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看,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1. <td id="oj6dr"><strong id="oj6dr"></strong></td>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2. <ol id="oj6dr"></ol>

  3.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4. <pre id="oj6dr"></pre>
    首頁 武岡資訊 夕陽影里白發(fā)翁

    夕陽影里白發(fā)翁

    小巷月 都梁月 2008-05-14 15:01 30
    言宋點評:這是一個歷經(jīng)世道變遷的飽學之士的傳奇故事,深為老先生未能一展其懷抱而惋惜!

    夕陽影里白發(fā)翁

    ——我的外公

    憶外公, 是老媽說起外公的去世:那時候一連下了好幾天大雪,緊挨屋后的山上,樅樹凍壞了一大片,老人家去拖一棵樅樹回來做柴燒,不想樹重,山路冰雪溜滑,一下閃失,一個迾趄,連樹帶人,摔倒在路上。70多歲年紀的人了,摔了這一跤,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我不解:外公有5女2男,怎么不叫兒女們動手?

    老媽道:你大姨早已出嫁在鄭家坪陸家,我也出嫁在城里,你二姨出嫁在托坪李家,你三姨出嫁在鄭家坪杜家;你小姨、小舅年紀還小,做不了這份事,你大舅在新寧一渡水工作。兒女雖多,不在身邊,沒有了指望,你外公不做誰做……

    我的外公,姓王名昌純,字學優(yōu),號振儒,別號仁風,是名震一方的私塾先生,瘦而高,白發(fā)滿頭,白須飄飄。儼然國畫大師齊白石模樣。50年代,母親南下廣州當保姆時,曾經(jīng)將幼小的我寄養(yǎng)在外公家,與他老人家朝夕相處一年,遂在心頭留下了他老人家這個永垂不朽的形象。他抱我于膝上,口口相傳《聲律啟蒙》、《三字經(jīng)》的情景,仿佛還在昨日!如果說我此生對國學有點興趣,應該是老人家的一不小心,無心插柳柳成蔭。

    記得有一年冬天,雪花飄飛,外公門前有幾株柑子樹,俗名:臭蟲柑,有小飯碗大一個,掛在樹上,金黃色溢,分外耀眼,耀得我口水長流。于是,我不聲不響,手拿一根長竹竿,站在樹下去戳,正在暗自得意,突聞屋內(nèi)吼出外公的制止聲:“莫戳!”外公人雖老,卻聲如洪鐘。我為之一震,竹竿掉落地上,隨之抱頭鼠竄。那時物資匱乏,幾個柑子也是視為珍寶的。

    外公年輕時中過秀才,那是他一生的光彩。后來清廷廢除科舉制,仕途無望,遂在鄉(xiāng)村開館授徒。因為學識淵博,很為鄉(xiāng)人看重。一解放,這種私塾即屬于“非勞動人民”的。別無他長的外公,空有滿腹才華,只能轉(zhuǎn)務農(nóng)桑,轉(zhuǎn)變身份為“勞動人民”。一年四季,忙碌在田間地頭,一直到死。這種奔波之苦,體力之累,外公曾以詩言表他的君子見機、窮且益堅之心:

    夏日田間作

    辛勤刻歷七三春,為問蒼天太不仁。

    少壯之時名下士,而今翻作老農(nóng)人。

    塘富沖,外公的書香之地,現(xiàn)屬安樂鄉(xiāng)。這個距城不遠的鄉(xiāng)沖,曾經(jīng)承載過他的五味人生,曾經(jīng)盛傳過他的文采風流。

    外公的屋宅地,是火地,地盤雖好,可卻是修建不得房子的,你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將房子架好,不多時日,莫名其妙的一場火災,即會將房子收歸“火”有。有膽大的,偏不信邪,偏向“火山行”,說是幾十年間,前前后后十余個家產(chǎn)殷實的都去“種試驗田”,屢試屢燒,燒個精光。人們談“地”色變,此地是火地,只有讓它空在那里,沐浴著山村的春云秋霞,夏霧冬雪。人們每每從此經(jīng)過,徒生切切思慕,此火地,可遠觀,不可惹“燃燒”之麻煩也!

    外公家境貧寒,直到從寶慶府中了秀才回來,被南鄉(xiāng)的一位團總看中,親口將自己的女兒許配,親點外公為東床,又資助以銀子修房子,他的命運才稍有改觀。躊躇滿志的外公站在這一塊空地邊,決計謀劃自己的大手筆,他要“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了。他謝絕了岳父的規(guī)勸,謝絕了鄉(xiāng)人的規(guī)勸,最終,一棟四牌三間的木房子立起來。按照外公選定的最佳時辰,將一根披紅掛彩的梁柱,剛一穩(wěn)穩(wěn)架上,瓢潑大雨即至,將人們淋個透濕。工匠們埋怨道:“王先生,你如此妙算,為何不叫我們帶雨具來呢?”一場天賜之雨,在精準的預算中如期而至;神來之雨奠基,小木屋凸顯光耀明媚,于莽蒼郊野播撒幾分神奇。

    房子修建成功,猶如水底龍宮,一年四季被水浸泡一樣,再沒迸濺出一點半星“燃燒,燃燒”的火花。城里鄉(xiāng)下,轟動,佩服,心服口服:古有諸葛亮筑壇祭風,今有王先生造屋祈雨。這樣的人間奇跡,令人目定口呆。

    在歲月的長河里徜徉,翻尋往事的芳蹤,我看見,外公的手上,也搖著一把諸葛孔明的鵝毛扇……

    多少年來,多少次,我站在被外公征服了的屋宅地前,我浮想聯(lián)翩,眼前呈現(xiàn)擎著傘立在雨中的外公的形象,我猜想得出,他當時心中有多少春風得意……

    一座小屋,橫空出世。它驚呆了世人,它宣告了人定勝天不是悖論。堂屋正前方是一口池塘。屋前三向有空地,面積約一畝余,遍栽楊梅、枇杷、柑橘、桃李等果樹,地坪的邊緣,常綠喬木滿眼,翠竹竿竿,迎風動搖。從屋中出來,置身一片濃蔭下,四時聞聽果香鳥叫,賞塘中大小魚兒蹦跳,人生的無限愜意,實現(xiàn)在自己的奮斗中,贏得口碑載道,怎不令人自豪!

    多少年來,我步外公的后塵,行走在這青山下,綠水旁,我同樣引為自豪!

    屋后躺著一個個高過屋頂?shù)男∩桨瑘A圓的,像一個個綠意沁人的碧玉盤;小山包間錯雜著稻谷飄香的田疇,像一個個碩大精致的棋盤。山上,樅樹、杉樹、雜樹,樹樹競高,朝霞、暮云爭相攀附樹梢。登山而望,遠峰如黛,層巒聳翠。山間一道深深的壕塹,比戰(zhàn)壕深,幾倍于戰(zhàn)壕寬,從南山寨一直延伸到外公屋后的山上,迤邐而來,有幾里路長。這是明朝時候好看的事兒,有方士向皇帝奏明:這是龍脈,一定要挖斷。不挖斷,這皇帝的寶座,就會變了別人的屁股來坐!

    民間沸沸揚揚流傳:頭頂南山寨,腳踩石羊橋。若能葬中龍蛇地,代代出帝王!當朝皇帝慌了,這還了得!打一個“挖”的屁,于是,一曲“挖斷龍脈”的戲,唱徹神州大地,唱徹南山寨下,唱徹塘富沖!

    外公為何修屋此處?他不是想做皇帝,他不可能有這個膽!他就是有這個膽,可惜,他的膽,他的夢,也都被方士和皇帝老子破了!

    他要選個好屋宅地,為自己、為子孫,沾上大地母親的靈氣,出幾個頂天立地的人,支撐門戶,光宗耀祖,以告慰祖宗在天之靈。君不聞:人杰地靈,物華天寶!

    外公有夢想,鄉(xiāng)人說:王先生想學而優(yōu)則仕……他生不逢時,碰上廢除科舉……他敢在“火地”上建房子,但他不敢學徐特立這位“帝師”,鋌而走險干革命。我的幾十個表兄表姐表弟表妹附和這種說法,常??燎?、抱怨道:老人家冒一回砍頭的危險,一舉成為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別說做后代的我們該有多滋潤,頭上要籠罩多少光環(huán)!他們問我,我說:外公是春蠶,春蠶到死絲方盡;外公是蠟燭,蠟燭成灰淚始干!

    外公生于光緒6年,歿于1957年正月初9日。若在世,有133歲了。外公去世時,正是鵝毛大雪飄如刀的時候。一家老小,過年的喜悅頃刻化作失去親人的悲哀。出殯時,也是冰天雪地,天地縞素。

    外公的安葬之地,是他自己生前相中的。臨死前1年,他干不了重活只能看牛,在對面的麻雀寺山上牽牛轉(zhuǎn)悠看中的。外公安息已有51年了,不見家族中有誰在政界發(fā)達;只是,家族中當教書先生的,坐攏來竟超過一桌。這種風光,似不多見,令人生奇。

    鄉(xiāng)人解開了這個謎,說:“王先生葬在一個稍突起的高地,那是個盛墨的墨盒。墳塋朝著的那座山,長長的,方方的,像一本書。那是書香之地,難怪他的后人有那么多教書的!”

    我還記得外公寫過的另一首詩,試錄如下:

    青山林中哭秋風

    夕陽影里白發(fā)翁,青山林中哭秋風。

    年過古稀無一用,忍堪田間為耕蟲!

    很悲壯。讀之,令人潸然淚下!一個懷才不遇、潦倒而至暮年,仍然不向命運屈服的剛毅形象,躍然紙上。

    距都梁古城3公里的塘富沖,那座綠蔭掩映的木瓦房,那掛在房子里的胡琴,那靜默在抽屜里的古棋,那擺在書桌上的線裝書,那貼在木壁上為人嘆服的一幅幅字畫,將伴隨我一直走到生命的盡頭……

    閱讀 9766
    分享到:
    評論列表

    都梁月

    留下了很深刻的您的外公的形象。 發(fā)布者 羅海鵬【人過50博友】

    2916年前

    都梁月

    親情,親情感人至深!
    發(fā)布者 停泊楓橋【人過50博友】

    1716年前

    都梁月

    重振家園,我的心愿 :祖父在世,家園名“雙竹園”,他老人家希望兩個兒子象竹。世事滄桑,而今伯父已帶滿腹文采追隨祖父神游異境,家父仍流落江湖,兄弟姐妹景況也不佳,獨在五羊常心有戚戚。重振雙竹園,兒時的心愿日復一日強烈,肩膀卻一天一天沉重。我的祖父,我的伯父,原你們在天安息。我只愿所有的悲傷遠離,從“雙竹園”走出和還在“雙竹園”里的我所有的親人?。。?!

      征峰 發(fā)布者 過客評論【人過50親人】

    2116年前

    都梁月

    感動! 發(fā)布者 zoushi【人過50博友】

    1916年前

    都梁月

    彰顯外公的人格魅力彰顯外公的人格魅力,可惜人才的埋沒。
    發(fā)布者 白發(fā)年輕老頭【人過50博友】

    2016年前

    都梁月

    回人過50親人紅妹:多少年來,多少次去到外公家,多少次的寫作沖動,多少次的構思、修改,都未能如愿啊!這是多少年來的積蓄:為才華縱橫、才情洋溢的外公永遠不平,為外公晚年生活的凄涼而心境永遠凄涼!對外公的崇敬之情的力量使然,我才能將外公的形象躍然紙上!作為他老人家的外孫,我無以為報,只能以這篇文章長寄我永無窮盡的哀思了!
    說道教書,托坪姨媽家的老六表弟也是;鄭家坪陸家大姨媽家的后人中有幾個。為外公爭了臉面,這是確的!發(fā)布者 開雪兄

    2116年前

    都梁月

    哥描寫的外公形象栩栩如生:既儒雅清高又文弱堅強!光我們一家——我母親、我、我女兒祖孫三代都是教書的,加上我知道的小姨和哥哥您,我們真可謂是教書世家,為外公爭了臉。哥寫得很精彩!收藏!`
    發(fā)布者 xiangjiang【人過50親人】

    1816年前

    都梁月

    懷才不遇的秀才,一生也沒得志過,可惜呀! 發(fā)布者 yzmz5266【人過50博友】

    2216年前

    都梁月

    鴻鵠在天(鳳凰網(wǎng)友): 美文,欣賞!

    2116年前

    都梁月

    tangzejin (鳳凰網(wǎng)友): 寫得不錯,好久不見,還以為失蹤了呢。朋友。

    1616年前

    都梁月

    張效林(鳳凰網(wǎng)友): 真情實感的文章好讀

    2316年前

    都梁月

    chayufanhou8(鳳凰網(wǎng)友): 拜讀

    1316年前

    都梁月

    2號小天香(鳳凰網(wǎng)友): 夕陽影里白發(fā)翁, 青山林中哭秋風。 年過古稀無一用, 忍堪田間為耕蟲 /////////////////老人家是那個時代中華文人的之標本//幾份仁厚,幾絲凄涼

    2216年前

    都梁月

    zichen888 (鳳凰網(wǎng)友): 夕陽影里白發(fā)翁, 青山林中哭秋風。 年過古稀無一用, 忍堪田間為耕蟲! 很悲壯。讀之,令人潸然淚下!一個懷才不遇、潦倒而至暮年,仍然不向命運屈服的剛毅形象,躍然紙上。

    2016年前

    都梁月

    wb66007 (鳳凰網(wǎng)友): 慈祥的外公,感人的故事!好文章!

    1816年前

    都梁月

    周文斌(鳳凰網(wǎng)友): 一片真情在文中?。?!幫你想念你的外公?。。?/p>

    2316年前

    都梁月

    溪野(鳳凰網(wǎng)友): 很好的一篇紀念文章!都有人生的感慨!

    2316年前

    都梁月

    感謝宜地先生作評!
    感謝唐言宋、快樂珠珠、闖飄、慧能法師、李烈杰、長發(fā)飄飄、兵子駝諸位文友評說!
    感謝老同學力萍在我外出時給予的關照,看護我的園子,代為回復留言!今日奉上這遲到的謝意,見恕!

    1517年前

    都梁月

    感謝全全的美譽,寫這篇文章歷經(jīng)了幾十年的感情沖動,曾經(jīng)寫過許多次,感覺只是過得去,若這樣,豈非褻瀆了我的外公?這一次外出編稿子,或許是時間比較充裕,重寫了,感覺“過得硬”,我較好地寫活了我的外公。如你所言,我的文章是從兩個字上考慮的:活、實。

    1817年前

    力屏

    全全校友說:“學長也該到大城市走走,寫寫大城市里人的生活。”你對學長缺乏一點了解,他寫過好些這方面的文章,我們讀過,覺得也可以,只是他不愿發(fā)到網(wǎng)上來。他20歲以前就去過新疆、內(nèi)蒙、甘肅等地,飄泊過許久時日;在鄭州打工一年余……后來做了老師,外出進修、考察等等,也見過不少世面……他的復雜人生、辛酸經(jīng)歷,在同輩人中至少也算得上“豐富多彩”。我這樣說,絕非吹捧他。他一向來特別的低調(diào),我們的一群老同學,一個個都比他高調(diào)!

    1817年前

    力屏

    樓上諸位文友的光臨,都是對老同學的真誠關照,我謹代他向諸位朋友致以誠摯的謝意了!

    2617年前

    力屏

    老同學筆下的外公形象,很感染人。對老人家的無比崇敬之心,躍然紙上。還記得否,我們一群同學,不知多少次去過這座小木屋!幾十年過去,物是人非,而懷念之情愈加濃烈。我也久未上網(wǎng),來你的“園子里”看看,留下幾行足跡吧!

    3317年前

    一夢千尋

    老先生未能在政界一展抱負,但老先生培育了無數(shù)的桃李,已然難能可貴了。
    正如老師所說:外公是春蠶,春蠶到死絲方盡;外公是蠟燭,蠟燭成灰淚始干!

    2417年前

    一夢千尋

    那座綠蔭掩映的木瓦房,那掛在房子里的胡琴,那擺在書桌上的線裝書,那貼在木壁上為人嘆服的一幅幅字畫,將伴隨我一直走到生命的盡頭……
    見物如見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這是何等的心酸??!

    1917年前

    兵子駝

    這種故事我最喜歡看和聽了,以后請作者多寫這方面的故事啊,讓我們了解以前的故事,非常感謝了啊

    3717年前

    長發(fā)飄飄

    胡老師匆匆出現(xiàn),又匆匆消失,盼著胡老師能早日完成任務,早點再次出現(xiàn).胡老師的文章,我不敢妄加評論,只能說一個字:"好"

    3217年前

    枯木龍呤

    頂!

    2317年前

    闖飄

    呵呵!原來胡老師到深山修煉蓋世奇功去了,你們看,一出山門就把50多年前的外公家史整出來了。

    “夕陽影里白發(fā)翁,青山林中哭秋風。
    年過古稀無一用,忍堪田間為耕蟲!”

    老先生是何等的謙虛一生,以身施教,俯首為孺子牛的遺風教育了他的后輩人!

    2017年前

    言宋

    線裝書?有何好東東,版本如何?

    2517年前

    周宜地

    好久沒見,原來是去追尋外公留下的“文脈”去了:
    “那座綠蔭掩映的木瓦房,那掛在房子里的胡琴,那擺在書桌上的線裝書,那貼在木壁上為人嘆服的一幅幅字畫……”

    2517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