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看,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1. <td id="oj6dr"><strong id="oj6dr"></strong></td>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2. <ol id="oj6dr"></ol>

  3. <td id="oj6dr"><tbody id="oj6dr"><listing id="oj6dr"></listing></tbody></td>
  4. <pre id="oj6dr"></pre>
    首頁 武岡文學 轉載《新周刊》2010-06 大學是間壞公司

    轉載《新周刊》2010-06 大學是間壞公司

    武岡湘人 銅湘子 2010-09-02 17:06 4

    大學是間壞公司
    大學這間公司最“妙”的地方是,它既是公共服務,又是產業(yè)經營;它既面向社會,又針對個人。它出售產品,卻沒有售后服務;它是投資,卻并不保證你的回報。

    “我們不需要教育,我們不需要思想控制,教室里不要有黑暗的挖苦。老師,放過那些孩子……”“平克•弗洛伊德在音樂專輯《迷墻》中這樣憤怒地唱道,那是1979 年。
    放到如今我們的教育體制中,這些激進的話語已經不太合適了。高中以前,或許還有學生苦悶地處于墻內;而一進入大學,整個環(huán)境早就已經完全商業(yè)化,所有的一切都按照一個商業(yè)目標運轉起來--如何把學生作為商品出售出去。
    我們的大學更像一間公司,無論好壞。
    這間公司是怎么做市場的
    一個高三學生如果有幸連續(xù)看過這十多年的高考志愿填報手冊,一定會暈掉。十多年來風水輪流轉,各種熱門專業(yè)層出不窮,如果大學是公司,那它們就是深圳華強北那些山寨手機廠商,iPhone 流行時就做HiPhone,什么流行就一窩蜂仿它、山寨它、做濫它。
    早些年流行經濟類專業(yè),各個大學學院紛紛開設國際貿易、貨幣銀行學、金融學、應用經濟學等等;后來又流行法學,人人都想著進公檢法,過”律考“;接下來是工商行政管理、公共關系學、廣告學、市場與營銷等市場管理專業(yè);沒幾年風頭又轉到了IT 行業(yè),于是計算機類學科汗牛充棟;然后是影視、藝術、表演、播音與主持類專業(yè)擠破了頭,連工科院校都敢設影視學院;最后是物流管理、電子商務、藝術品投資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物業(yè)管理、動漫設計等面向新時代的專業(yè)熱得燙手。
    看看十多年來的大學熱門專業(yè),幾乎就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走向。經濟數(shù)字雖然高亢,可經濟學的學生大多不過在當會計和營業(yè)員。
    ”律考“通過率低得可以媲美公務員考試,而公檢法早就人滿為患,沒有后臺你想都別想。學商科的去賣保健品、搞傳銷,學計算機的在網吧里當管理員。學表演的如今連潛規(guī)則都不一定撈得上了,轉年又有一茬水靈的新人。播音主持、影視編導想去電視臺?你等著去當欄目聘的編外民工吧。物流管理去快遞公司,電子商務在淘寶賣外貿貨,動漫設計的要么在熬命,要么在畫山寨動畫。唯有房地產紅旗不倒,如果你運氣好早點去賣樓,你就算贏了。
    十多年的大學專業(yè)熱潮,每一次大學里的專業(yè)熱潮之后都預示社會上這個行業(yè)的爛掉。你必須相信這一點,當下最熱的專業(yè),等你畢業(yè)的時候一定會爛掉,中國的大學有這個能力。因為它們是山寨公司,它們看重的是”快速反應能力“,誰能短平快地抓住熱點,大量吃進原料囤積,迅速做出仿版,就算戰(zhàn)略上的成功。
    這間公司是怎么做運營的
    你總算入學了,來到學校之后你才發(fā)現(xiàn),你所在的校區(qū)居然離照片上那個著名的學校大門有幾十公里遠。這還算好的,要是你在掛著一個城市名前綴的校區(qū)里,你會發(fā)現(xiàn)它在地圖上和本校相距上千公里,要用谷歌地圖才能覽其全貌。
    現(xiàn)在的大學流行開分公司,所有大學都到一個地方去開子公司,于是稱作大學城。整合資源、輻射效應、集約模式、融資管理、引領發(fā)展、促進轉型,這些在大學城建設中經常出現(xiàn)的詞匯,就如同商業(yè)教科書。大學既然是一間公司,大學城自然應該是一盤生意,這盤生意的體量大得驚人,占地動輒幾十平方公里,建筑面積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平方米,投資金額是天量,流水賬目自然也是天量。
    有知名大學的生意好做,沒有知名大學的城市也有新招,便由政府出面撮合當?shù)囟鲗W校與外地知名大學聯(lián)辦分校。對于當?shù)貋碚f,可算得上是招商引資,對于外地大學則算是拓展業(yè)務。負責一點的,隔三差五有本校教師飛行執(zhí)教,算是連鎖經營;不好的則是自生自滅,留個招牌而已,只能算是授權加盟。
    有分自然有合。大學公司的生意還有一種是兼并。院校合并算是我國教育界的一項盛事,學院合并升格為大學,專業(yè)性大學合并升格為綜合大學,理工大學有人文學院,科技大學有影視學院,更不用說如今幾乎每所大學都有醫(yī)學院。合并風潮據(jù)說目的是為了集中師資力量、加強學科水平,為合出幾所世界級大學而努力。
    最高目標自然是全國合為一所大學,如此一來,世界大學排名榜必然會有一所仰之彌高的中國大學,再不濟,學生人數(shù)也是世界前列。
    兼并重組到最后,難道就是公司運營手法的盡頭了?不,大學們不久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資產
    剝離、拆分上市其實是資本運營的更好辦法,這樣合并的大學又可以拆開來各自掛牌,再來一次資產評估、征地搬遷、結構調整、資源重組、院系學科調整。

    這間公司的收入與支出
    既令人驚訝又在意料之中的是,大學這間公司運用了如此多的手法,最后它的資產負債表卻如此不堪入目。
    大學負上巨債已經不是新聞,燕山大學、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吉林大學等學校都欠下了幾億、十幾億乃至幾十億的債務,曾有媒體報道的數(shù)據(jù)說,我國高校負債實際的數(shù)字可能在4000 億到5000 億元之間。
    這真是任何一個職業(yè)經理人的噩夢。但好在大學這間公司,有著不同凡響的翻身策略:
    “擴招負債,賣地償還”.以平價征得的教育用地,再以數(shù)十倍的價格拍賣出去,償還債務不成問題。別的公司負債搞到破產,大學這間公司負債還會微賺。
    也有大學校長提出,因為“大學不印鈔票,也不賣產品,大學的主要產品是人才,但是大學人才送出去是不收費的……培養(yǎng)的人才是無償供應給社會的”,所以大學的債務應該全社會承擔。有總經理如此,董事局主席當笑而不語。
    大學固然不印鈔票,可學生們的鈔票卻是源源不斷地流進來,教育體制改革中的諸多口號中,高等教育產業(yè)化是執(zhí)行得最有力的,這直接就意味著學費連年上漲,擴招年年實行。大學這間公司的生產方式本來就特殊,先收錢,后辦事,贏得口碑繼而趨之若鶩。如果,學生進大學要交學費,畢業(yè)后有公司買走還要花錢,如同機場高速公路一樣,進出都收費,那真算是一大經營創(chuàng)新,世界企業(yè)史的一朵奇葩了。
    大學這間公司美妙的地方是,它的收入既來自政府撥款,又來自學費等自創(chuàng)營收,它的產出既算是公共服務,又算是商品。這樣哭窮、賴債時兩頭都有道理,排列組合一下有不少選擇可用。所以我們看到,既有校長呼吁增加撥款,又有校長抱怨學費太低,硬件不夠時怨錢少,就業(yè)率低時怪社會,負債時它說自己公共服務,收錢時它又成了產業(yè)經營。
    當然,最美妙的還在于,它永遠不用對資產負債表負責,永遠不用對股東負責,永遠不用對產品質量負責,永遠不用對客戶負責。作為普通公民的我們,以納稅人的身份已經為這間公共服務公司繳過稅,再為子女入學向這間經營性公司交一次費,然后畢業(yè)就業(yè)再由自己解決,最后它負債還要所有人一起承擔。
    即使這樣,我們也永遠看不到它的賬單。
    大學的企業(yè)文化
    沒有哪間公司的新聞比大學這間公司更像娛樂新聞了。
    這里有學術抄襲,從博導到校長,學術抄襲新聞的頻發(fā)程度比起音樂圈歌曲抄襲來,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里有男女關系的潛規(guī)則,從藝術院校到外語院校,年齡跨度、爆料程度比起影視圈來也不遑多讓。這里有罵戰(zhàn),有炒作,有勒索,有殺人,有指桑罵槐,有暗箱操作,這里不僅有情色故事,居然還有推理小說。
    這就是為什么大學新聞總是能上網站新聞頭條--猛料迭出,隨便拎個元素出來就是上好的標題。
    歷數(shù)一下近年的大學,從招生、教學、考研、學術、收費、征地、貸款、就業(yè)乃至師生關系、校園生活、社會活動,無不是丑聞連連。一間公司做到整條生產線從頭到尾全都有新聞亮點,不能不說是企業(yè)文化培育的經典案例。
    一名學生,自入學到畢業(yè),從原材料到成品,從產品繼而變?yōu)閱T工,經歷過這間公司完整的生產線。你以學費為投資,試圖換取一個未來,終于—
    恭喜你,你畢業(yè)了。


    閱讀 5198
    分享到:
    評論列表

    兵子駝

    看來我沒有讀大學是對的.........

    614年前

    兵子駝

    花了錢,還是壞公司.............

    714年前

    青松

    大學是間壞公司 !

    同感?。。。?!

    614年前

    劉姣美

    現(xiàn)時流行語:上大學=享受,畢業(yè)=失業(yè)。
    很多大學生畢業(yè)后去考研是為了逃避找工作的困境。

    714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注武岡人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