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降以后就是栗子大出的時候了。
我們生產(chǎn)隊的自留地上,零零星星地長著幾棵栗子樹,老人們說那是開荒的時候留著的,解放前啊后山的樹木茂密得很哩。被稱為后山的,就是像圍脖一樣繞著老村子的一帶矮山。村子坐北朝南,山正好擋住了北來的風,南方卻是一龍的水田,視野開闊。族人說這山啊是我們的靠山,是最佳的風水?!?br/>
矮矮的一帶山,是我們撈取柴火,摘菌子,放牛的去處。祖輩們告訴我,開荒以前,山里的樅樹是要幾個大人才抱得住的,上山打柴不能單個獨行,否則有可能遭到野獸傷害。一場運動,大煉鋼鐵,到處筑起了土高爐,漫山遍嶺的樹木被吞噬,后山的天然屏障變成了不毛之地。之后被墾荒,成了村民的自留地,種上了各種作物。那些地勢不佳之處,栽了橘子、桃李與栗樹。
后山在我兒時的記憶里純?nèi)皇且黄瑯穲@。種苗摘瓜,放牛扯草,玩伴嬉戲,很多橋段都高頻地發(fā)生在那里。霜降之后,天氣漸漸冷起來,橘子黃了,栗子熟了,孩子們都樂于去后山里轉(zhuǎn)悠,去樹下東瞧瞧西看看,以期有意外的收獲。意外的收獲常常是有的,栗子掉落在地,張開兔唇一樣的嘴兒,撿到草地上,用腳輕輕一踩,那些深黑的滾圓的栗子就歪出來了,好愜意好滿足哦。
我家的自留地上有一棵栗子樹,我在進城讀書的時候,父親的手臂已經(jīng)抱不攏它了。它是很久以前就長在我家地里的,是眾多栗樹中結(jié)果最多,顆粒最大的一棵。小時候到了秋風涼的季節(jié),樹葉尚未變黃,奶奶就帶著我去栗樹下,砍一些荊棘或杉樹葉子把樹篼圍一個大大的圈,防止有人偷摘栗子。無論想什么辦法,總免不了有人在樹下打主意。奶奶就告訴那些頑皮的孩子不要來偷摘板栗,以后打板栗了給你們每人分一升子筒。這個效果并不理想,時常有小頑皮拿竹竿伺機在樹下敲打。我對奶奶說,不怪他們打板栗,就怪我們的板栗太好吃了。奶奶說,不怪他們,小孩子嘴饞,人個都一樣。待到打完了栗子,她還是照樣兌現(xiàn)承若,用個布袋子裝著,東鄰一升,西鄰一升,一路地分過去,看得我心里悶悶的。
栗葉全黃了,稀稀疏疏地在秋風里蕩漾,全家出動打栗子,大人們扛著長竹竿,小孩們背著竹簍子,帶著鉗子與剪刀來到樹下。我們都頭戴斗笠在樹下候著,竹竿嘩嘩地打著樹枝,栗球簌簌地往下落,落到斗笠上發(fā)出砰砰的聲響,那是多么快樂的時光啊。不到一個小時,樹上只剩下光枝椏了,我們翻開雜草把栗球一個一個撿進竹簍里,有的栗球早已爆開了嘴,竹竿一敲,栗子就直接掉在地上,誰要是撿到了定會哈哈大笑,驚嘆運氣真好。
栗球背回了家,足足五大簍子,也是收獲滿滿了。嘴饞的我們急于剝栗子吃,專揀那些球殼爆嘴的。剪刀是剝栗子的神器,一剪一夾,很輕松就能取出栗子來。那些尚未爆嘴的,母親把它們倒出來,堆放到席子上,蓋上一些稻草,一個禮拜之后就會全部爆了嘴。
剝出來的栗子顏色深褐,大小不一,有的滾圓,有的半圓。用牙齒咬開外皮,一層赭色的帶絨內(nèi)衣包裹著的淡黃的果核,像玉一樣晶瑩潤澤,輕輕一咬,脆脆的,有淡淡的清香與甜味兒。
栗子是品質(zhì)優(yōu)良的堅果,因其味美且營養(yǎng)豐富成為了大眾喜歡的食品。古書記載,栗子是補腎的佳品,土雞燉栗子大補脾腎。美食家有多種吃法,筒子骨、老鴨或者豬肚燉栗子也是風味獨特的。也有偏方說,將栗子泡高度白酒,密封一年,開壇后每天半兩,補中益氣,最是有效。
我最懷念的,是圍著火塘烤栗子。兒時的記憶里,外公從大山里摘回很多栗子,用布袋裝著塞進谷倉里,栗子的水分漸漸揮發(fā),它的絨衣與肉瓤不再粘連,剝起來就非常方便。栗子保存不當是很容易生蟲的,放在谷倉里保存的栗子很難壞掉,有效利用率自然就高很多。到了冬天大雪封路,一家人沒事可干,在堂屋里架起火盆天南地北地聊天,外婆端一碗栗子在桌上,你一個我一個把栗子擺在火盆邊沿,不一會便發(fā)出噼噼啪啪的聲響,清脆得很,有時還崩起老高,小孩們滿地追尋那些蹦蹦跳跳的栗子,批評它們比自己還調(diào)皮,逗得大人們樂呵呵的。
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圍著火盆烤栗子,溫暖的不只是身體,還有難得的口福與無法忘卻的溫馨。歲月易逝,轉(zhuǎn)眼過去四十余年,我的勤勞樸實的外公早已離開了人世,而今的冬天,不再有火盆,也沒有烤栗的清閑了,只是,回憶起兒時往事,心里依舊溫暖。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紅樓一癡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