著六捆柴回來,看上去并不感到吃力。
“你個子小,力氣小,別說六捆,就是一捆,這么遠的路,也很困難,你是怎么做到的?”老禪師問道。
“這里有條河流,是地利,我只好利用地利,我扎了一個木筏,把柴放在木筏上,這樣輕輕松松的就回來了。”小弟子說道。
“你做得很好。”老禪師微笑著點頭,并且把經(jīng)書給了小弟子。
大弟子心中不悅,老禪師解釋道:“你的確比他努力,但你缺乏智商。一個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沒有錯,只是路到底怎么走?選擇正確的路,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易半仙說到這里停了下來,孫崇志聽了似有所悟,也不再問,把卦金放在攤子上,匆匆離去。
一年之后,孫崇志成了一名機器設(shè)計的工程師,月薪兩萬元,外加獎金,他成了這家公司的香餑餑,好幾家大公司搶著要。
他成功了,決定感謝這位指點迷津的易半仙,當(dāng)他來到老地方,不見易半仙的卦攤。他向路人打聽,有知情者告訴他,易半仙年前突然去世,據(jù)說泄露了太多的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